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升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法治
  • 3篇治国
  • 2篇以法治国
  • 2篇法律
  • 2篇《管子》
  • 1篇道德建设
  • 1篇信访
  • 1篇休谟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治国
  • 1篇正义
  • 1篇正义理论
  • 1篇至上性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属性
  • 1篇人心
  • 1篇人性
  • 1篇儒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事实

机构

  • 11篇中共辽宁省委...
  • 2篇辽宁大学
  • 1篇辽宁公安司法...

作者

  • 11篇刘东升
  • 2篇王雅
  • 1篇孙文君

传媒

  • 3篇党政干部学刊
  • 2篇理论界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义规则在公共生活中的确立——对休谟正义理论的解读被引量:1
2013年
为解决英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休谟将科学方法引入到正义理论的研究中,认为正义的外在因素是人有自私的可能性以及社会财富的稀缺性;正义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和社会有谋求更大财富的倾向性、可能性、应然性。通过主张以财产权为中心的正义规则,正义理论也从善恶论走向效果论;对同情的探讨为正义奠定了温和的情感基础。
刘东升
关键词:正义
依法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
2004年
公民道德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法治以其特有的程序机制预防人们的道德失范,它还能为公民道德的培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同时,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使得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可见,法治与健康、成熟的公民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二者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刘东升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公民道德
论无权利人案件中救助站的诉讼地位被引量:1
2007年
在权利人死亡也没有其近亲属出现的情形下,并不必然导致该权益没有必要予以维护。在法律规定的权利主张和诉讼时效期间,如果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没有主张其继承权利,那么救助站对死者赔偿金的管理就能够转变成对该利益的享有。
刘东升
关键词:救助站诉讼地位
法治视野下警察权的维护及规制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警察权的性质,警察权的维护应当确立职业荣誉感、提高依法履职意识、维护警察执法权威;警察权的规范应当强化内部治理、完善司法规制、充分体现警察执法权的公共性。对警察权的规制服务于警察执法权的有效行使。
孙文君刘东升
关键词:警察权合法性权威性公共性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信访制度建设被引量:5
2009年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信访制度完善的基本途径是发挥信访监督国家机关依法治理的功能;拓宽民众参与信访事项的渠道;体现信访作为中国式人权保障的特色。
刘东升
关键词:信访沟通
“天人共生”:儒家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实践被引量:1
2015年
生态文明是与人类的文明生活同时同步出现的,孔子开创的儒家承袭以往文明成果,在确立人学主题的过程中,对与人相关的一切都纳入其学说体系中,包括自然生态。儒家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及其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存在。儒家以有机整体思维方式思考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以仁爱之情对待自然生态,将人类与自然生态视为一有机整体,儒家思想中"万物并生""天人感应""民胞物与""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等理念与实践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借鉴意义。
王雅刘东升
关键词:儒家生态文明仁爱
公正、人心、礼义——《管子》“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解析被引量:1
2015年
《管子》率先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通过对公正意义的深入揭示,《管子》明确了法治的内在意义和目标;其法治主张并非和人治相对立,在关注权力制约的同时更为关注人们的合作行为;通过辨明法律和礼义相生相成、刚柔兼济的关系,《管子》反映出其自身对法治的完整认识。《管子》法治思想与儒家法思想、秦晋法家思想共同构成当代法治中国的本土资源。
王雅刘东升
关键词:《管子》法治公正人心礼义
传统慈孝伦理在少子老龄化社会如何转化
2024年
慈孝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其以亲慈子孝的家庭代际伦理为起点,推而扩之为社会国家的公共伦理,并以亲子天然血缘之情与“天生民而立之君”之道均以“慈幼之”的天道为最高依据,以自然农业经济生产方式和聚族、聚业而居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维系传统中国人代际间亲慈爱子—子敬孝亲的家庭和睦以及君慈惠民—忠君体国的社会稳定秩序。时至今日,慈孝观念和行为仍然是中国家庭伦理的底色,也是国家制定国计民生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但随着少子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出现了家庭主体缺失、多元,以及国家社会的公共伦理层面都面临全方位可持续地承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一老一小”慈孝压力的新情况,传统慈孝伦理急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刘东升
关键词:家庭伦理公共伦理
论法律与道德分离的规范性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法律与道德分离命题是法律研究深入的有效切入点,该命题蕴涵着三个层面的规范意义:法律的存在是普遍性的社会事实,其实现方式有别于理想道德;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或协调源自于效力自我指涉性的法律体系,该特点是法律权威性的条件;法律的技术性使得其富有成效地服务于社会共同利益,从而中立于道德的主观争论。
刘东升
关键词:社会事实
《管子》良法之治与法的至上性思想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管子》托名管子,实为春秋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们的论文汇编,其中的法治思想不同于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秦晋法家,也不同于作为"德主刑辅"的儒家法思想,具有齐法家的特点,近似于现代意义上的良法。《管子》中的法治信念、立法依据从人性出发,其目的是要达到民富国强、社会和谐有序;在强调法的至上性的同时,注重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运用;其法治的实施在为齐国取得了称雄诸侯的霸主功业的同时,国民没有遭受到严刑竣法的暴虐。
刘东升
关键词:《管子》人性以法治国法律至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