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释与融合——兼论伪满洲国通俗文学的研究价值
- 2016年
- 东北通俗文学经历了从明末清初的渐进衍变到清末民初的现代转型及20世纪20年代的初具规模,到20世纪30年代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态势,沦陷成为东北文学发展的一个拐点。伪满洲国通俗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 詹丽
- 关键词:伪满洲国通俗文学殖民语境
- 东北山林秘话小说的文化资源谱系被引量:3
- 2013年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北文学被完全纳入战时体制中。小说家为了追求质量的非庸俗化、读者的阅读量、出版的畅通性和作品的去政治性,另辟蹊径开创了新的小说类型——山林秘话小说。作为伪满洲国独具一格的小说类型,山林秘话小说的发生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和西方文化汇集、衍变、发展的结果。作为东北文学的特殊文类,山林秘话小说在创作思维、叙述模式、审美空间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詹丽
- 关键词:东北文学山林文化资源谱系小说类型太平洋战争
-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性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困境——以“域出版”为中心被引量:3
- 2020年
- 随着手机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移动出版概念应运而生,“域出版”逐渐成为学术期刊界关注的新型传播模式,期刊界对于重构学术传播新秩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地方性期刊对“域出版”的运用不失为改革的有效措施。“域出版”为地方性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对“域出版”的应用还远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学术期刊界应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学术共同体”,积极利用“域出版”的创作功能,发挥特色栏目的优势。
- 詹丽邓喆
- 关键词:新媒体
- 新世纪初中国小说中的作家形象——以刘兆林《不悔录》为个案的考察
- 2017年
- 新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大批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诸多评论多针对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展开论述,有评论细化到对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分析阐述,却往往忽略了对小说中作家形象的系统分析。可以说,"作家形象"已经形成了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的人物谱系,对其深入阐释,有利于分析时代下作为小说创作者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心理,以及作为艺术形象的作家形象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 詹丽
- 关键词:作家形象身份
- 东北沦陷时期通俗文学作家群考略
- 2017年
- 东北沦陷时期,报刊的兴起促使通俗小说家群体形成,绘成了特殊年代蔚为大观的文化景观。根据通俗小说家的成长背景、文学身分、创作特点和审美取向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二十年代通俗小说家群,三四十年代通俗小说家群,女性作家群,京津作家群以及日系、俄系、朝鲜系作家群。这些小说家群体在探索和调适中确立了坚守传统文化、追逐现代文化、表达女性文化、彰显精英文化和融合多元文化的不同文化追求。
- 詹丽
- 关键词: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殖民语境文化选择
- 《盛京时报》之文学史料综述被引量:1
- 2013年
- 《盛京时报》中存在27年的文艺副刊先后辟有数十个栏目,刊登了成千上万的文学作品。文章仅对诗词、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聚类开展综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东北文学乃至全国文学不可多得的文学遗产,更是研究东北文化和社会变迁价值不菲的瑰宝。
- 詹丽吴瑾
- 关键词:《盛京时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 殖民语境下的另类表述——兼论伪满洲国通俗小说的五种类型
- 2015年
- 伪满洲国通俗小说集社会言情、历史、武侠、侦探、山林秘话等小说类型于一体。这时期的通俗小说在殖民语境下,以传统小说创作为基础,汲取新文学和海外文学的营养,穿插各种历史、掌故、轶闻、趣事,时时渗透着殖民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影响因子,处处呈现原滋原味的社会生活时态。整体上表现为创作技巧大于思想内容;消费意识显于民族情怀;人性的探讨胜于反抗的声音;情绪的营造多于主题的表达等特点。
- 詹丽
- 关键词:伪满洲国殖民语境文学类型
- 东北沦陷时期的小报考略被引量:2
- 2012年
- 由于伪满洲国实行严酷的报刊监管政策,东北沦陷时期的小报日渐萧条,所以此时期的小报存量有限。小报中通俗小说的作者置身于市民之中,记录都市中的故事,反映社会的人文景观,刻画了沦陷时期东北市民的精神特质,表现了特立独行的创作态度,在揭露讽刺都市旧调的同时,另辟蹊径以寻找文学新声,成为研究通俗小说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料。
- 詹丽
- 关键词: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
- 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研究
- 论文在全面整理钩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东北殖民语境为背景,利用全方位的视角,从通俗小说的载体、文本和理论批评建设等多角度,对东北沦陷时期的通俗小说进行探究,以期全面呈现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的真实情况,认识通俗小说之于沦陷...
- 詹丽
- 关键词: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殖民语境
- 文献传递
- 清末民初东北小报考略
- 2012年
- 清末民初的东北小报,记录了东北地区的市民生活,刊载了大量的通俗小说,形成了一定的文人群体,是研究通俗小说不可跨越的重要地带。作为中下层市民文化的代言人,小报的作者们不断调适自己迎合大众,逐渐淡化传统士大夫的风雅,落实市民阶层的凡俗;文学创作上努力从建构传统精英文化的理想审美转向书写都市男女的大众审美,进而形成了与大报、期刊迥异的群体特质。
- 詹丽
- 关键词:清末民初通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