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东升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CT引导
  • 3篇置管
  • 3篇X线
  • 3篇CT
  • 3篇CT表现
  • 2篇胰腺
  • 2篇引流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置管引流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皮穿刺
  • 2篇囊肿
  • 2篇经皮穿刺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穿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机构

  • 14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4篇周东升
  • 5篇马明平
  • 4篇蔡瑞萍
  • 4篇王增林
  • 3篇陈德周
  • 1篇刘越
  • 1篇王尔祯
  • 1篇林坦
  • 1篇吴晓兰
  • 1篇林婉秋
  • 1篇林招贤
  • 1篇赵修一
  • 1篇杨厚林
  • 1篇陈良生
  • 1篇郑小梅
  • 1篇包强
  • 1篇俞顺
  • 1篇杜瑞宾
  • 1篇林秋萍
  • 1篇侯小丹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共17例胃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交替冲洗引流或持续冲洗引流,并结合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在CT引导下顺利置入引流管,7例置入单根引流管,10例置入两根引流管。16例(94%)经过引流结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4-12周后CT复查原积液逐渐吸收、消失,消化道碘水造影显示胃空肠吻合口瘘及食管空肠吻合口瘘闭合,CT扫描显示十二指肠残端瘘残端周围积液腔吸收、消失。16例随访3~6个月胃肠道瘘无复发,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经穿刺引流及再次手术后仍死于严重感染。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结合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是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是多根引流管结合生理盐水冲洗引流可能有助于提高引流效果,促进瘘口愈合。
马明平刘进生王增林周东升杜瑞宾
关键词:胃肠道瘘经皮穿刺引流术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124例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检查显示为肿块、空洞或弥漫性病灶,并行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124例患者资料。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117例获取阳性病理结果,7例为阴性结果。肿瘤80例,其中腺癌42例、鳞癌15例、转移瘤10例、小细胞癌3例、找到癌细胞但分类不明确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淋巴瘤2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炎性病灶20例(脓肿、肉芽肿);结核6例;隐球菌感染4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正确率88.7%,其中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正确率90.4%。术后出现气胸20例,穿刺后病灶周围少量出血7例,3例术后少量咯血。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周围性占位性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其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陈德周周东升
关键词:X线计算机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与病理资料。8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结果 CT平扫示8例患者均为单发,7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最大径3.9~13.0cm,平均5.9cm,均大于3cm,1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8例病灶均明显强化。髓质期7例病灶持续强化,8例病灶内可见"星芒状"瘢痕,6例有相对完整假包膜。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与病理表现有相关性,CT表现典型者可作出正确诊断。
蔡瑞萍周东升
关键词:嗜酸细胞腺瘤病理
CT引导下置管引流及硬化治疗肝囊肿35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置管引流及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诊断明确的肝囊肿,进行CT引导置管引流及硬化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60个月,无一例患者临床征状复发,总有效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置管引流及硬化治疗肝囊肿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王增林郑小梅赵修一周东升马明平
关键词:CT肝囊肿无水乙醇
CT 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C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的22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资料,其中,18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33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比较手术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结果采取手术治疗的187例患者中,有180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符,检出率为96.2%。各部位CT脏器损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误诊率,对于腹部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周东升陈德周
关键词:腹部创伤CT检查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附12例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外科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SPTP患者的术前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结果肿瘤2例发生在胰头颈部,10例发生在胰尾部。直径3.0~10.4cm。3例为实性病灶;9例为含有囊壁的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3例肿瘤内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5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强化,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强化体积及程度更大,囊性和实性结构变得清晰,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周东升蔡瑞萍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体层摄影术影像学
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疑似儿童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行CT检查,并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诊断结果、临床价值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经病原学检查,30例疑似病例中肺部真菌感染28例,其中曲霉菌属感染12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9例,隐球菌属感染7例。CT检查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分准确度为87%,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50%;除原发病症状和体征,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以肺部口罗音、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所占比例分别为79%、68%、57%;经CT影像学特征分析,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以结节或肿块影、空洞及晕征为主要影像学特征,所占比例分别为36%、32%、21%。结论 CT检查在儿童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结合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蔡瑞萍余庆华周东升吴晓兰林丹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儿童影像学特征
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双源CT造影的临床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双源CT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0例(血管段数为1200段),分别采取双源CT造影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双源CT造影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发生率。结果双源CT造影检出血管段数比率为73.08%,显著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的79.58%(P<0.05);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确诊率为88.7%,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的9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造影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效果良好,能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供指导作用。
周东升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分析在该院治疗的纵膈淋巴瘘、纵膈大血管间隙脓肿、食道胃吻合口纵膈瘘、食道破裂纵膈脓肿、食道术后经皮纵膈胃造瘘与心包积液(积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运用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对照组29例运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均1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随访2周至6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9例患者成功率为89.66%,术中2人有出血现象,1人发生气胸。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治疗纵膈淋巴瘘、纵膈大血管间隙脓肿、食道胃吻合口纵膈瘘、食道破裂纵膈脓肿、食道术后经皮纵膈胃造瘘与心包积液(积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增林林招贤周东升马明平
关键词:CT引导穿刺
主肺间隔缺损3例临床X线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周东升杨厚林陈良生林秋萍王尔祯
关键词:X线分析少见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