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文学
  • 2篇当代中国史
  • 2篇读书
  • 2篇读书会
  • 2篇中国历史
  • 2篇中国史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精神
  • 2篇书会
  • 2篇思潮
  • 2篇终极关怀
  • 2篇主义
  • 2篇专辑
  • 2篇文化
  • 2篇文教
  • 2篇鲁迅研究
  • 2篇国历
  • 2篇国史
  • 1篇大众文艺
  • 1篇代文

机构

  • 16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6篇薛毅
  • 1篇冷霜
  • 1篇吴晓东
  • 1篇朱羽
  • 1篇倪伟
  • 1篇冷嘉
  • 1篇姜涛
  • 1篇李国华
  • 1篇钱文亮
  • 1篇杨剑龙

传媒

  • 2篇枣庄学院学报
  • 2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文艺评论
  • 1篇上海文学
  • 1篇语文学习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文自学指导
  • 1篇书城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上海文化
  • 1篇都市文化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迅研究的内在视野——重读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2021年
将鲁迅研究聚焦于鲁迅感性的、经验的和心理的层面,从他主观世界出发来重建一种内在视野,大致是1985年以后的潮流。主要成果有钱理群先生的《心灵的探寻》(1988年初版)、汪晖先生的《反抗绝望》(1991年初版)、王晓明先生的《无法直面的人生》(1992年初版)。这三本著作都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意图,《心灵的探寻》是"探索鲁迅的心灵辩证法",《反抗绝望》是呈现鲁迅"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式的精神结构",《无法直面的人生》则要凸显鲁迅的"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
薛毅
关键词:鲁迅研究反抗绝望主观世界矛盾性
革命与启蒙——读王安忆《启蒙时代》
2011年
王安忆的《启蒙时代》叙述的是南下革命干部子弟与市民社会相遇的故事。它细腻地表现出革命后新的时代语境下市民社会的特点。革命在中国城市的目标首先体现为"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清除与劳动者无关的滋生堕落的消费场所和空间。也因此,上海在1960年代发展出新的市民生活方式,以前的资产阶级趣味蜕变成一种含蓄的生活情趣和美学上的享受,特殊经历和经验转化为一种颇具魅力的气质。而相形之下,那种抽象精神,似乎没有什么魅力可言,那些秉承这类抽象精神的干部子弟们投入到市民社会的汪洋大海中,摆脱了抽象的纠缠,获得一个自然的、人性的自我。如此,革命似乎不是为了超越市民社会,相反,在某种意义上,革命是为了回归市民社会。革命和启蒙是什么样的关系?谁"启"谁的"蒙"?《启蒙时代》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薛毅
关键词:启蒙市民社会
人文精神的讨论被引量:2
2016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上海知识界发起了人文精神的讨论,面对全球化和国家战略的调整,人文精神倡导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精神和价值方面的危机。如何看待这种危机,在倡导者内部意见也颇多分歧,或认为危机也是契机和转机,或强调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一百年来在精神传统的建设方面有重大缺陷。人文精神的讨论偏于形而上的思考,对历史和精神传统则否定多于理解。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文精神与历史传统之间有着隐秘的联系。
薛毅
关键词:人文精神终极关怀
底层生存与纯文学:面对时代的问题被引量:12
2006年
早就有人预言过“艺术的终结”,也经常能听到文学“发生危机”或“陷入低谷”的惊呼;但对“文学”是什么、“文学性”是什么的疑惑与反思,却是新世纪文坛学界的新景观。于是,有聚焦于“纯文学”、“文学自主性”的讨论与争辩,有所谓“底层经验”、“底层写作”甚至“无产者写作”的提出与倡导。若从福柯的话语理论看,任何“话语”都不是先验自明、充分自足的,都与某种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任何一种话语形式都会折射出权力社会制度对话语实践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如福柯所言:“它们———只是它们而不是别种话语———在某时某地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应该说,在关于“底层生存”与“纯文学”的讨论与争辩背后,人们不难看到当下社会生活与文化思想的剧烈变化和交锋,感受到人文学者对中国社会现实包括现代历史的不同认识、不同评价。在现代中国历史的脉络中,无论“底层生存”还是“纯文学”,都不是多么新鲜的话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之在当下中国骤然浮现、聚讼纷纭,却是因为它们连系着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理解文学的方式,表现出进一步解放文学、更丰富地介入文学之可能。从这一点来说,对于它们的讨论与理解不应该导致观念的“倒退”或重新狭隘化,而反倒应该能帮助文学焕发内在的活力,进入深广的境界。所以,虽然“底层生存”与“纯文学”是当代文学场域两端的相反的极点,但在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更多的文学的维度,而且,在这样一种理论张力中,文学恰恰有望获得崭新的生长。
杨剑龙薛毅钱文亮
关键词:文学中国历史社会制度文化思想话语自主性
反思新语文观念被引量:5
2003年
1997年语文教育大讨论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语文教育观念。作为这场大讨论的始作俑者之一,我非常关注来自语文教育界的回应,令人失望的是,我至今为止还没读到任何一篇批评新语文观念而有说服力的文章。这似乎除了说明语文教育界的僵化之外,没有其他恰当的理由可解释。在一长段时间里,语文教育大讨论被人说成"圈外热而圈内冷",在社会上,新的语文观念得到非常普遍的接受和支持。
薛毅
关键词:语文教育观念语文观念工具主义语文教学教育体制
论鲁迅的文化论战被引量:2
2001年
薛毅
关键词:文人主义思潮闲谈文学家文化论战
关于“新时期文学”与人道主义被引量:1
2008年
"新时期文学"这个概念几乎是包罗万象的。它可以指涉"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政治家口号下的文学写作;它也可以指涉"创作自由"、"人道主义"、"新启蒙"、"个性解放"、"表现自我"等知识分子与文学家们的倡导。它可以用来概括"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也可以用来概括"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处在"新时期"。组成我们现如今的广泛的"共识",广泛"认同"的观点,都是由"新时期"来提供的。90年代以后,往往是对80年代某些观念的强调、延续或者以此为基础的推断。"新时期文学"的最基本态度还可以用这几个概念来描述:"人道主义"、"个性主义"、"文学独立"。人道主义精神是"新时期文学"的最强音,也代表了1970年代末以来文学的最感人最健康的声音。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以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为文学资源,"新时期文学"展开了对文化大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极左"政治的全面否定和批判。"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旗帜上有"自由"、"博爱",却鲜有"平等"。人道主义者更倾向于把当下的问题看成是"社会转型"中的问题,这种态度一致延续到1990年代。但是没有对平等价值的奋力追求,又何来人道主义呢?而人道主义者的现实和历史位置究竟又在哪里呢?"新时期文学"10年盛会那段时间内,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是关于"忏悔"。忏悔在当时的表述下,是对今日之我的肯定,是自我与历史的"切割"。让文学与时代、社会"切割",让文学回到文学本身,考察"人本身的灵魂",在这一点上,"新时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有着本质的差异。后者也有所谓"忏悔意识",也有人道主义色彩,但"忏悔意识"提供了对今日之我的否定的动力。"忏悔意识"带来的不是回到文学本身的主张,而是使文学向社会、政治开放。而在"新时
薛毅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人道主义
他者化、飘来飘去与宝贝
2001年
在上海一家狭小的书店里,悬挂着许多文化大师的画像,画像制作得很小,很粗糙,但凌乱不一的画像覆盖了大半堵墙。书店的老板是一个无法称其为老板的人,他开书店,只因为他爱书,爱与读书人交往,而书店的营业问题几乎不在他关心的范围之内。这大半堵墙便是他的杰作。我清晰记得,在那里,还有顾准与张中晓的像,老板还特别关注这两位,遇到那些不熟悉他们的客人,他会认真而详细地介绍他们的经历和思想。——苦难,在苦难中执着地思考,老板往往这样总结他们。这书店成了我一年里经常去的地方,有时候几乎天天去。
薛毅
关键词:他者化西方人理想主义知识分子
人文精神的讨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上海知识界发起了人文精神的讨论,面对全球化和国家战略的调整,人文精神倡导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精神和价值方面的危机。如何看待这种危机,在倡导者内部意见也颇多分歧,或认为危机也是契机和转机,或强调...
薛毅
关键词:人文精神终极关怀
文化研究的问题被引量:1
2019年
二十年前,中国大陆不少文学系出身的学人开始对文化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应该是在如何面对1990年代以来层出不穷的大众文化现象这个问题上,文化研究帮助人们找到了理解方式。在这之前,知识界表达了态度上的分歧和对立。
薛毅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化现象知识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