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修真
- 作品数:37 被引量:56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科举的“在地”:论科举史的地方脉络——以明代常熟县为中心被引量:8
- 2016年
- 近年来,随着科举文献的不断整理与出版,科举专经这一现象越来越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于之前的科举史,尤其是地方科举史研究,科举专经的关注角度从对科举群体数量与时空分布的静态考察转为对科举群体专经活动的动态分析,从而为地方科举史的讨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鉴于此,本文以明代常熟地区为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爬梳,尝试着对该地区的专经表现、专经历程以及专经演进等方面加以考察,以观察作为国家制度的科举如何嵌入地方社会,即"在地化"这一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将重新检视明代科举发达地区的成功之路,以期能够为地方科举史的书写提供另一可行的进路。
- 丁修真
- 从家乘到史乘:“建文二年诏”考述(二)
- 2016年
- 根据前则札记所述,《明史》"建文二年诏"的史源无法通过明清之际的记载加以落实,且内容上有"语增"的伪饰可能。故惟有爬梳更早的相关史料,方能进一步确证诏令的真实性。建文一朝史事,大量见诸文字当在嘉、万时期,现选其中代表性史籍,就相关内容胪述如下。(1)成书于嘉靖初年姜清的《革除编年》:"(建文二年二月)乙丑,革常德府九潭湖泊所,
- 丁修真
- 关键词:《明史》四库存目田租
- 明代中期建文故事的整合与传播——以黄佐《革除遗事》为中心被引量:5
- 2012年
- 作为传说或者历史的建文故事,一直是明史研究中较为关注的话题。在具体问题研究上,学界已不乏精深的考证与推论,但就整体而言,对于传衍近600年建文故事发展脉络的把握仍稍显不足,而对于故事发展背后文本间的交叉重叠,所涉及的社会情态的讨论更是付诸阙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形成于正德、嘉靖年间《革除遗事》一书的考察,进一步梳理明代中期以来建文故事发展的走向,并对影响该走向的某些情境进行重新释读,以期对建文故事这一话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 丁修真夏维中
- 明初科举小史:洪武六年郑真赴试事迹发微被引量:1
- 2021年
- 洪武三年开科取士,至六年停罢,是科举制度在明朝的初次实施。活跃于元明之交的浙东人士郑真,因洪武五年乡试中式,保存了该时期科举运作较为丰富的史料。郑真的成功,是宋元以来浙东治经传统在明初的绝响。从郑真的科举实践中,可见明初士人赴试方式、发解手续、选官过程等具体情形。郑真科举前后个人命运的变化,折射出明初国家政治动员下,科举群体的境遇与地方科举文化的变迁。郑真的个案表明,科举制度在洪武初年与再复后存有一定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 丁修真
- 关键词:明初科举
- 科举、理学、宗族:"小地方"的科举社会史--明代祁门科举盛衰考论
- 宋元时期科举欠发达的徽州祁门地区,至明初,凭借着《春秋》专经的优势,一跃成为区域科举的中心地,并获得了"祁门《春秋》天下闻"的赞誉。但从正德、嘉靖年间开始,该地区科举优势逐渐消失,重返科举"小地方"的局面。究其原因,正、...
- 丁修真何彬彬
- 关键词:科举理学宗族
- 从家乘到史乘:“建文二年诏”考述(一)
- 2016年
- 现行张廷玉等人所撰《明史·恭闵帝本纪》中记有一则史料:“诏曰:‘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官田悉准私税,用惩一时,岂可为定则。今悉与减免,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张廷玉等:《明史》卷四《恭闵帝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3页)关于此诏令的史源,黄云眉《明史考证》说明如下:“按赵士喆建文年谱书此事于二年三月云,史仲彬请均江浙赋役,从之。”
- 丁修真
- 关键词:考述《明史》本纪史料
- 淮安榷关研究二题——淮安关口岸与行政关系研究
- 本文以明清时期淮安榷关的口岸和行政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探讨榷关口岸在历史时空中变迁轨迹以及淮安关监督在处理日常关务,行使自身职责时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在于加深以往榷关研究相对薄弱领域的认识...
- 丁修真
- 关键词:行政关系明清时期
- 第二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元璋与明中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9年
- 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营建明中都650周年,2019年8月19-23日,第二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元璋与明中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凤阳召开,海内外150余位学者参会,提交会议论文135篇。
- 丁修真
- 关键词:明太祖朱元璋明史
- “抡才”何以“大典”:明代科举经费的编征与演变被引量:5
- 2020年
- 科举制度发展至明代,伴随着地方赋役制度改革与国家财政转型,其运作内容与成本逐渐以折银的方式加以呈现,主要体现在宾兴与科场两个方面。通过对浙江“均平法”改革的考察可知,明代地方宾兴经费的变化,存在着扩张与紧缩并行的趋势,不同名目之间,编征的标准亦不统一,经费在定额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小的“浮额”。科场供应在货币化的同时,始终无法摆脱“役”的形式,并有重役转向重费的趋势。随着明末国家危机的加深,科举经费逐渐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对于科举制,在肯定其所产生的社会流动时,也需注意其产生的社会成本。
- 丁修真
- 关键词:科场明代
- 科举的竞争:明代南直隶地区《春秋》专经现象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因明代乡试分经取士的原则,使得同一解额区内,所业本经相同的科举群体,存在着竞争关系。受此影响,明代南直隶地区的《春秋》经取士,大致呈现为两个阶段的变化。正德以前,《春秋》经科举成功者几乎为徽州籍士子独占,嘉靖、万历之后,苏州开始崛起,常州、镇江等地也纷纷占据一席之地,地区间的《春秋》经竞争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在此过程中,又可见元明之际地方科举传统因国家干涉造成的中断,科举竞争加剧背景下科举人士的改经与科举家族的新旧更替,以及商业出版冲击下地方习经风气的流转等现象。对南直隶科举《春秋》经现象的考察,为重新理解地方科举人才地理的分布与演变、地方科举的兴衰更替提供了一个较翔实的案例。
- 丁修真
- 关键词:南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