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肠癌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癌
  • 3篇免疫
  • 3篇结肠癌组织
  • 3篇基因
  • 3篇癌组织
  • 3篇大肠
  • 3篇大肠癌
  • 2篇诱导大鼠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组织芯片
  • 2篇细胞
  • 2篇免疫组化
  • 2篇二甲肼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1篇蛋白

机构

  • 11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马晓强
  • 8篇李海
  • 5篇于东
  • 5篇师新荣
  • 5篇姜韬
  • 4篇王伟杰
  • 4篇杨萍
  • 3篇马丽园
  • 2篇杨银学
  • 2篇施磊
  • 2篇李恒
  • 2篇谢小亮
  • 2篇张东
  • 1篇杨宝
  • 1篇彭志海
  • 1篇杨春
  • 1篇陈健
  • 1篇王婧
  • 1篇宋伟
  • 1篇蒋波

传媒

  • 8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PM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TRPM8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RPM8蛋白在180例结肠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RPM8主要表达于细胞核。180例正常组织中TRPM8表达阴性101例(56.11%),弱阳性63例(35.00%),强阳性16例(8.89%);在180例结肠癌组织中TRPM8表达阴性26例(14.44%),弱阳性58例(32.23%),强阳性96例(53.33%),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TRPM8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AJCC分期、肿瘤进展程度、组织学分型、是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脉管浸润的结肠癌组织芯片中TRPM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TRPM8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是新型结肠癌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姜韬马丽园谢小亮于东杨萍李海张东师新荣马晓强
关键词:结肠癌组织芯片
纳米炭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纳米炭组与对照组,纳米炭组应用纳米炭在结直肠癌术前肿瘤周边黏膜下注射,实现结直肠癌淋巴结示踪,分析比较术后两组淋巴结检出、黑染及转移情况。结果纳米炭组平均检出黑染淋巴结数高于对照组[(12.56±3.4)枚/例vs(11.24±1.3)枚/例](P<0.01);纳米炭组中≤3mm和≤5mm的淋巴结平均检出数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纳米炭组中≤3mm和≤5mm的淋巴结的黑染率(86.4%和77.3%)高于>3mm、>5mm淋巴结的黑染率(48.7%和34.3%)(P均<0.01),黑染淋巴结的转移率(16.9%)高于非黑染淋巴结(8.7%)(P<0.01)。纳米炭组淋巴转移患者共检出侧方淋巴结94枚,其中黑染53枚,未黑染41枚,转移的淋巴结8枚(其中黑染的淋巴结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8.5%。纳米炭组术后病理提示检出前哨淋巴结(SLN)的50例患者中SLN的转移率(29.5%)高于非前哨淋巴结(NSLN)的转移率(11.7%)(P<0.01)。结论应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有助于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病例的准确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制订;通过对侧方淋巴结和前哨淋巴结的染色,达到术中示踪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宝王健王婧蒋波李恒杨春马晓强李海
关键词:纳米炭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最佳临床途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25)和传统开腹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检出淋巴结总数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腹腔镜组在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与传统开腹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前提下,腹腔镜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体现了微创的治疗理念和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师新荣马晓强杨萍于东施磊王伟杰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开腹手术疗效
CUL4B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ullin-4B(CUL4B)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03例结肠癌组织芯片中,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UL4B在结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运用Western blot检测CUL4B在4例新鲜冰冻结肠癌及配对癌旁组织黏膜中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结肠癌组织芯片结果显示:CUL4B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203例配对癌旁组织中CUL4B阴性表达188例(92.61%),弱阳性13例(6.4%),强阳性2例(0.99%);203例结肠癌组织中CUL4B阴性表达87例(42.86%),弱阳性45例(22.17%),强阳性71例(34.97%),CUL4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P<0.01)。Western blot结果证实CUL4B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不同临床AJ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浸润及组织学分型的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中,CUL4B蛋白表达水平均不同(P<0.01)。结论 CUL4B蛋白在结肠癌中异常高表达,可能是新型结肠癌相关的靶标基因,其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进展过程。
郭志平李恒陈健马晓强李海姜韬
关键词:结肠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过程中的表达
2014年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大肠癌组、20例大肠腺瘤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PC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大鼠大肠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均表现为包含有1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103的特异性条带,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黏膜组织却均不含有该条带。结论APC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呈不表达状态,而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呈强表达状态,提示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望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马晓强王伟杰李海
关键词:免疫组化大肠癌二甲肼免疫蛋白印迹
大鼠大肠癌模型建立及其基因表达谱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肠癌动物模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肠癌发病进程中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收集4例大鼠中的息肉、腺瘤、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疾病及对应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及功能归类。结果获得成功建模大鼠4只。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493、3 472及3 060个。大肠癌序列相关基因在3种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在息肉组织中,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相关基因变化最为显著,P=5.62E-08;在腺瘤组织中,嘌呤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变化最为显著,P=7.73E-30;而在大肠癌组织中,核糖体通路相关基因变化最为显著,P=1.40E-27。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功能类归属基因表达变化最多,分子功能类基因其次,而细胞组分类基因最少。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在成功建立大肠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芯片技术筛选和鉴定了大肠癌疾病发生及发展相关基因,建立了肠息肉、腺瘤及大肠癌组织基因表达谱,为探寻大肠癌早期发病机制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分子依据。
马晓强王伟杰李海宋伟杨银学
关键词:大肠癌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
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2例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结直肠外科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肿瘤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34.2±21.4)min,术中出血(58.6±12.6)m L,术后排气时间(4.6±0.8)d,淋巴结清扫数目(18.8±1.6)枚,术后住院时间(9.4±1.6)d,术后肺部感染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无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且符合肿瘤根治原则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马晓强于东施磊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肿瘤根治切除术
miR-183-5p靶向调控A1BG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83-5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运用qRT-PCR检测miR-183-5p在211份配对结肠癌样本及不同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构建miR-183-5p-mimics慢病毒载体,上调结肠癌细胞系SW620和RKO中miR-183-5p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83-5p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miR-183-5p的作用靶点α-1-B糖蛋白(A1BG),应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miR-183-5p对A1BG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黏膜相比,miR-183-5p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相比,miR-183-5p在结肠癌细胞系LoVo、HCT116、Caco-2、HT-29及DLD-1中高表达(P均<0.05)。过表达miR-183-5p可促进结肠癌细胞(SW620、RKO)的迁移能力(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A1BG是miR-183-5p的直接作用靶点。过表达miR-183-5p可抑制A1BG在结肠癌细胞系SW620和RKO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183-5p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与靶向调控A1BG有关。
于东张杉杉马丽园周洁杨萍马晓强师新荣姜韬
关键词:MIRNA结肠癌迁移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APC)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只)和模型组(皮下注射二甲肼,40只),两组均在注射25周后停药,继续喂养5周,于饲养后第10、16、20、25周末,分别处死2只大鼠,其余大鼠于饲养后第30周末处死。HE染色基础上,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查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AP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于第16、20、30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326.4±18.3)g与(322.1±12.8)g;(330.7±12.1)g与(315.0±12.2)g;(341.7±10.2)g与(310.0±8.4)g)(P均<0.05);模型组大鼠共获取大肠腺瘤组织27个,大肠癌组织39个;对照组除2只大鼠大肠粘膜局部增厚外,未见肿瘤病灶;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与对照组中的APC相比,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35%与90%;10%与90%)(P均<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PC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表现为分子量约300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而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没有该特异性条带的表达。结论 APC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强表达,而在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表明APC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可能是大肠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马晓强王伟杰李海
关键词:大肠癌
DGKζ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制备及感染结肠癌RKO细胞的干扰效应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DGKζ基因敲减慢病毒载体,感染结肠癌RKO细胞,观察其抑制DGKζ表达的效率。方法运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8株结肠癌细胞中DGKζ基因的表达。针对DGKζ基因序列,设计RNA干扰靶点序列,合成含干扰序列的双链DNA oligo,慢病毒载体酶切,转染备好的细菌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先进行PCR鉴定,再进行测序比对后,鉴定阳性的克隆即为构建成功的DGKζ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慢病毒感染RKO细胞后,运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GKζ基因的敲减效率。结果 8株结肠癌细胞株中,DGKζ在RKO细胞中的表达丰度最高,满足敲减要求;测序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在RKO细胞中,相对于感染慢病毒空载体细胞,DGKζ基因的敲减效率均达到70%以上(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KO细胞和感染慢病毒空载体细胞(Negative control)在124k Da处出现免疫印迹,而干扰敲减DGKζ基因的细胞(sh RNA-DGKζ)则不表达内源性DGKζ蛋白,表明DGKζ基因慢病毒感染有很高的敲减效率。结论成功构建DGKζ基因敲减慢病毒载体,进一步证实了感染结肠癌RKO细胞的特异性干扰效应。
姜韬马丽园李海马晓强师新荣彭志海杨银学
关键词:结肠癌RNA干扰慢病毒载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