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军

作品数:87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4篇文化科学
  • 6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
  • 18篇酸钠
  • 17篇亚砷酸钠
  • 12篇染毒
  • 12篇教学
  • 11篇细胞
  • 10篇蛋白
  • 10篇基因
  • 9篇砷形态
  • 6篇代谢
  • 6篇形态分析
  • 6篇溶出
  • 6篇溶出度
  • 6篇砷形态分析
  • 6篇释放度
  • 6篇鼠肝
  • 6篇体外
  • 6篇体外溶出
  • 6篇体外溶出度
  • 5篇实时监测

机构

  • 83篇新疆医科大学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乌鲁木齐市疾...
  • 3篇乌鲁木齐市新...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自治区疾...
  • 1篇乌鲁木齐市血...

作者

  • 83篇吴军
  • 35篇郑玉建
  • 21篇杨梅
  • 13篇马艳
  • 12篇吴顺华
  • 11篇马小惠
  • 11篇黄志超
  • 11篇郎曼
  • 11篇张杰
  • 10篇于亚鹭
  • 7篇姜平
  • 7篇李新霞
  • 6篇夏荣香
  • 6篇陈坚
  • 6篇王立杰
  • 6篇葛龙
  • 5篇魏洁群
  • 5篇李煜
  • 5篇刘媛
  • 4篇师喆

传媒

  • 28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环境与健康杂...
  • 4篇职业与健康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染砷大鼠肝脏砷形态与甲基转移酶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肝脏中甲基转移酶活力与砷代谢产物相关性,探讨不同价态砷体内代谢与其毒性关系。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2只分成7组,对照组,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连续染毒3个月,处死动物,摘取肝脏,于-80℃冷藏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价态染砷大鼠肝脏中砷形态水平,检测肝脏中甲基转移酶活力,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iAs3+含量分别为(255.9±58.6)、(61.1±10.2)、(62.6±17.3)ng/g,均低于砷酸钠各剂量组(P<0.05);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二甲砷酸(DMA)含量分别为(2 663.2±203.7)、(118.4±24.2)、(143.5±34.1)ng/g,均低于砷酸钠组(P<0.05);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甲基转移酶活力分别为(4.81±0.25)、(2.32±0.41)和(1.82±0.25)μg/(s.mg),均低于砷酸钠高、中、低同一剂量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脏中甲基转移酶活力与DMA和一甲砷酸(MMA)的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和0.497。结论不同价态砷均可通过促进(或抑制)肝脏甲基转移酶活力,诱导肝脏DMA、MMA水平升高(或降低),发挥不同毒性作用。
郑玉建吴军夏荣香杨梅姜平
关键词:砷代谢砷形态甲基转移酶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JAK2 mRNA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JAK2的mRNA表达情况,初步阐明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提取结肠组织总RNA,经半定量RT-PCR检测JAK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JAK2的mRNA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杨梅黄静静吴军尼加提.阿卜都热西提库热西.玉努斯
关键词:JAK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粒棘球绦虫Innexin-unc9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胆汁酸盐(胆盐)对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E.g)发育分化的影响,分析E.gInnexin-unc9(EgInx)基因在体外有无胆盐-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培养的原头蚴(PSC)的表达水平,为研发犬抗E.g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含与不含T4009(牛磺胆酸钠的商品型号缩写)的单相培养基分别进行PSC培养,在不同培养时间点对比分析PSC外翻率和发育状态;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培养点样本的EgInx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时间点平行培养的原头蚴外翻情况不同,在培养30 min时和10 d以后,无T4009组的PSC外翻率急剧下降;RT-qPCR结果显示:与从体内刚采集的PSC相比,其EgInx的表达量在培养30 min的T4009组较高,且此时T4009组表达量高于平行无T4009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到17 d时,得到类似的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结果一致。结论提示在有牛磺胆酸钠的环境中,E.gInnexin-unc9在关键节点表达升高,可能参与调控细粒棘球绦虫的生长发育。
黎飞海吴军张文宝杨梅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牛磺胆酸钠
无机砷及其代谢产物诱导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无机砷(iAsⅢ)、单甲基胂酸(DMAⅤ)、二甲基胂酸(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和噻唑蓝(MTT)还原法检测iAsⅢ、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1、1~13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的iAsⅢ、DMAⅤ、MMAⅢ诱导后,吸光度值均有改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0.5~5.0μmol/L浓度的iAsⅢ、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而10~15μmol/L浓度的iAsⅢ、DMAⅤ、MMAⅢ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毒性比较MMAⅢ〉iAsⅢ〉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且峰值出现在0~1μmol/L。结论低浓度无机砷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高浓度具有细胞毒性。
张海亭郑玉建吴军吴顺华
关键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
细粒棘球绦虫TAK1基因ORF的克隆及其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2年
目的克隆细粒棘球绦虫(Eg)TAK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预测其编码的蛋白EgTAK1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方法从新疆株细粒棘球蚴中扩增EgTAK1-ORF全长,克隆至载体pMD20-T上并测序;从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下载EgTAK1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别对EgTAK1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N-糖基化位点、亲/疏水性、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信号肽序列进行预测;采用MEGA 7.0软件对不同物种来源的TAK1蛋白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粒棘球绦虫在不同发育阶段TAK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EgTAK1基因ORF全长1116 bp,编码37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97,不稳定指数为49.59,属于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87.22,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291,为亲水性蛋白;EgTAK1蛋白含有64个磷酸化位点,3个O-糖基化潜在位点,4个N-糖基化位点;EgTAK1蛋白属于蛋白激酶C类似(PKC-like)家族;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可能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内。该蛋白含有7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二级结构包含34.77%的α-螺旋,5.12%的β-转角,40.97%的无规卷曲,19.14%的延伸链。TAK1蛋白同源序列比对中与多房棘球绦虫的TAK1同源性最高为83%。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细粒棘球绦虫在不同发育阶段EgTAK1表达有差异,成虫阶段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基因EgTAK1可能是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分化的重要调控基因,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B细胞抗原表位,有可能成为包虫病免疫学预防及药物研制的靶标抗原。
刘丽英李军张文宝吴军杨梅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生物信息学分析PCR
胆汁酸诱导的细粒棘球绦虫分化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细粒棘球绦虫(E.g)原头蚴向成虫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成虫体外培养时犬胆汁的作用,与平行无犬胆汁的包囊方向培养的样本相比较,发现成虫早期发育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通过对有无犬胆汁培养的E.g原头蚴发育早期的21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得到的原始序列(raw reads)经过质控(QC)检测,再与参考序列比对;进行比对率和序列在参考序列上分布的统计来判断结果是否适合进一步分析。若通过,则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筛选,对筛选出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结果DEG显示,在有无0.05%犬胆汁平行培养相同时间的两组样本中,AW0.5h-vs-AWB0.5h.DEseq2检测中,上调的DEG数目为65个,下调的DEG数目为9个;而AW3h-vs-AWB3h.DEseq2和AW72h-vs-AWB72h.DEseq2两组差异检测中,上调的DEG数目均为0个,下调的DEG数目分别为0和1个。AW0.5hvs-AWB0.5h.DEG GO功能分析显示在细胞组分中,表达产物位于膜。除膜部分的差异基因表达有下调以外,其余细胞组分中的差异基因都上调,而且表达产物位于膜的差异基因数目最多,为5个,其中基因EgrG000127200和EgrG000328500下调,基因EgrG000501300、EgrG001127500和EgrG000827500上调。结论基因EgrG000501300、EgrG001127500和EgrG000827500可能为研制犬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疫苗及药物提供候选基因。
杨梅王甜吴军代雨岑宗李红李军张文宝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胆汁酸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改革《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提高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就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善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这些方面的改革能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吴军杨梅晓开提·依不拉音马艳张杰马小惠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砷暴露大鼠脑中砷形态及代谢酶活力的性别差异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染砷大鼠脑组织中砷代谢产物与砷代谢相关酶的性别差异。方法将70只健康7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去离子水)组及20、6.7、2.2 mg/kg亚砷酸钠和砷酸钠染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3个月。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As3+、iAs5+、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含量及砷代谢相关酶甲基转移酶(As3mt)活力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各染毒组均未检出iAs5+。与对照组比较,除雌性20 mg/kg亚砷酸钠和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iAs3+含量低于对照组外,雌、雄其他各染毒组iAs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雌性大鼠比较,雄性大鼠20 mg/kg亚砷酸钠和砷酸钠染毒组脑组织中iAs3+含量较高,其他各染毒组雄性iAs3+含量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除雌性2.2 mg/kg砷酸钠染毒组及雄性2.2 mg/kg亚砷酸钠、6.7 mg/kg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DMA含量未检出外,其他雌雄各剂量组有机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雌性大鼠比较,雄性2.2、20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和6.7、20 mg/kg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DMA含量较低,雄性亚砷酸钠2.2 mg/kg及砷酸钠6.7、20 mg/kg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MMA含量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雌性2.2 mg/kg亚砷酸钠、各剂量砷酸钠染毒组以及雄性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As3mt活力均较高,雄性2.2 mg/kg、6.7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和2.2 mg/kg砷酸钠染毒组以及雌性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GSH含量均较低(P<0.05)。与雌性大鼠比较,雄性仅2.2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As3mt活力和雄性6.7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GSH含量较低(P<0.05)。结论大鼠脑砷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及代谢酶雌雄间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大鼠脑砷代谢基础及脑砷甲基化能力雌雄间差异有关。
刘嘉鸣王茜夏荣香魏洁群吴军郑玉建
关键词:砷形态代谢酶性别差异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项目和实验考核评价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调查实验项目和考核评价,评估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方法:采用改革前后对比法分析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的实验项目和考核评价分数,开展改革效果评估。结果:2014级本科生实验项目评价在11个方面的评价优于2013级(P<0.05)。实验考核评价在改革6个方面的满意度大于78%。结论:实验项目改革改善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验考核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实验考核内容和方式还需优化。
吴军杨梅张杰马小惠于亚鹭黄志超郎曼
翻转课堂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3个平行班139人为研究对象,预防2013-1班和预防2013-4班合并为一个班授课。每个班级分为2组,随机抽出一个组作为研究组,采用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方法;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对2组的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2组期末实验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中84.28%的学生反馈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90.0%的学生反馈翻转课堂中通过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照组成绩为(75.50±9.45)分,研究组成绩为(82.51±7.82)分,2组期末实验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1,P <0.05)。结论翻转课堂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马小惠张杰于亚鹭黄志超吴军郎曼鲁英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