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爱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宿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方言
  • 6篇宿松方言
  • 4篇语音
  • 4篇汉语
  • 3篇教学
  • 2篇新农村
  • 2篇音系
  • 2篇用法
  • 2篇语言
  • 2篇语音特点
  • 2篇院校
  • 2篇素质教育
  • 2篇同音
  • 2篇同音字
  • 2篇同音字汇
  • 2篇农村
  • 2篇普通话
  • 2篇字汇
  • 2篇现代汉语
  • 2篇教育

机构

  • 20篇宿州学院
  • 5篇宿州师范专科...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5篇唐爱华
  • 7篇张德岁
  • 4篇张雪涛
  • 4篇蒋宗霞
  • 3篇王临惠
  • 3篇宋辉
  • 3篇王淑霞
  • 2篇张苗
  • 1篇郭焕银
  • 1篇张雪涛
  • 1篇王莉
  • 1篇石艳华
  • 1篇李金莲

传媒

  • 10篇宿州学院学报
  • 2篇语言教学与研...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中国高教研究
  • 2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语文研究
  • 1篇方言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学术论坛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语言科学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东至赣语的语音特点被引量:3
2010年
东至是多方言分布区,赣语是当地主体方言。通过6个方言点的语音比较,可以看出东至方言从北到南,江心回民村话→禾丰话→城关话→乌竹话→南溪古寨话→龙泉话是从江淮官话到赣语再到徽语渐次过渡,江淮官话的特色逐渐减弱,徽语的特色逐渐增强,而城关赣语兼有徽语和江淮官话的特色。
唐爱华张德岁宋辉
关键词:赣语徽语江淮官话语音
安徽宿松方言的变调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讨论安徽宿松方言的几种变调,主要讨论高变调。高变调的主要语素功能为:小称标记,拟声,加强语气,省略"一"的标记。文末还讨论了与高变调同形的疑问语调。
唐爱华
关键词:宿松方言
安徽宿州方言音系(上)被引量:2
2015年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宿州市土甬桥区城区老派方言音系,从中古音系统出发,比较说明其语音古今变化特点。宿州方言共有声母23个,分f、h,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不混,古精组字今读分尖音、团音,影疑母开口洪音字今读舌根浊擦音,韵母39个,古咸、深、山、臻四摄舒声字今读鼻化韵,泥母遇摄合口一等字今韵母读u,陌麦二韵字今韵母读ei,德韵字今韵母读uei,庄组遇摄合口三等字今韵母多读uo;单字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古清、次浊入声今多读阴平,全浊入声今多读阳平,但有例外;声、韵、调配合组成1233个音节(不包括轻声音节)。宿州方言存在较普遍的儿化和异读现象。
唐爱华王临惠蒋宗霞宋辉张德岁张苗
关键词:语音同音字汇
试析《马氏文通》“转词”与“动字”之间的格关系
2000年
一、转词的含义 转词的定义在《马氏文通》(以下均简称《文通》)中有两处。一处在“外动字”章:“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另一处在“内动字”章:“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内动之不得转为受动者此也。而施者因内动之行,或变其处焉,或著其效焉,要不能无词以明之,是即所谓‘转词’也。”那什么是止词呢?《文通》曰:“凡受其行之所施者。
唐爱华
关键词:转词《马氏文通》补词介词
宿州方言中的“给”被引量:8
2010年
结合"给"的语法化历程研究了宿州方言中"给"的11种用法,着眼于语义和句法的分析描写。认为宿州方言中的"给"作动词时,"给……宁"结构的用法类似于"像……一样",与"跟"截然不同;作介词时可引进时间和处所,与"搁"同中有异;作连词时是"跟"的音变形式。因此宿州方言中的"给"宜看作四个同音词。
张德岁唐爱华
关键词:语法化
汉语单复句区分问题的理论困惑与解决策略被引量:20
2005年
单复句区分是困扰汉语语法学界半个多世纪的难题之一。传统的建立在复句特征分析理论之上的三条区分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本文认为汉语的单复句是两个原型范畴,采用经济性原则、标记理论,特别是原型理论是解决困惑的较好策略,可以解决特征分析理论引起的诸多困惑。就某个句子而言,可根据其特点判定其是否属于典型单复句或非典型单复句,这些特点决不是判定其属于单句或复句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张雪涛唐爱华
关键词:单句复句汉语
安徽宿松方言的“了”与普通话的“了”被引量:2
2001年
普通话无法从语音形式上分辨虚词“了”的语法意义类型,本文根据安微宿松方言与它对应的四种语表形式(哆、脱、倒、在)分析和验证普通话“了”的语法意义类型。
唐爱华
关键词:方言
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007年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文素质指的是人们应具有的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地理、道德等学科的知识修养。社会学视角下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王淑霞唐爱华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学视角
宿松方言的亲属称谓用语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分析说明宿松方言的主要亲属称谓及其特点,并分析“老儿”等七组特殊称谓词语的用法。
唐爱华
关键词:宿松方言称谓用语
皖北方言的“V+搁+N(L)”格式被引量:7
2011年
皖北方言的"V+X+N(L)"格式中的"X"来源于动词"搁"的虚化,"V+搁+N(L)"格式,只有在"V"是无界的、持续性的动词时,才可以变换成"搁+N(L)+V"格式,"搁"的用法既不等同于普通话的"在"或"到",也不等同于其他方言区的"着"及其变体。在文艺作品中我们只发现了"搁+N(L)+V"格式,还没有发现"V+搁+N(L)"格式的用例。
张德岁唐爱华
关键词:皖北方言结构特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