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社会基础
  • 3篇宪法
  • 2篇统筹
  • 2篇统筹城乡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治理
  • 2篇户籍
  • 2篇户籍制度
  • 2篇户籍制度改革
  • 2篇和谐社会
  • 2篇法治
  • 2篇城乡
  • 2篇村治
  • 1篇单位犯罪
  • 1篇党管人才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理论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刑罚

机构

  • 16篇成都市社会科...
  • 5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四川省高校师...

作者

  • 18篇胡燕
  • 3篇何正平
  • 2篇王苹
  • 2篇廖冲绪
  • 1篇李涛
  • 1篇刘从政
  • 1篇何正平
  • 1篇卢晓莉
  • 1篇肖雪莲

传媒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农村经济
  • 2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行政与法
  • 1篇西北人口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成都行政学院...
  • 1篇前沿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相对应 ,是刑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只有在注意其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可罚性、抓住单位意志这一本质特征并全面分析其主观罪过的基础上 ,才能正确把握单位犯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单位故意犯罪的形态众多 ,与共同犯罪既有区别 ,也有联系 ,对它们的分析直接关系到量刑及刑罚适用的问题。
胡燕李涛
关键词:单位犯罪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刑罚适用故意犯罪量刑
制度环境视角下户籍制度改革的行政法治逻辑解析——兼论国内几种不同的户籍制度改革模式被引量:6
2012年
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的加快,现行二元户籍制度所表现出的弊端愈加明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共识。实践中各具特色的户籍制度改革实践既丰富了理论研究素材,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讨论和争议。应主要基于法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从制度环境的视角出发,结合制度变迁历程,阐释户籍制度改革的行政法治趋向,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相关思路。
胡燕
关键词:户籍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6年
王苹胡燕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和谐社会建设社科院系统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治理的重构被引量:5
2015年
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视野下,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必然要求乡村治理进行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和促进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具体包括治理目标民本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和治理结构融合化。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度重塑,构建多元、动态、开放、民主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化解隐现的乡村治理危机,最终实现治理机制的"矫正正义",无疑是乡村治理重构的重要路径。
廖冲绪胡燕
关键词:统筹城乡乡村治理制度重塑
从西方程序公正的演进逻辑看我国程序公正的制度建设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深入阐析了程序公正发展的源流及其深刻内涵,通过梳理程序公正的发展脉络,认为程序公正的发展演进有其内在逻辑规律,并追循其逻辑轨迹提出了程序公正的标准体系,进而为我国程序公正的制度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和制度措施。
何正平胡燕
关键词:程序公正演进逻辑
宪法社会基础探析
2009年
宪法的社会基础是指对宪法的产生、存在和运行起支持和基础性作用的社会结构,具有客观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特征。它包涵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和人的自主性精神三大结构要素,其中市民社会是决定性要素,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宪法社会基础产生发展的主要动力。
何正平胡燕
关键词:宪法社会基础内部结构
宪政程序的概念、特征和价值被引量:4
2003年
宪政程序是宪政主体在创制宪法、实施宪法和维护宪法的政治实践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式、步骤、方法实施法律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总和。宪政程序具有实践性、稳定性和自治性特征,同时,宪政程序具有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
何正平胡燕
关键词:宪政程序自治性宪法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
试论和谐目标指向的乡镇管理模式
2009年
本文从体制变革的支撑点——政府管理这一角度展开思考,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解读和谐新农村对乡镇管理的内在要求,反思现行的乡镇管理模式弊端,提出构建新型乡镇管理模式的相关建议。
胡燕
秩序层次的法理学思考
2012年
我国法理学界对秩序的研究颇多,而对秩序内在价值要素的关注较少。基于秩序要素内涵及其关系的阐释,秩序内含有安全、平等、自由三大内在价值要素,确定和稳定(或安全性)只是其最低层次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达,秩序价值取向必然经历由侧重安全——侧重平等——侧重自由——实现完全自由的变化规律。
胡燕
关键词:秩序
中西方宪法社会基础的比较分析
2009年
中西方宪法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西方市民社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演进而自然产生的,为西方宪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宪法自产生起始,社会基础先天不足,改革开放实现了市民社会从无到有自弱渐强的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人权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通过中西方宪法社会基础的比较分析,得出的启示是,宪法要真正发挥根本大法的作用,其关键在于不断充实和完善宪法的社会基础。
何正平胡燕
关键词:宪法社会基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