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越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新闻
  • 2篇时报
  • 2篇纽约时报
  • 2篇《纽约时报》
  • 1篇新闻分析
  • 1篇新闻话语
  • 1篇隐喻
  • 1篇中国日报
  • 1篇日报
  • 1篇体裁
  • 1篇主题
  • 1篇话语
  • 1篇话语方式
  • 1篇国际环境
  • 1篇概念隐喻
  • 1篇《中国日报》

机构

  • 3篇新疆大学

作者

  • 3篇兰杰
  • 3篇郭越

传媒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才智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国际环境下构建新疆形象的新闻话语方式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作为话语文本的新闻报道一直以来吸引着语言学家进行研究。文章以近年来中美涉疆新闻为研究对象,从话语研究与新闻传媒学的视角入手,从宏观层面的体裁、话语主题、多模态话语和微观层面的评价手段、引语共同探讨新疆形象构建的新闻话语方式。
郭越兰杰
关键词:话语方式
《纽约时报》涉疆新闻分析
2013年
本文分析《纽约时报》2008年4月到2012年3月关于新疆的报道共35篇。通过分析新闻报道的主题、体裁、倾向性来反应《纽约时报》表现出的意识形态。
郭越兰杰
关键词:纽约时报主题体裁
新闻隐喻的评价功能对比分析——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语言资源,具有评价功能,概念隐喻的评价属于隐性评价。以此为分析视角,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涉疆新闻报道中各类隐喻的使用频率的统计,对各类概念隐喻在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中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功能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研究;探究了这两份报纸使用不同隐喻语言资源的动因。两份报纸都倾向于用本体隐喻来表达评价意义,主要分布在判断系统中;《中国日报》使用的正面隐喻更多,评价对象是中国政府和反恐;《纽约时报》负面隐喻多,评价对象主要是中国政府和少数民族问题。意识形态和叙事目的是造成隐喻使用差异的主要因素。
兰杰郭越
关键词:概念隐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