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守佳

作品数:30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食管
  • 16篇食管癌
  • 13篇食管鳞癌
  • 13篇鳞癌
  • 8篇自身抗体
  • 8篇抗体
  • 7篇高危
  • 7篇高危人群
  • 7篇癌患者
  • 5篇食管鳞癌患者
  • 4篇预后
  • 4篇症状
  • 4篇术后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3篇人群筛查
  • 3篇肿瘤
  • 3篇自身抗体联合...
  • 3篇无症状
  • 3篇临床病理

机构

  • 30篇郑州大学第一...
  • 17篇郑州大学
  • 14篇新乡医学院
  • 8篇安阳市肿瘤医...
  • 5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濮阳市油田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林州市肿瘤医...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作者

  • 30篇胡守佳
  • 29篇王立东
  • 26篇宋昕
  • 26篇赵学科
  • 15篇王盼盼
  • 15篇王伟
  • 14篇杨苗苗
  • 9篇吕双
  • 9篇王伟
  • 6篇李秀敏
  • 6篇程让
  • 5篇陈培楠
  • 5篇范宗民
  • 4篇王建坡
  • 4篇周福有
  • 4篇杜丹凤
  • 4篇杨洋
  • 4篇靳艳
  • 3篇孟辉
  • 3篇韩渭丽

传媒

  • 12篇肿瘤基础与临...
  • 7篇食管疾病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1
  • 1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DM2、GSTπ和STAT3抗原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癌早筛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相关血清自身抗体对食管癌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预警的意义。方法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食管癌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中MDM2、GSTπ和STAT3抗体表达的差异。对新乡市辉县市食管癌高发区的无症状人群进行检测,根据血清自身抗体表达变化对部分居民作黏膜和内镜活检,了解血清自身抗体表达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结果联合检测人血清中MDM2、GSTπ和STAT3这3种TAA的抗体表达水平,可以有效检测食管癌,尤其是早期食管癌,其检测灵敏度高达85%,特异性达到了70%;431例无症状人群血清学检测检出89例高危人群,黏膜活检确诊食管癌和癌前病变43例,其中高危人群中检出36例(83.72%),P<0.001;对8802例无症状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1584例高危人群(18.00%),对这1584例高危人群进行内镜检查,检出癌前病变352例(4.00%,352/8802);确诊210例食管癌(2.39%,210/8802),其中早期食管癌患者198例。结论3种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的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检出率,血清自身抗体结合内镜和黏膜活检可能是食管癌早期发现的重要途径。
韩文莉赵学科张立国雷玲玲孟超龙胡守佳程锟王盼盼钟侃胡景峰宋昕王伟李欣然杨苗苗徐瑞华魏梦霞李志强刘太江张高富李秀敏陈志国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血清自身抗体
240例无症状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早期癌筛查中发现的无症状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无症状高危人群胃镜筛查,并对筛查发现食管癌且最终在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患者进行持续跟踪。最终纳入了240例无症状并且进行了术后病理诊断,且按照临床分期标准符合中晚期的患者。结果240例无症状中晚期患者中60~70岁女性、职业为农民的62例(25.83%),60~70岁男性、职业为农民的39例(16.25%);男性最常见的大体类型为侵蚀型(20.24%),女性为溃疡型(24.3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概率均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55.77%VS 44.23%,63.10%VS 36.90%)。肿瘤长径≥4 cm且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髓质型18例(7.50%),溃疡型12例(5.00%)。结论即使食管癌已经进展至中晚期,患者仍然有可能未出现各类症状,故需要寻找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作为早期筛查手段。
李欣然赵学科宋昕杨苗苗徐瑞华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孟超龙胡守佳程锟王盼盼钟侃胡景峰王伟王伟陈瑶李留玉吉佳佳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中晚期
临床首次确诊280例食管鳞癌患者早中晚期构成比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首次确诊为食管鳞癌患者的早中晚期构成比。方法本研究对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1973-2020)中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新收集的280例食管鳞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术前未行放、化疗,并有完整的术后病理信息。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早、中晚期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比为2.3∶1;老年组(≥60岁)患者高发(80.72%);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的患者分别为50例(17.86%)、109例(38.93%)、111例(39.64%)和10例(3.57%);绝大多数患者为中晚期(82.14%),早期患者仅占17.86%。结论临床首次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以中晚期为主,早期癌患者仅占少数。
胡守佳赵学科宋昕孟超龙程锟王盼盼钟侃胡景峰王伟王伟杨苗苗杨苗苗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吉佳佳杨媛啧陈瑶李留玉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癌中晚期构成比
食管癌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16
2016年
中国人食管癌在流行特征、组织学发生和发病危险因素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人群存在巨大差异,由此导致中西方食管癌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和临床需求也明显不同。因此,中西方食管癌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和共享也较少。本文围绕中国人食管癌遗传高易感性(易感基因)和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分子基础最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简要阐述。
王立东胡守佳吕双程让
关键词:食管鳞癌易感基因基因组变异
1973年至2019年食管早期浸润鳞癌检出率变化及术后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早期浸润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键因素。方法在分析本实验室所建立的1973年至2019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大样本资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一家三甲医院3050例食管早期浸润鳞癌患者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这些患者的确诊年代分为4个时间段(1974年至1986年、1987年至1997年、1998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9年),采用寿命表法、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4个不同时间段影响食管早期浸润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3050例食管早期浸润鳞癌患者中,4个时间段的食管早期浸润鳞癌的检出率逐段显著升高(χ^2=1793.785,P<0.001),1973年至1986年31例(0.52%),1987年至1997年165例(0.80%),1998年至2008年949例(3.39%),2009年至2019年1905例(7.98%)。Cox回归模型分析示年龄是食管早期浸润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973年至2019年食管早期浸润鳞癌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年龄是早期食管浸润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宋昕赵学科侯志超王伟王伟杨苗苗杨苗苗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孟超龙胡守佳胡守佳王盼盼王盼盼胡景峰李留玉吉佳佳杨媛啧陈瑶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癌早期浸润癌检出率
食管鳞癌肿瘤最大长径与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最大长径(MTL)与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为准确判断临床T分期及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1 71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男性13 009例,女性8 703例。通过对根治术后食管大标本形态测量和镜下观察,记录每例患者MTL和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分析食管鳞癌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MTL与T分期的关系,运用SPP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决定截点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MTL和T分期的关系。结果:21 712例食管鳞癌患者MTL为0.2~16.5(4.1±1.7)cm。Spearman秩相关显示MTL与T分期呈正相关(rS=0.355,P<0.001)。取3.9 cm为MTL的截点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L>3.9 cm的患者,T2+T3期的发生风险比≤3.9 cm组明显上升7.146倍(95%CI=6.449~7.918,P<0.001)。男性患者MTL高于女性患者[(4.2±1.8)cm vs(3.9±1.6)cm,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患者MTL均与T分期呈正相关(男:rS=0.341,P<0.001;女:rS=0.36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L>3.9 cm时,男性和女性T2+T3期的风险均明显升高(男:7.251倍,95%CI=6.343~8.288,P<0.001;女:7.315倍,95%CI=6.234~8.584,P<0.001)。结论:食管鳞癌MTL与T分期呈正相关,MTL>3.9 cm是灵敏反映T分期严重程度的截点值。
吕双宋昕赵学科陈培楠范宗民胡守佳程让杜丹凤张向阳鲁建亮王苒周福有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癌T分期
食管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分子分型及高发现场推广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过程中分子指标变化及其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自身抗体[黏蛋白1(MUC1)、P15和ATP7B]在正常对照人群和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评估诊断效能。在食管癌高发区小范围无症状人群进行上述自身抗体检测,同步对比内镜活检病理结果,明确其诊断效益。上述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液体活检技术在食管癌高发区大规模无症状人群筛查中应用,并结合内镜活检病理,完成食管癌的早诊筛查防治工作。结果联合检测MUC1、P15和ATP7B等3种自身抗体对食管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单独检测MUC1、P15和ATP7B的2.30倍、2.54倍和3.54倍。自身抗体阳性癌前病变患者恶性进展风险是阴性癌前病变患者的21.895倍。使用MUC1、P15和ATP7B等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液体活检技术结合内镜活检病理,其早期癌检出率为2.54%。结论优化组合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液体活检技术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检出率,预测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风险;在食管癌高发区采取液体活检和内镜活检病理相结合的方法筛查,可明显降低筛查成本,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杨苗苗宋昕纪爱芳徐瑞华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赵学科孟超龙胡守佳程锟王盼盼钟侃胡景峰王伟李欣然陈瑶王立东
关键词:癌前病变恶性进展分子分型自身抗体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液体活检技术筛查早期食管癌和高危人群的多中心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液体活检技术在筛查早期食管癌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早期食管癌组和对照组进行5种血清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检测,并比较其表达差异。在食管癌高发区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液体活检技术检测和色素内镜检查,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采用液体活检技术在食管癌高发区行大规模无症状人群筛查,并对阳性者行色素内镜检查,确认食管癌检出情况。结果5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组合联合检测的敏感性86.94%,特异性82.45%。对豫北食管癌高发区某镇流行病学调查纳入食管癌筛查的无症状人群1755例进行液体活检,与色素内镜检查结果比对后发现,阳性者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检出分别为62例(26.27%)、32例(13.73%),均高于阴性者的40例(2.63%)、15例(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93,P<0.001;χ^2=123.868,P<0.001)。对湖北钟祥、新疆乌鲁木齐、江苏南京流行病学调查,纳入的无症状人群6325例进行液体活检,结果发现阳性(高危)人群1018例,然后进行色素内镜检查,结果发现正常567例(8.96%)、癌前病变286例(4.52%)、食管癌[149例(2.36%),其中早期食管癌130例(2.06%)、晚期食管癌19例(0.30%)]、其他上消化道肿瘤16例(0.25%)。结论BCRP、hTERT、BAX、VEGF和MRP组合的液体活检技术是早期食管癌和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方法,显著减少了色素内镜检查对象,降低了筛查成本,具有明显的人群推广应用价值。
孟超龙赵学科崔晓宾程锟胡守佳王盼盼钟侃胡景峰宋昕王伟李欣然杨苗苗徐瑞华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姚品芳熊飞伊力亚尔·夏合丁李锋曹维克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高危人群
食管癌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预警液体活检技术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液体活检技术对食管癌早期筛查和高危人群预警的意义。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早期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中检测3种肿瘤关抗原自身抗体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分析这些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食管癌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最优的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组合进行小规模验证,在高发区无症状人群进行双盲液体活检和色素内镜活检病理,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采用该自身抗体技术在高发区无症状人群进行大规模食管癌筛查,了解检出情况。结果CYFRA21-1、PCNA和TGF-β1在早期食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71%、31.67%、35.83%,均高于健康志愿者(2.92%、2.9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52,P<0.001;χ^2=138.708,P<0.001;χ^2=140.425,P<0.001)。CYFRA21-1、PCNA和TGF-β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67.08%,特异性76.04%,约登指数0.43。高发区无症状人群小规模验证结果证实,532例高发区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阳性103例(19.36%),色素内镜检查结果示48例不典型增生患者、1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9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7例食管黏膜正常者;阴性429例(80.64%),色素内镜检查结果示11例不典型增生患者、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416例食管黏膜正常者。高发区无症状人群大规模推广应用结果证实,10890例无症状人群经液体活检筛查发现,高危人群(阳性)1759例(16.51%),色素内镜检查结果示812例(12.22%)不典型增生患者、215例(46.16%)早期食管癌患者、23例(1.31%)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09例(40.31%)食管黏膜正常者。结论CYFRA21-1、PCNA及TGF-β1联合液体活检技术对食管癌早期发现及高危人群预警有重要意义,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徐瑞华宋昕李恩民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赵学科孟超龙胡守佳程锟王盼盼钟侃胡景峰王伟李欣然杨苗苗杨媛啧许丽艳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增殖细胞核抗原转化生长因子-Β1
3028例早期食管癌临床症状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症状特点,阐明症状对食管癌早期预警的价值,为食管癌高危人群界定提供依据,分析早期食管癌是否出现相关症状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中的3028例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是否出现相关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3028例早期食管鳞癌患者中,67.83%的患者症状为吞咽困难或疼痛,17.01%的患者通过体检或陪伴检查确诊。年龄≥60岁(OR=1.372,P=0.002)、吸烟史阳性(OR=1.367,P=0.002)、TNM分期0期(OR=1.867,P<0.001)是早期食管癌患者无食管癌相关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特别是年龄≥60岁、TNM分期早、吸烟史阳性的患者;临床症状对食管癌高危人群界定及早期预警的价值有限,需要将其与分子标志物等其他预警因素相结合。
钟侃宋昕胡景峰王伟王伟杨苗苗杨苗苗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赵学科赵学科胡守佳胡守佳王盼盼王盼盼李留玉吉佳佳杨媛啧王立东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临床症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