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玲
-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卒中患者再发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本文针对承德地区小卒中患者再发急性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承德地区小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患者,年龄35-85岁,选取NIHSS评分〈4分且头CT或MRI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时间≤28d),行介入手术、严重心血管病患者、入院后加重患者除外(NIHSS≥4),共随访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以卒中再发(包括出血性、缺血性)、急性心血管事件为终点访视事件,未再发及再发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选取642例缺血性小卒中和TIA患者,3年内再发缺血患者42例(6.68%),入院后加重20例,出血患者4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8例,失访4例,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民族、吸烟、饮酒、血压水平、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房纤颤、血管炎、TIA作为分析对象。结论:小卒中患者高龄、糖尿病、男性、TIA发作与小卒中再发卒中呈明显相关性。
- 张东李勇沈永玲
- 关键词:小卒中糖尿病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外周血Lp-PLA2、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TNF-α、Lp-PLA2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指Lp-PLA2与TNF-α(r=0.908,P<0.05)及CRP(r=0.819,P<0.05)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81.50 ng/ml为截点值,Lp-PLA2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为84.78%,特异性为84.00%,曲线下面积为0.82,优于TNF-α及CRP。结论 Lp-PLA2水平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程早期即可升高,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 沈永玲张东李勇朱海暴桑晓一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炎症
- 血清IGF-1、Tau蛋白对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Tau蛋白对老年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将老年急性MIS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量表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PSCI组(<26分)与非PSCI组(≥26分)。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IGF-1、Tau蛋白水平和一般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CI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对PSCI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PSCI组相比,PSCI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下降(P<0.05),Tau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PSCI组年龄显著大于非PSCI组(P<0.05),合并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非PS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高脂血症、血清IGF-1较低、Tau蛋白较高是老年MIS患者发生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老年MIS患者发生PSCI的预测,血清IGF-1、Tau蛋白的AUC分别为0.777、0.749,二者联合的AUC为0.853,相比单一指标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血清IGF-1、Tau蛋白水平均与老年MIS患者PSCI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PSCI的风险标志物。
- 方建伟沈永玲程飞桑晓一孟君马翠红戈洪国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TAU蛋白
-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安全,能否降低患者的卒中复发率并改善预后.方法 传统静脉溶栓组22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联合静脉溶栓组2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同时联合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然后继续单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未溶栓组25例,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未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轻型卒中患者,常规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3个月时评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其中NIHSS评分0~1分、BI 95~100分、mRS为0~1分者定义为良好结局.评估3个月内脑出血率、病死率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3个月时,传统及联合静脉溶栓组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组(P<0.05,P<0.01),传统静脉溶栓组和联合静脉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溶栓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3组之间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3个月内良好结局的比例、减少卒中的复发.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短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 朱海暴李勇张冠文沈永玲杜海松
- 关键词:卒中纤溶酶原激活剂血栓溶解疗法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rt-PA静脉溶栓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于MIS与高危TIA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估轻型缺血性卒中(MIS)与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获益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IS患者124例、高危TIA患者103例,同意溶栓者被分为溶栓组,拒绝溶栓者被分为未溶栓组。其中,MIS溶栓组56例、未溶栓组68例,TIA溶栓组48例、未溶栓组55例。MIS和TIA未溶栓组完善相关检查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连续治疗2周后单用阿司匹林100 mg/d继续治疗。MIS和TIA溶栓组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溶栓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连续治疗2周后单用阿司匹林100 mg/d继续治疗。各组治疗90天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mRS评分≤1分定义为结局良好,比较各组治疗结局;统计90天内脑出血率、脑梗死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90天MIS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结局良好率分别为85.71%(48/56)、44. 11%(30/68),两组比较P <0. 05; TIA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结局良好率分别为70. 83%(34/48)、67. 27%(37/55),两组比较P> 0. 05。MIS溶栓组与未溶栓组90天内脑梗死再发率分别为14. 29%(8/56)、29. 41%(20/68),两组比较P <0. 05;脑出血率分别为1. 79%(1/56)、1. 47%(1/68),两组比较P> 0. 05;病死率分别为1. 79%(1/56)、0,两组比较P均> 0. 05。TIA溶栓组与未溶栓组90天内脑梗死再发率分别为27. 08%(13/48)、32. 72%(18/55),脑出血率、病死率均为0,两组90天内脑出血率、病死率及脑梗死再发率比较P均>0. 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MIS患者近期预后,且较为安全。而对高危TIA患者应首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 朱海暴李勇冯丽沈永玲杜海松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 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应用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和对照组45例(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1、3、7、14天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各时段的TIA控制率,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患者转为急性脑梗死的比例。结果治疗第1、3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t-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后各时点,2组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段TIA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4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转为急性脑梗死,2组患者转为急性脑梗死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低剂量rt-PA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提高TIA初期患者的血浆t-PA水平,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但对于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的作用并不显著。
- 沈永玲朱海暴李勇桑小一张冠文齐丽敏
- 关键词: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
- 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在MIS或TIA患者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析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在轻型缺血性卒中(M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MIS及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A组(传统静脉溶栓组,32例)、B组(联合静脉溶栓组,33例)和C组(未溶栓组,33例)3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及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率、死亡率及复发率。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m RS评分明显高于A、C组,BI评分明显低于A、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病例;C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MIS或TIA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 沈永玲朱海暴李勇桑晓一张冠文齐丽敏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静脉溶栓抗血小板
- 小卒中患者不同CISS分型预后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CISS分型与小卒中患者进展、死亡、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01月住院患者,选取NIHSS评分<4分且头CT或MRI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3d)。入院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第1天、第7天、3个月、1年、3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复诊,以卒中再发(包括出血性、缺血性)、急性心血管事件、卒中进展(NIHSS较前增加2分以上)、死亡为终点访视事件,并对各型患者的加重、再发、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ISS不同分型之间患者加重、死亡、再发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LAA、CE型患者加重、死亡、再发例数最多,尤其以CE型患者预后最差,UE型与卒中再发呈相关性,PAD患者例数最多,卒中加重、死亡、再发率较低。结论:不同CISS分型患者卒中预后不同,心源性栓塞预后最差。
- 张东李勇沈永玲王冬敬魏宁
- 关键词:小卒中卒中复发
- 轻型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及静脉溶栓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测轻型缺血性卒中TOAST各亚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预后。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56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36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静脉溶栓组),120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未溶栓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治疗90 d后评测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其中NIHSS评分0~1分、mRS为0~1分者定义为良好结局,并比较两组患者90 d内脑出血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静脉溶栓组患者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P<0.05)。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亚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者(P<0.05),其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轻型缺血性卒中,尤其是LAA型患者90 d内良好结局的比例,减少复发率,安全性可。
- 朱海暴杨静沈永玲齐丽敏冯丽张冠文桑晓一程瑞年
-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TOAST分型
- 以共济失调起病的EB病毒脑炎一例
- 2023年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类鼻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原发性EBV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常无感染症状,若青春期以后感染可导致大约50%者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其中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为0.37%~7.3%[1]。
- 许晶洪增坤沈永玲朱海暴龙见男马翠红
- 关键词:EB病毒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