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培新

作品数:4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务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银行
  • 10篇通货
  • 10篇通货膨胀
  • 9篇企业
  • 8篇财政
  • 7篇金融
  • 7篇货币
  • 6篇经济体
  • 6篇经济体制
  • 5篇社会主义
  • 5篇农业
  • 5篇承包制
  • 4篇上涨
  • 4篇物价上涨
  • 4篇利润
  • 4篇经济体制改革
  • 4篇价格改革
  • 4篇宏观经济
  • 3篇贷款
  • 3篇税利

机构

  • 44篇国务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财政部财政科...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银行国际...
  • 1篇中国建设银行
  • 1篇国家外汇管理...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作者

  • 44篇杨培新
  • 1篇戴相龙
  • 1篇陈吉元
  • 1篇王大树
  • 1篇周骏
  • 1篇方生
  • 1篇冒天启
  • 1篇王广谦
  • 1篇赵履宽
  • 1篇佐牧
  • 1篇徐雪寒
  • 1篇孙尚清
  • 1篇曾康霖
  • 1篇黄菊波
  • 1篇周汉荣
  • 1篇郑良芳
  • 1篇张朝尊
  • 1篇赵效民
  • 1篇于光远
  • 1篇吴念鲁

传媒

  • 7篇经济纵横
  • 4篇财贸经济
  • 4篇投资研究
  • 4篇武汉金融
  • 2篇管理世界
  • 2篇保险研究
  • 2篇华北金融
  • 2篇青海金融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求是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南方经济
  • 1篇农金纵横
  • 1篇金融科学
  • 1篇金融研究

年份

  • 3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6篇1991
  • 7篇1990
  • 1篇1989
  • 5篇1988
  • 3篇1987
  • 6篇1986
  • 3篇1985
  • 1篇198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深化改革的方向被引量:1
1990年
目前,我们面临着工业生产滑坡的严峻形势。应该采取一面稳定物价,一面搞活市场、搞活企业、搞活经济的方针。增加的贷款,应主要用在收购农产品,搞活农村市场方面。治理整顿的成功,必须依赖改革的深化,即坚持和完善农村包产到户、企业承包制、地方财政包干、行业包干、外贸包干以及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等项根本性的改革。在宏观经济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并完善中央银行为主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中国式的投资体制。
杨培新
关键词:通货膨胀宏观经济财政包干搞活经济企业承包制财政收入
关于地方财政、外贸、外汇、信贷大包干
1988年
赵紫阳同志提出广东财政包干的经验能否推广,外贸外汇由省市包干等问题。这启发我们在改革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为此,我到吉林省去探讨了财政包干、外贸外汇包干、银行信贷包干以及大包干的问题。经过和省委书记高狄、省长何竹康、副省长回良玉以及各厅局长座谈,使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地方大包干是经济体制改革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培新
关键词:银行信贷外汇专业银行大锅饭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何在?——对企业改革思路的比较分析
1993年
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何在?为什么必须强调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制,而对股份制和税利分流进行试点?这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一、当前企业的处境和改革方向的选择周冠五同志认为:当前全民大中型企业的处境是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最近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在简政放权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没有解决企业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即使有了自主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杨培新
关键词:企业
对十年改革的回顾和反思
1989年
杨培新同志的这篇文章,充分肯定了十年改革的重大成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改革中发生的失误如何导致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局面,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了实事求是的估计。杨培新同志总结了1979至1982年调整国民经济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应当如何深化改革、调整国民经济、治理经济环境,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政策。杨培新同志认为:当前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西方股份化、私有化思潮的泛滥,一是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的复归。这些意见都是值得重视的。本刊愿意提供园地,欢迎经济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杨培新同志提出的意见和观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争鸣。
杨培新
关键词:通货膨胀企业财政赤字经济体制改革中央财政收入工资总额
当前票子多了?还是少了?——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
1990年
最近市场疲软,工业停工增加,经济启动不起来,基本原因是由于通货紧缩过度。1986年货币流通量是1218亿元,1989年是2344亿元,确实增发1126亿元。但1987年零售物价涨8.8%,1988年涨18.5%,1989年涨17.8%,三年累计涨52%。1989年的1元钱只值1986年的0.65元钱。按照这一概念,1989年的货币流量只等于1986年的1523亿元。换句话说,物价上涨已经吃掉821亿元的票子。而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15907亿元,比1986年的9226亿元增加63.5%,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货币流通量需要相应增加到1991.4亿元,而1990年1~3月份货币又回笼180.8亿元,当前实际货币流通量只相当于应有货币流通量的71%,已经压缩了29%。根据经验,紧缩货币总要有一个限度。1950年3月统一财经工作制止通货膨胀,当月货币流通量压缩1/3。60年代1962年、1963年两年压缩货币流通量也达1/3。这时,物价就停止上升,市场出现滞销,通货膨胀势头就被止住。1950年3月制止通货膨胀,货币回笼1/3,5月就开始调整工商业,目标是迅速搞活市场,及时刹住市场滞销、商店关门。
杨培新
关键词:货币宏观经济
论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
1994年
一、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 我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怎样进行深化改革,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强调要提高“国家权力”,即中央政府吸取财政的能力。这就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这种思路在胡鞍钢博士的国情报告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杨培新
关键词:财政收入税利分流宏观税负水平地方财政国内生产总值财税体制
深化改革的关键何在?被引量:1
1994年
深化改革的关键何在?杨培新一、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我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怎样进行深化改革,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思路强调要提高“国家权力”,即中央政府吸取财政的能力。...
杨培新
关键词:财政宏观调控
一举制止通货膨胀的时机已经成熟
1995年
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1%,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率最高的年份。这已经是1992年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第三个年头,1992年上涨5.4%,1993年上涨13%,
杨培新
关键词:抑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生产资料持续上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税利分流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1991年
鉴于目前企业实际留利所剩无儿的状况,减轻税负应该成为我们对税利分流进行考察的出发点。根据对税利分流的试点结果的考察,税利分流的实质是“否定承包制”,“是实施第三步利改税”“是实行重税政策”;这样做,势必更加减少企业留利水平,使企业丧失发展后劲。同时,利改税和税利分流这两个概念,都是来自对资本产义国家状况不确切、不科学的概括,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杨培新
关键词:税收征管利改税税利分流
怎样贯彻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
1990年
一、治理整顿以来的经济形势 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是:治理整顿初见成效,通货膨胀受到遏制,物价趋于稳定,市场销售疲软,城乡储蓄增加,货币投放减少,农业生产形势开始好转。
杨培新
关键词:农业生产形势通货膨胀货币投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