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香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多模式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鳞片
  • 1篇叶柄
  • 1篇气温
  • 1篇自然变化
  • 1篇琥珀
  • 1篇外强迫
  • 1篇化石
  • 1篇基部
  • 1篇降水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半干旱
  • 1篇干旱半干旱区
  • 1篇干旱区
  • 1篇白垩纪
  • 1篇白垩纪中期
  • 1篇半干旱
  • 1篇半干旱区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5篇李春香
  • 3篇李春香
  • 2篇赵天保
  • 2篇马俊业
  • 1篇左志燕
  • 1篇马柱国
  • 1篇杨群
  • 1篇杨群
  • 1篇苗馨元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CMIP5多模式评估人为和自然因素外强迫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中的相对贡献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观测资料和CMIP5多模式的历史试验(考虑所有驱动因子)以及单因子强迫气候归因试验结果,估算了温室气体、气溶胶、土地利用及自然因素等外强迫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人为和自然外强迫的共同作用可解释近30年观测气温变化的95%~99%,其中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度变化是观测增温的2~3倍,而气溶胶起到了显著的冷却降温作用;人为和自然因素外强迫对近几十年观测降水的变化的可能贡献约为65%~78%,其中,气溶胶和温室气体是中国区域降水的主要外强迫因子,尤其气溶胶主导着中国东部降水变化的分布型,而自然因素外强迫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干旱半干旱区.人类活动主导了近60年来中国区域气温的长期非线性趋势,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温室气体的影响强度逐渐增大,是中国区域气候变暖最主要的贡献者;不同外强迫因子对中国区域降水长期非线性趋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温室气体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逐渐增加的主要贡献者,而气溶胶的主要影响使湿润半湿润区降水有较为明显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和自然因素外强迫也会造成降水呈减少的趋势.通过最优指纹法(Optimal Fingerprinting)的检测可知,人类活动能够很好地解释近60年来中国区域特别是湿润半湿润区观测气温的变化,其中温室气体的单独作用能够清晰地从观测结果中检测出来;由于多模式结果的不确定性,观测降水变化的归因目前还无法通过残余一致性检测.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仍可为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成因研究及其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赵天保李春香左志燕
关键词:自然变化外强迫
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内真水龙骨类鳞片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在白垩纪中期(~100 Ma)缅甸琥珀中首次报道了蕨类植物鳞片化石。该鳞片化石为基部着生,鳞片细胞壁均存在不同程度加厚,为筛孔状鳞片类型。根据最新的现代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树,结合鳞片的演化趋势及鳞片化石的形态解剖特点分析,认为该鳞片化石来自真水龙骨类。这一发现表明真水龙骨类在白垩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多样性分化。
李春香李春香
关键词:白垩纪中期
基于叶柄基部鳞片形态特征分析大膜盖蕨属的系统位置
2022年
采用荧光显微镜对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大膜盖蕨属(Leucostegia C.Presl)的大膜盖蕨(L.immersa C.Presl)、肿足蕨属(Hypodematium Kunze)的鳞毛肿足蕨(H.squamuloso-pilosum Ching)和球腺肿足蕨〔H.glanduloso-pilosum(Tagawa)Ohwi〕以及骨碎补科(Davalliaceae)7种植物叶柄基部鳞片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上述10个种类以及宿蹄盖蕨(Athyrium anisopterum Christ)和耳羽岩蕨(Woodsia polystichoides Eaton)2个外类群进行了支序分析。结果显示: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植物叶柄基部鳞片均为基部着生,而骨碎补科植物叶柄基部的鳞片为盾状或假盾状着生。肿足蕨科和骨碎补科植物的鳞片邻接细胞壁特点和鳞片边缘突起物类型方面存在差异,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植物的鳞片邻接细胞壁为直边,鳞片边缘突起物均为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组成的毛;而骨碎补科植物的鳞片邻接细胞壁为曲边,鳞片边缘多为由两相邻细胞组成的齿状刺,或为啮蚀状。支序分析结果显示: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植物聚为一支,而骨碎补科植物聚为另一支。本文结果支持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大膜盖蕨属归于肿足蕨科,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一致。
苗馨元李春香
关键词:鳞片
基于CMIP5多模式结果评估人类活动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CMIP5多模式的历史试验(考虑所有驱动因子)以及单因子强迫气候归因试验结果,评估了温室气体、气溶胶、土地利用及所有人类活动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强迫会引起全球陆地显著增温,特别是由温室气体强迫引起的北半球中高纬地区近60年的增温幅度几乎是历史变化的2~3倍,气溶胶的降温效应则对近60年来的全球变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土地利用在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区具有微弱的降温作用.所有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强迫会使大多数陆地及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增加,而气溶胶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不确定性.近60年,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结果,大多数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均是所有人类活动综合作用"同步叠加"在自然变化之上的一种结果;其中,气溶胶在大多数地区显著促进温度的多年代际变化,土地利用在澳大利亚地区则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降水的多年代际变化而言,气溶胶的贡献相对比较突出,而温室气体和土地利用对全球降水的多年代尺度特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李春香赵天保马柱国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降水
江苏南京淡水海绵新发现
2021年
本文报道了2种发现于江苏南京珍珠泉的淡水海绵新种,包括Eunapius rarus Zhao et Ma sp. nov和E.nanjingensis Zhao et Ma sp. nov.其中,E.rarus首次显示Eunapius存在小骨针,为双尖带刺型(microsclere acanthoxeas)。另外,E.nanjingensis的鉴别特征为,芽球骨针多样,双尖为主,部分钝头,表面光滑或有刺,中部膨大。此外,我们对已报道的中国淡水海绵的生物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赵真李春香李春香杨群杨群
关键词:SPONGILLIDA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