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红

作品数:26 被引量:236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气象
  • 5篇雪灾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环境
  • 3篇暴雪
  • 3篇暴雨
  • 2篇预报业务系统
  • 2篇预评估
  • 2篇云图
  • 2篇生态环境监测
  • 2篇气温
  • 2篇气象台
  • 2篇青藏高原东部
  • 2篇卫星
  • 2篇卫星云图
  • 2篇牧区
  • 2篇环境监测
  • 2篇降水

机构

  • 25篇青海省气象局
  • 4篇青海省气象台
  • 1篇青海省气候资...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青海省防灾减...

作者

  • 26篇李海红
  • 6篇许正旭
  • 6篇张海珍
  • 3篇汪青春
  • 3篇史津梅
  • 3篇王江山
  • 3篇周陆生
  • 3篇肖宏斌
  • 2篇张海玲
  • 2篇李江英
  • 2篇裴少阳
  • 2篇戴升
  • 2篇李锡福
  • 1篇颜亮东
  • 1篇李有宏
  • 1篇王成国
  • 1篇李林
  • 1篇颜家勇
  • 1篇李凤霞
  • 1篇肖建设

传媒

  • 11篇青海气象
  • 3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1篇青海环境
  • 1篇高原气象
  • 1篇青海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候变化与生...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部大——暴雨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99.9大——暴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本文重点对1981—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5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10日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形成暴雨的云带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的变化规律,这项研究对预报员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海红戴升史津梅裴少阳
关键词:暴雨
青海省9210工程建设
1996年
1 引言 1992年10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由中国气象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八·五"、"九·五"期间的国家大中型项目—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简称—9210工程),经过两年多的系统设计、试点等前期准备工作,此项工程已于1995年在部分省、地(市)开始布点建设。青海省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要求已成立了青海省气象局9210工程办公室(非常设机构),负责本省9210工程建设的日常事务,协调组织本省各有关部门完成9210工作的建设任务。1.1
王成国李海红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分组交换网气象卫星卫星通信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大~暴雪过程雪灾灾情实时预评估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气象站30年的大~暴雪过程资料,以雪灾形成的主导因子——持续积雪日数的长度作为灾情评估的等级标准,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半年持续积雪日数倚大~暴雪过程的累积降水量、过程平均气温、过程最大积雪深度和过程最低气温降幅4个因子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所有方程的回归效果达到十分显著或显著的水平,从而建立了大~暴雪过程雪灾灾情实时预评估方法。通过1996~1999年的试用,表明这种预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和业务化的潜力,可作为雪灾情报服务的一种手段。
周陆生汪青春李海红张海玲李江英
关键词:青藏高原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黄河总流量的49.2%,长江总流量的25%和澜沧江总流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1.8万km,平均海拔4000多m,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4.1%,素有“中华水塔...
王江山李海红许正旭
关键词:生态
文献传递
利用卫星云图、地面能量分析青海高原“97.8”大暴雨天气被引量:2
1998年
文章着重分析了1997年8月4日—5日造成青海东部大暴雨的GMS(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地面总能量,揭示了形成高原大暴雨的云团特征、演变形式和地面能量积累过程,从中总结出造成高原大暴雨的天气特征。
李海红王晓健
关键词:暴雨卫星云图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
03年5月1日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有沙漠化、沙尘天气、土壤水分、土壤特性、大气特种、牧草特性等监测。通过二年多的业务运行,从生态监测布点、观测、编报、传输、资料归档、业务管理、服务...
李海红许正旭张海珍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被引量:2
2005年
青海省已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有沙漠化、沙尘天气、土壤水分、土壤特性、大气特种、牧草特性等监测内容。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为保证综合、连续、长期积累监测资料,准确、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海红许正旭张海珍
关键词:生态
青海省新的预报业务流程建设基本思路
1999年
1 指导思想1.1 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应以数值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处理系统(MICAPS)为主要工作平台,综合应用各种先进预报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预报服务水平。1.2 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应按照逐级指导,上下配套,上级完成的业务工作下级不再重复,使天气预报业务向集约。
颜家勇李海红
关键词: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人机交互气象台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筑思路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投入业务运行二年来,全省54个气象台站开展沙漠化及沙尘天气监测、土壤水分及土壤特性监测、天然牧草监测、大气特种监测等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建立了由地面监测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和生态环境...
李海红张海珍冯蜀青党永娟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质量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大-暴雪过程雪灾灾情实时预评估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3
2001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县气象站30a的大-暴雪过程资料,以雪灾形成的主导因子──持续积雪 日数作为灾情评估的等级标准,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半年持续积雪日数对大-暴雪过程的累积降水 量、平均气温、最大积雪深度和最低气温降幅4个因子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所有方程的回归效果达到十分 显著或显著的水平,从而建立了大-暴雪过程雪灾灾情的灾时预评估方法.通过对1996~1999年资料的对比 试用,表明这种预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业务化的潜力,可作为雪灾情报服务的一种手段.
周陆生汪青春李海红张海玲李江英
关键词:青藏高原暴雪平均气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