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波

作品数:31 被引量:570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水汽
  • 7篇降水
  • 5篇PH值
  • 4篇水汽输送
  • 4篇雷电
  • 4篇暴雨
  • 3篇降雪
  • 3篇残奥会
  • 2篇低涡
  • 2篇冬奥会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中尺度
  • 2篇酸雨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潜势预报
  • 2篇切变
  • 2篇西南低涡

机构

  • 29篇北京市气象局
  • 8篇中国气象局北...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城市气象...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北京市北运河...
  • 1篇天津市气象台

作者

  • 31篇于波
  • 5篇蒲维维
  • 5篇张明英
  • 4篇杜佳
  • 3篇付宗钰
  • 3篇翟亮
  • 3篇廖晓农
  • 3篇林永辉
  • 3篇荆浩
  • 2篇李靖
  • 2篇冯立成
  • 2篇孙继松
  • 2篇赵秀娟
  • 2篇雷蕾
  • 1篇丁青兰
  • 1篇俞小鼎
  • 1篇徐敬
  • 1篇王华
  • 1篇卞素芬
  • 1篇吴庆梅

传媒

  • 7篇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北京水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九届全国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雷暴大风气候特征及短时临近预报方法被引量:86
2009年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的预报准确率低而且时效短。为了提高对这种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在气候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了潜势预报方法和临近预报算法。对1998—2007年134个雷暴大风过程的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绝大多数的雷暴大风具有下击暴流特征,而且冰雹的落区附近也是大风的爆发区之一。因此,负浮力的作用和对冰雹具有指示性意义的因子是研究雷暴大风预报方法应主要考虑的因素。500hPa环流背景分析表明,尽管绝大多数雷暴大风爆发时对流层中层有干空气侵入,但是还有少数个例产生在偏南暖湿气流中。目前,对后一类大风产生的机制仍然不清楚。研究表明,当对流层中层有干空气侵入时,有利于雷暴大风出现的环境条件是:下沉气流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同时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的温度直减率较大。此外,还讨论了经验指数——大风指数在北京地区的应用。基于上述的研究,形成了北京地区雷暴大风短时潜势预报方法,还使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建立了基于雷达观测和环境条件的雷暴大风临近预报方程。个例分析表明,临近预报方程对于飑线和弓形回波等带来的地面大风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廖晓农于波卢丽华
关键词:雷暴大风气候特征潜势预报雷达
北京地区降雪的pH值差异成因初步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地区近年的几次降雪过程,发现上升运动的强度及维持时间,是导致冬季酸性降水出现的决定因素。而降雪前期致酸物的累积虽然对pH 值有一定贡献,但最终pH 值的大小要取决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若没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上...
于波蒲维维张明英
大尺度环流变化对华北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的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25个气象站1951—2006年共56年的月降水资料及1948—2006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 HYSPLIT_4水汽轨迹模型,分析了近50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水汽输送轨迹的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成因。结果表明,华北夏季水汽输送通量及其轨迹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东亚夏季风的南风北界的年际变化对水汽输送有重要影响,南风北界的南撤导致了华北地区水汽输送通量的减少;通过对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年和偏少年的比较显示,降水偏多年水汽大部分来自南海,并且输送轨迹较长,水汽主要从西南方向输送到华北,并且偏多年华北上空存在明显的上升运动,偏干年反之。
马京津于波高晓清李洁
关键词:水汽输送气候变化
多源遥感数据在北京春季沙尘天气监测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3
2023年
利用2021年春季影响北京的3次沙尘(暴)天气过程(3月15日、28日和4月15日)中激光雷达、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3种遥感探测设备的探测数据,北京4个国家气象站能见度观测及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PM_(10)监测数据,综合分析3种遥感探测设备对沙尘监测的特点及优劣,以期提高沙尘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结果表明:激光雷达的消光系数和退偏振比可以较准确地区分沙尘气溶胶和大气污染物,在边界层和对流层中下层沙尘表现为高消光系数(>0.30 km-1)和高退偏振比(>10%);云高仪的近地面后向散射系数、云底高度与PM_(10)质量浓度、能见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也能通过近地面后向散射系数的陡增和云底高度的下降来判断沙尘沉降;云雷达能探测到边界层(0~2 km)内的沙尘和对流层中上层(6~10 km)的沙尘云,且能探测垂直速度。综合来看,激光雷达是3类遥感探测设备中唯一能够区分沙尘和大气污染物的设备;云高仪在近地面层对沙尘的监测效果较好,且能够判断沙尘的持续时间;云雷达的探测距离最远且能探测垂直速度。
徐路扬翟亮王媛媛雷蕾于波郝翠秦庆昌
关键词:沙尘激光雷达
基于天气分型的北京地区雷电潜势预报预警系统被引量:16
2012年
对1997-2006年457个雷暴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将北京地区的雷暴天气分为东北低涡低槽、贝蒙低涡低槽、西来槽等11种雷暴天气型;利用南郊观象台(54511站)的探空资料计算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和相对风暴螺旋度等33个对流参数,通过与北京地区SAFAIR3000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取BCAPE、BLI、MDCI、BIC、KNEW和SWISS等6个对流参数作为北京地区潜势预报参数;采用事件概率回归(REEP)方法,利用获取的6个对流参数作为变量,形成了11种雷暴天气型下的潜势预报方法。利用WRF模式的预报场,建立适用于北京地区3~36 h雷电潜势预报系统。个例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准确性。由于该系统建立过程中使用了高分辨率探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的输出结果,实现了雷电潜势预报由点到面,由粗到细的突破,对北京地区雷电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熊亚军廖晓农于波魏东吴庆梅
关键词:天气分型预报预警
引发川东暴雨的西南低涡演变特征个例分析被引量:62
2008年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观测资料和MM5模式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对2004年9月4~6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低涡的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在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低层850hPa、700hPa候平均水汽通量和各时刻整层水汽通量的分析表明,此次西南低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水汽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南侧经青藏高原东部流入四川盆地。在西南低涡的发展过程中,“桑达”台风向西北移动,阻断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退并切断副高,被切断的高压部分滞留在西南低涡东侧,导致低涡不能顺利东移。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西南低涡的发展过程中,中层400-500hPa附近一直伴有涡旋的存在,且此涡旋的发展演变过程与低层涡旋明显不同;中层涡旋的发展不像低层涡旋那样呈现单边持续地增长或衰减的特征,而是呈现明显的增长-衰减-再增长的演变特征,其最大值增长时段和低层涡旋也并不一致。分析表明这个中层涡旋实际上是中层大气里一个中尺度闭合低压造成的,这个闭合低压是由高空槽加深发展而来的。数值模拟输出结果还显示,发生在西南低涡东侧切变线里的对流垂直运动是由高空槽里的闭合低压激发出来的。
于波林永辉
关键词:西南低涡切变线暴雨
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的实施与评估
2024年
主要介绍了“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简称FDP)的运行与评估结果。此次FDP是在我国首次针对中纬度山区0~10 d冬季天气预报展开的示范计划,国内气象部门内外共22家单位、近40个数值模式或客观预报系统参与了该计划。FDP实现了实时运行所需的多种源数据和多源数据产品的高效传输分发、监控、实时处理、综合集成显示。首次开展了次百米级客观预报、人工智能释用订正预报等新型技术在冬奥复杂山地赛场的实时示范应用,为冬奥气象中心和3个赛区预报团队提供了丰富多样和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客观产品,有力支撑了高标准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针对参与FDP产品的系统性检验评估发现,与模式系统原始预报相比,释用后的专项站点预报对平均风、阵风、温度、相对湿度等要素的预报误差明显减小。但是对于冬季复杂山地的降水、能见度预报,客观预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而且站点解释应用效果不明显。此次FDP对风、温度、降水、能见度、相对湿度的最优预报检验指标(最小误差值),总体体现了目前国内在中纬度山区冬季天气客观预报的大致水平和现实能力,对于认识复杂山地冬季天气预报存在困难、提升高精度天气预报水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陈明轩杨璐秦睿宋林烨李靖邢楠仲跻芹孙超王颖刘凑华窦以文孙成云时少英于波荆浩甘璐王宗敏
关键词:FDP
北京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的诊断和中尺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NCEP1°×1°的格点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日北京地区局地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并用FY2C卫星逐小时的TBB资料,结合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局地暴雨的发生时段和落区,同时对过程发生期间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低涡的环流形势下,有利的不稳定层结和高低空动力配置条件下,3个对流云团共同影响,在城区合并后南压造成了这次局地暴雨过程;边界层东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城市下垫面的热力作用以及冷暖空气的剧烈交绥,是城区和南部地区出现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过程中降水的强度与TBB低值中心相对应,降水的分布与TBB值大梯度区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系统在城区合并、移动缓慢、维持时间长造成了北京城区和南部地区的短时强降水。
李靖于波王华卞素芬
关键词:局地暴雨环流形势中尺度分析
2008年残奥会期间北京地区的一次雷电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2008年9月16日06时至09时出现在北京地区的雷电天气,特点是突发性和局地性明显,出现在早晨大气相对稳定的时段,这一时段热力条件较差,热对流很难形成;结合TBB资料发现北京上空云系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且在对流不稳定、水汽具备的条件下,系统的动力抬升起关键作用,是导致此次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于波张明英
关键词:TBB水汽
北京地区4月一次罕见暴雪的形成机制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利用雨滴谱仪、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地面加密自动站、EC再分析资料及气候整编资料等多源观测资料,分析了2018年4月4—5日,北京地区罕见暴雪过程的极端性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北京地区4月首次出现纯雪日,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突破历史同期记录,1000~850 hPa温度标准化异常SD值均小于-3,日降雪量排在整个冷季的前5%,是一次极端天气过程。(2)低层强冷空气入侵形成冷垫,700 hPa强西南低空急流输送充沛水汽,使北京地区上空800~500 hPa产生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暖空气在锋区以上的强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产生高架对流,局地雷达回波具有夏季对流单体的倾斜结构特征,有利于暴雪增幅。(3)降雪过程先后受到两次冷空气叠加影响,前期强冷空气持续剧烈降温导致低层温度偏低,使得温度达到降雪阈值,是此次极端降雪过程产生的主要原因。(4)微波辐射计监测显示,降雪的起止时间与逆温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降水相态主要取决于1 km以下的温度变化。
杜佳杨成芳戴翼邢楠于波
关键词:强冷空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