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东
-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口述音乐史学研究的三个路向——兼论三种研究模式的建构与利用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基于国内外音乐史学理论成果批评、个人学术经验回顾与现当代音乐口述音乐史的相关成果的总结以及大史学理论的借鉴,提出中国现当代口述史学研究的三个路向,亦即三种研究模式:口述音乐史中的边角史料研究模式、口述音乐史语料库分析研究模式、音乐生命成长理论研究应用模式。这三种模式又可称为"音乐史学家的口述音乐史研究模式""大数据口述音乐历史研究模式"和音乐口述史学者自创的、特有的"音乐文化生命力‘性素’谱系研究及其成果利用的研究模式"。
- 丁旭东
- 张小夫:一部中国电子音乐的微观史
- 2019年
- 历史中的偶然现象、个别事件、特定人物,可称之为"微观历史"(1)。张小夫的生平经历就是这样一部中国电子音乐的微观史。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1954—1983:一个电子音乐家的非典型成长在1984年即谭盾、陈远林等在京举办中国首场电子音乐会之前,可称为中国电子音乐学科的"史前时期"。
- 丁旭东
- 关键词:谭盾生平经历史前时期
- 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的实践性品格——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 2020年
- 通过对《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内容分析以及与以往党和政府颁发的美育相关文件比较,文章认为2019年教育部颁发的美育文件凸显循道以艺的实践品格。“循道”体现为美育的“形象+情感教育”之道与“融他教”之道,其中“融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内容:文化融入、意识形态的融入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入。“以艺”,即突出强调了艺术美育在高校美育中的主导性地位。“实践品格”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为改变现实问题而颁发的政策文件;二是政策内容中的诸多形成于实践;三是政策随着实践发展而同步更新完善。把握住这一政策性文件的主旨精神,对做好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和启发意义。
- 丁旭东
- 关键词:艺术实践
- 再论“口述音乐史”的概念内涵与分类——基于与梁茂春教授的对话被引量:11
- 2017年
- "口述音乐史"作为音乐学前沿的学术热点,其基础理论知识创建当为学术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通过与这一学术语汇提出者的对话,结合国内外经典学术实践案例分析与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对口述音乐史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初步分类,认为口述音乐史是现当代音乐史和音乐口述史双重概念下的子概念,是新史学范畴中的一种历史类型,特性体现在"个人性""多维性""添加性"方面,主要有"口述音乐断代史""口述音乐个人史"和"口述音乐专题史"三种类别。(1)
- 丁旭东
- 关键词:口述音乐史
- 艺术的经验知识与经验文本的价值思考——基于彭丽媛《我和喜儿》文本批评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分析解读彭丽媛的文章《我和喜儿》,发现在当前新时代的社会语境下,其文本具有三方面启示:一是新时代音乐戏剧家的修养之道;二是新时代音乐戏剧精品力作的创求之径;三是新时代音乐戏剧艺术的复兴之路。总起来说,该文最大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个可资以遵循和借鉴的成功音乐戏剧家的经验文本,更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重新思考、审视并重视艺术的常识问题——艺术即经验。
- 丁旭东
- 论中国“后新潮”音乐——基于对“中国民族交响乐协奏曲纽约展演”的专家研讨被引量:2
- 2020年
- 文章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交响乐协奏曲纽约展演”的专家研讨会基础上,提出“后新潮”音乐的概念,通过分析,认为其具有两重内涵。一、指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中国现代音乐发展新时期;二、指的是这一时期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与发展中表现出的文艺现象。具体体现为“平视”与“包容”西方的文化心态;走向国际,扎根中华文化的创作理念;个人风格化写作与逐步建构中的风格化写作并行。文章品评了“展演”音乐会的作品,认为其体现了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与“中华美学精神”,从而对“后新潮”音乐的存在与特征予以佐证。
- 丁旭东
- 关键词:文艺现象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2013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论坛侧记被引量:2
- 2014年
- 2013年10月10日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论坛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国内外十五个知名艺术院校院(校)长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院校建设"为主体,围绕建构"现代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建设"国际化教育科研及艺术文化交流平台"、"数字化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协同促进国家音乐文化发展"等文化共识与建设性意见,其将对我国艺术院校在"十二五"期间办学思路的调整及未来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丁旭东
- 新时代美育范畴论——从中外早期美育思想与新时代美育观念比较的视角被引量:1
- 2023年
- 文章对新时代美育观念以及以席勒、马克思、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外早期美育思想进行了爬梳和总结。新时代美育观念体现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颁发的专门美育政策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以及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通过比较,论证了两者之间存在“承扬弃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美育观念的三重内涵与五大范畴。
- 丁旭东
- 论音乐评论家的修养被引量:1
- 2017年
- 一个优秀的音乐评论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修养,通过对舒曼、金湘等中外音乐评论家及他们的评论文章分析可见,艺术修养、哲学修养、道德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是其四大核心。艺术修养的核心是深刻的艺术感性审美体验能力,其次是艺术符号语言的阅读能力与艺术理论知识修养。哲学修养突出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与美学修养两方面。道德修养不仅体现为个人的职业道德自律,还体现为耿介的人格、坚守批评的原则和勇于社会文化的担当等诸方面。语言文字修养主要体现为个性化的语言与独特优美的文风两方面。当然,对一个优秀的音乐评论家而言,独到的眼光、历史的把握、宽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文化的自觉等方面也很必要,但相较而言,以上四点更为重要。
- 丁旭东
- 宗周乐教与诸子之辩被引量:1
- 2016年
- 宗周将乐教融入礼制、礼俗,发挥了教化万民、亲和上下、美善风俗、谐和社会、稳固政治的有效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乐废弛、纲纪解纽,乐教同它所驻存的文化母体即制度一起沦落也属必然。战国时期,社会人文思想文化活跃繁荣,对宗周乐教文化的反思也进入诸子百家争辩议题,突出体现为儒家孔、孟、荀对乐教的继承发扬和墨家、法家对乐教的批判。
- 崔雪花丁旭东
- 关键词:礼乐教化先秦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