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龙

作品数:31 被引量:297H指数:1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退牧还草科技支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土壤
  • 8篇苜蓿
  • 6篇紫花
  • 6篇紫花苜蓿
  • 5篇多年生禾草
  • 5篇群落
  • 5篇混播
  • 5篇禾草
  • 5篇放牧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地
  • 5篇草甸
  • 4篇东祁连山
  • 3篇养分
  • 3篇植被
  • 3篇生物量
  • 3篇施氮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养分
  • 3篇群落特征

机构

  • 31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31篇李小龙
  • 22篇师尚礼
  • 21篇曹文侠
  • 19篇李文
  • 14篇徐长林
  • 10篇张晓燕
  • 4篇李亚娟
  • 3篇张小娇
  • 3篇胡桂馨
  • 2篇王森山
  • 2篇尹国丽
  • 1篇李小龙
  • 1篇张德罡
  • 1篇张爱梅
  • 1篇陈建刚
  • 1篇康文娟
  • 1篇李建宏
  • 1篇张振粉
  • 1篇吴芳

传媒

  • 8篇草业学报
  • 8篇草原与草坪
  • 6篇草地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多年生豆禾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在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组成的5种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组合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组合的产量最高,与其他混播及单播相比,建植第1年产量提高了4.8%~92.5%,第2年提高了7.9%~134.9%,第3年提高了11.0%~313.6%。2)所有组合的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且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3)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半纤维的含量与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品质在所有混播组合中最优。4)通过TOPSIS模型对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显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与理想混播组合的贴合度最高,是适合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推广种植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组合。
王小军曹文侠王世林李小龙李文刘玉祯王辛有
关键词:河西走廊栽培草地混播组合
不同休牧模式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以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研究了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对伞生长季休牧、传统夏季休牧和禁牧的响应,以期为该区草地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与传统夏季休牧相比,禁牧和全生长季休牧改良了高寒草甸草原0~20 cm土壤物理结构,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但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禁牧和全生长季休牧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的持水能力;禁牧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全生长季休牧增加了高寒草甸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禁牧极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而传统夏季休牧草地10~2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禁牧与全生长季休牧.说明短期禁牧和全生长季休牧是提升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生产力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李文曹文侠徐长林师尚礼李小龙张小娇刘皓栋
关键词:土壤特征地下生物量
划破草皮对不同地形高寒草甸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在青藏高原东缘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开展平地和坡地划破草皮试验,研究了划破草皮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划破处理对平地土壤含水量的改良效果显著优于坡地。划破处理增加了平地禾本科优势度而降低了坡地莎草科优势度。增加了平地禾本科高度,降低了坡地莎草科高度。平地和坡地划破区杂类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平地禾本科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区相比,两种地形划破草皮都能减少杂类草生物量,平地划破区禾本科生物量显著增加,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区。说明划破草皮在平地是一种有效的改良措施,而在坡地改良效果不显著,建议在使用划破草皮技术改良高寒草甸草原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制约条件。
李小龙曹文侠徐长林李文刘浩栋张晓燕师尚礼
关键词:植被特征
紫花苜蓿与不同生活型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生长生理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本研究通过测定紫花苜蓿分别与3种生活型禾草混播草地牧草生产力和生理指标对混播成分和比例的响应,为建植可持续高产的混播草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混播紫花苜蓿和苇状羊茅MDA含量减小,抗逆能力和光合能力增强;建植初期混播草地早熟禾MDA含量大于单播,抗逆生理和光合生理指标在豆禾比为7∶3时小于单播,5∶5和3∶7时大于单播;混播无芒雀麦MDA含量大于单播,抗氧化指标在豆禾比为7∶3时小于单播,5∶5和3∶7时大于单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大于单播,说明紫花苜蓿与苇状羊茅混播时二者生理协同效应较好,建植初期豆禾比为7∶3时紫花苜蓿对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有种间竞争胁迫,适当下调紫花苜蓿比例有利于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生长。隶属函数评价结果显示紫花苜蓿与丛生型苇状羊茅3∶7混播时两种牧草生理表现最好,增产率和产量最高。
张辉辉师尚礼武蓓李自立李小龙吴芳康文娟陈新栋
关键词:紫花苜蓿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生活型混播生理特征
施磷对苜蓿抗蓟马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明确施磷是否能有效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以感蓟马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抗蓟马苜蓿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设0,6,12,18(P_2O_5)g/m^2等4个磷水平,在大田蓟马为害高峰期,评价和测定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苜蓿的受害指数、植株磷含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植株的磷含量增加,受害指数均明显降低,株高、产量及叶片含水量增加,茎叶比下降;植株磷含量、叶片的含水量均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但第2茬植株磷含量与苜蓿的受害指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茎叶比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同磷水平处理下,第1茬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均显著低于甘农3号(P<0.05);第2茬在12(P_2O_5)g/m^2和18(P_2O_5)g/m^2处理下,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与甘农3号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后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低于未施磷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磷元素可通过提高苜蓿生长性能来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大田条件下,通过施磷管理来提高感虫苜蓿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12(P_2O_5)g/m^2是本试验中最经济有效的施肥量。
张晓燕王森山李小龙李亚娟胡桂馨
关键词:磷元素紫花苜蓿农艺性状耐害性
不同休牧模式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植被特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区不同休牧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和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设传统夏季休牧(TG)、全生长季休牧(RG)和全年禁牧(NG)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G处理相比,RG和NG处理增加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的重要值、各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的高度、禾本科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以及总地上、地下生物量,其中以NG处理区效果最为明显;同时RG和NG处理降低了杂类草植物的重要值、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以及杂类草的生物量和密度;在3种休牧模式中,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及群落总密度的排列顺序均为:NG
李文曹文侠徐长林李小龙刘皓栋冯今师尚礼
关键词:东祁连山高寒草甸植被特征
施氮对15龄不同组合禾草混作草地的改良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15龄混作禾草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肥量0(CK),75(N_1),1 50(N_2)和225 kg·hm^(-2)(N_3)对植物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牧草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但对混作草地主要牧草的优势地位影响不明显。N_2极显著增加了混作草地的产量和Jaccard多样性指数(P<0.01),降低了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在提升草地生产力的同时,保持了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刘皓栋曹文侠李文徐长林李小龙师尚礼
关键词:多年生禾草混播
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4年5-10月用土壤呼吸测量仪(LI-8100A,LI-COR,Lincoln,USA)对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全年连续放牧(CG)4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态势,峰值出现在8月,除CG外,8月显著高于其余月份;2)在整个生长季,NG,RG和TG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CG,其中,NG和RG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G;3)除CG外,NG,RG和TG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Q10值排序为:NG>RG>TG>CG;4)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30%左右为临界值,在此之前二者呈正相关,此后呈负相关;5)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保障牧民收入稳定的前提下,为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牧草的更新,相对于全年禁牧,全生长季休牧既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也能有效保护草地系统稳定与生态恢复,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放牧管理的理想选择。
李文曹文侠刘皓栋李小龙徐长林师尚礼冯今周传猛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不同放牧与围封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PLFA分析被引量:24
2018年
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指示土壤质量变化,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寒杜鹃灌丛草地不同强度放牧及围封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和响应。结果显示,高寒杜鹃灌丛草地土壤总PLFA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和放线菌生物量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重牧灌丛草地,围封后的土壤总PLFA量、细菌生物量、放线菌生物量、G^+/G^-和压力指数显著高于放牧处理,而细菌/真菌比显著低于放牧处理;中牧灌丛草地,围封后的土壤总PLFA量、细菌生物量、细菌/真菌比显著高于放牧处理,而真菌生物量和压力指数显著低于放牧处理;轻牧灌丛草地,围封处理的土壤各生物量和生物量比值与放牧处理无显著差异。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一(PC1)主要包括14:0、15:0、10Me16:0和18:1ω9c等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占PC1的53.68%;主成分二(PC2)主要包括由i16:0、16:1ω7c、i17:0、cy17:0、17:0、18:1ω9t、18:0和cy19:0等支链饱和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组成,占PC2的51.34%;各处理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围封处理的响应程度大于放牧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PLFA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和放线菌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真菌比值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表明过度放牧降低了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适度放牧和围封可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围封有利于过度放牧草地土壤微生物的恢复。
韦应莉曹文侠李建宏张爱梅李小龙
关键词:放牧围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组成特征被引量:24
2020年
为研究不同草田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组成特征,以5年紫花苜蓿-1年小麦(A5W1)、5年紫花苜蓿-1年玉米(A5C1)、5年紫花苜蓿-2年小麦(A5W2)和5年紫花苜蓿-2年玉米(A5C2)草田轮作模式为对象,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此基础上,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子测序研究了4种轮作模式下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轮作第2年各土壤养分含量较第1年显著下降。细菌组成研究结果显示,4种轮作模式下占优势的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土壤细菌群落优势属以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以及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为主。土壤细菌多样性以A5C2轮作处理最高,A5C1最低;聚类分析显示A5W1和A5C1的组成最接近,其次是A5C2,A5W2的组成与前两者相差较大。土壤养分含量与几种优势属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 or P<0.01)。研究结果揭示了河西走廊灌溉区种植紫花苜蓿多年后轮作小麦和玉米改善土壤肥力和防治某些土传植物病害微生物的机理。
尹国丽李亚娟张振粉李小龙李小龙张晓燕
关键词:土壤养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