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脑血
  • 2篇脑卒中
  • 2篇护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循环
  • 1篇血液循环障碍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护理
  • 1篇早期康复护理...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功能
  • 1篇肢体功能恢复
  • 1篇栓塞
  • 1篇偏瘫
  • 1篇腔隙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艳娣
  • 2篇吴翠平
  • 2篇杨秋菊
  • 2篇朱俐俐
  • 1篇黄惠君
  • 1篇兰丽梅
  • 1篇谢玉
  • 1篇黄家丽
  • 1篇曾春梅
  • 1篇江海娟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根据人体生物钟规律进行亲情呼唤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脑卒中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脑出血等,其病情严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增加伤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尽早促使脑卒中昏迷患者意识恢复是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重点,也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杨秋菊吴翠平黄惠君张艳娣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昏迷患者脑血液循环障碍急性期治疗亲情
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和腔隙性梗死等在内的缺血性卒中的总称[1],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死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给患者自身造成痛苦外,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我院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杨秋菊兰丽梅朱俐俐张艳娣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腔隙性梗死脑栓塞
跨理论模型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将15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随访,观察组依据跨理论模型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干预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病人二级预防行为改变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在生活方式(吸烟、酗酒、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及遵医行为(坚持服药、坚持复诊及自我监测)两大方面的改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0)。[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分阶段护理干预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落实二级预防的措施,提高脑卒中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病人的卒中复发风险。
吴翠平曾春梅黄家丽江海娟张艳娣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遵医行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方法与效果,以便改善护理质量,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节约医疗费用。方法将37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待术时间、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提高脑血管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意义在于缩短介入治疗患者的待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张艳娣谢玉朱俐俐莫翠芳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