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晓滨

作品数:80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政治法律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8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排放交易
  • 22篇交易
  • 19篇碳排放
  • 18篇碳排放交易
  • 18篇碳市场
  • 18篇交易制度
  • 18篇
  • 16篇法律
  • 10篇配额
  • 8篇气候
  • 6篇应对气候变化
  • 6篇生态
  • 6篇温室气体
  • 4篇生态环境
  • 4篇生态文明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污染
  • 4篇公众
  • 4篇公众参与
  • 4篇法律路径

机构

  • 69篇天津财经大学
  • 1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交天津航道...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80篇潘晓滨
  • 8篇史学瀛
  • 1篇陈国坤
  • 1篇张文强

传媒

  • 31篇资源节约与环...
  • 6篇环境保护与循...
  • 6篇天津法学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理论与现代化
  • 2篇法学杂志
  • 2篇环境保护
  • 2篇贵州省党校学...
  • 2篇财富涌现与流...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新经济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当代经济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海南金融
  • 1篇法学论坛
  • 1篇求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1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排放交易配额初始分配基本规则的构建被引量:2
2015年
碳排放交易中配额初始分配基本规则涵盖了分配方法的选择、产业部门的层级分配和补充机制。政策制定者在分配基本规则时,需要综合考虑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环境效果与产业竞争力保护四个基本原则。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配额初始分配的基本规则也经历了由无偿向有偿,由单层向多层分配模式的过渡。补充机制的设计则随着制度的日臻完善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潘晓滨史学瀛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
国际民用航空业碳抵消与减排计划综述被引量:5
2019年
国际民航组织为全球民航产业制定了多层次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启动了基于市场机制的碳抵消与减排计划(CORSIA)作为实施手段。该计划要求《芝加哥公约》公缔约国具有国际航线的民航公司分阶段纳入,并购买经过CORSIA认可的合格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履约。抵消项目的环境完整性与充足供应问题是遴选全球项目运营商的主要考虑因素。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SARPs标准,致力于统一各国航空排放MRV规则、抵消要求、可持续燃料标准以及各国实施的程序性问题。
潘晓滨
关键词:国际民航组织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发展:基于温室气体控排主线的分析
2017年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自诞生伊始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温室气体控排始终是这套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围绕控排这一主线,气候国际法经历了初创期、深度推进期和自我调整期三个主要阶段,并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缔结和实施为主要代表。在气候国际法正式确立"自下而上"贡献模式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排放国,其对国际减排进程的参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国内层面积极推动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的建设,是我国自主进行温室气体控排的重要贡献。
潘晓滨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
论气候责任的道德维度及其对世义务转变被引量:4
2017年
气候责任是一个崭新的理念,包括道德与法律两个维度,前者是后者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气候责任是否构成对世义务存在理论争议。鉴于温室气体的全球流动性和排放影响的全球性,虽然气候责任尚未发展成为一种获得普遍承认的对世义务,但在人类所面临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挑战下,其终将完成由道德责任向法律责任的转变。气候责任理念的确立无论在全球还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指导层面,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发挥应有的影响力,都需要决策者将气候责任作为重要的理念支撑。
潘晓滨
关键词:道德责任法律责任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进路探析
2021年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环境风险管理工具。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推行的法律依据不足、相关技术指导文件空缺、人才和服务短板尚待弥补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遭遇供需双冷局面的深层缘由。通过与域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完备国家的对比考察,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完善、企业违法的高成本以及健全的配套机制,皆为我国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值得借鉴之处。为此,我国可以依照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协助保险机构提升承保能力、激发企业提升投保需求“三管齐下”的总思路,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之路。
潘晓滨黄昱菲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违法成本法律体系
我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初始分配规则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和政策推进的主要手段,而配额初始分配则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所在。配额初始分配基本规则涵盖了基本分配方法的选择、基于产业部门的层级分配和分配补充机制三方面的核心内容。政策制定者在设计配额初始分配的基本规则之时,需要综合考虑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环境效果与竞争力保护四个基本原则。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中,配额初始分配的基本规则也经历了由无偿分配向有偿分配、由单层分配向多层级分配模式的过渡。补充机制的设计则随着初始分配制度的日臻完善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潘晓滨
关键词:碳排放配额排放交易交易制度气候变化配方法
浅析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被引量:1
2017年
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一类崭新的环境治理工具,在全球范围逐渐推广开来。其将经济学原理与法学理念相融合,应用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已经在越来越大的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在《巴黎气候协定》达成后,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将成为各国履行气候责任的重要方式,而碳排放交易制度由于能够实现最小成本减排,而成为各国决策者的首选制度工具。
潘晓滨
关键词:历史发展
基于燃料规制的德国排放交易制度实践综述
2022年
德国在2021年正式实施了专门用于供热和运输燃料领域的国家排放交易制度(nEHS),旨在通过市场手段配合德国已经参与的欧盟碳市场,来实现德国203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并力争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立法层面,德国出台了《燃料排放交易法》,并相继启动了《排放报告条例》和《燃料排放交易条例》的制定,对2021年和2022年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义务,以及未来市场的配额分配和登记系统的建立进行规定。在制度细节方面,法律和实施条例对燃料排放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以及配额上限做出了具体规定,将配额分配分为固定价格阶段和拍卖阶段,对配额的分配的规定更加具有灵活性。此外,还规定了履约管理以及违规时的行政处罚,并规定了评估报告和收入使用。
潘晓滨杜秉基
我国碳金融立体式监管的法律制度设计——以“双碳”目标为背景被引量:4
2022年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动下,碳金融市场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后盾,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然而,金融市场的固有缺陷以及碳金融市场各层级存在的风险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一定挑战,我国亟需对碳金融市场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管制度。碳金融法律监管的制度设计要兼顾其主体、客体以及客观风险形成机理的复杂性,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监管维度予以立体式的交叉建构。在横向监管体制下,应建立碳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传统的“一行两会”进行协调,加快推进碳金融实体法律的出台,完善落实碳金融市场相关主体的责任制度。在纵向监管体制下,应进行一定的风险监管创新:设立碳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及处置机制、信息强制披露机制、信用惩罚机制、绿色倾斜机制、碳金融犯罪防治体系以及司法协同沟通机制。
潘晓滨朱旭
关键词:法律关系
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双碳”目标的可行路径研究
202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不仅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进一步推进了国内能源、经济等领域的低碳发展转型。通过对“双碳”目标进行辨析,相关政策与法律现状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当前保障“双碳”目标存在专门法缺失、相关法的保障制度仍需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手段不足的问题。结合对法国、瑞典与德国三国的立法经验进行分析,基于我国国情,未来可以尝试于环境法典以可持续发展衔接“双碳”目标价值内涵,建立环境法典、单行法与政策的协同机制,推进“双碳”因素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行政许可,合理衔接刑事责任的方式保障“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潘晓滨刘尚文
关键词:环境法典单行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