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昊

作品数:17 被引量:403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农户
  • 4篇META分析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农药
  • 2篇信任
  • 2篇养分
  • 2篇意愿
  • 2篇玉米
  • 2篇中国农户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2篇土地生态
  • 2篇土地生态安全
  • 2篇农户耕地
  • 2篇农药施用
  • 2篇种植户
  • 2篇作物
  • 2篇夏玉米
  • 2篇经济作物
  • 2篇根系

机构

  • 1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17篇李昊
  • 12篇李世平
  • 10篇南灵
  • 5篇银敏华
  • 3篇李援农
  • 3篇张天乐
  • 1篇张建武
  • 1篇周昌明
  • 1篇谷晓博
  • 1篇李河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劳动经济评论

年份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8
2016年
基于2季夏玉米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尿素(纯氮0、80、160、240 kg/hm^2,基追比为2∶3;记为N0、N80、N160、N240)和控释氮肥(纯氮0、60、120、180、240 kg/hm^2,一次性基施;记为K0、K60、K120、K180、K_240)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施用控释氮肥的夏玉米整根各参数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处理N160和处理K120的根系各项指标较高,且根长比根表面积和产量的拟合效果更优,更能反映不同氮肥运筹间产量的差异。与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作物需肥规律吻合较好,收获后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幅较小,且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较浅。2种氮肥中,处理N160与处理K120的籽粒产量、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处理K120的节肥增效潜力显著,其2季夏玉米平均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较处理N160提高5.38%和4.96%,是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银敏华李援农李昊徐袁博周昌明张天乐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运筹根系生长硝态氮氮素利用效率
覆盖模式对农田土壤环境与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2
2016年
基于2年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平作不覆盖(CK)、垄覆普通塑料地膜(M1)、垄覆普通塑料地膜至拔节期揭膜(M2)、垄覆生物降解膜(M3)和垄覆液态地膜(M4)5种覆盖模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及冬小麦生物量累积、生育进程、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普通塑料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塑料地膜至拔节期揭膜均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而垄覆液态地膜的保墒性则较差。连续2年试验后,各处理耕层(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均较播前有所减少,其中处理M2和M3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处理M1最低。与对照相比,覆盖处理可明显增加冬小麦生长前中期土壤温度,促进冬小麦出苗、拔节及地上部生物量累积,同时能提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其中,处理M2和M3的增加幅度最大,与处理CK相比,其2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25.93%和25.24%,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86%和27.44%,平均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5.94%和25.23%,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是陕西关中地区缓解残膜污染合理有效的冬小麦覆盖模式。
银敏华李援农李昊徐袁博张天乐谷晓博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
中国棉花地膜覆盖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为定量分析近30 a地膜覆盖对棉花的增产效应,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地膜覆盖对棉花的产量效应及影响因素。具体过程包括:异质性检验、综合效应量计算、发表偏倚检验、敏感性分析、累积Meta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所收集的数据不存在发表偏倚和极端值,分析结果可信度较高。与不覆盖相比,覆盖地膜的棉花产量平均提高17.2%。自1986年以来,覆盖地膜的棉花累积平均增产率为1.2%~18.0%。在平作、年均气温小于12℃或年降水量小于500 mm的地区及采用厚度0.008 mm地膜覆盖时,地膜覆盖条件下棉花的增产率较高,分别为17.8%、21.5%、19.1%和17.3%;3个区域的覆膜增产率由大到小表现为:西北棉区(24.5%)、黄河流域棉区(16.5%)、长江流域棉区(10.5%);近年来,覆盖地膜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产量,但其增产率已呈下降趋势,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李昊李世平南灵李河郭清卉
关键词:棉花地膜META分析残膜农田污染
中国农户环境友好型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43
2018年
为进一步揭示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深入分析研究层面分歧的原因,以国内外43篇已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为基础数据库,运用Meta分析方法剖析中国范围内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否完全同质,在允许异质性存在的条件下影响农户农药施用的关键因素及不同因素影响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并非完全同质,年龄、家庭年收入、对农药知识的了解等存在显著异质性。(2)农户性别、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对农药知识的了解、种植年限、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参加过农药施用培训和是否有农药残留检测是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关键因素。(3)随时间推移,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对农药知识的了解、是否参加农药施用培训和政府宣传支持对农户施药行为影响强度逐渐增加;性别和农业收入占比影响显著且趋势较为稳定;其余变量影响强度均不同程度的减弱。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和学术两个层面的建议。
李昊李世平南灵李晓庆
关键词:农户环境友好META分析
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来自鲁、晋、陕、甘四省693份经济作物种植户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0
2018年
为深入分析经济作物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克服现有研究方法的缺陷,以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四省693份经济作物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贝叶斯多变量和单变量Probit模型对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多变量Probit模型相比,单变量Probit模型并未考虑种植户施药行为间的关联性,造成估计结果偏误。2)影响种植户施药行为的关键因素为受教育程度、风险规避、家庭人数、种植年限、农业收入占比、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和农药残留检测。在农药施用政策的制定中,应考虑种植户不同施药行为间的关联。此外,应建立健全农村农业保险体系,拓宽种植户收入渠道,强化施药技术培训并提高施药监管力度,从而规范种植户不合理施药行为,形成对食品安全和农业环境改善的源头治理。
李昊李世平南灵赵连杰
关键词:影响因素贝叶斯估计
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减少农药过量施用了吗?被引量:59
2017年
本文基于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四省2016年和2017年经济作物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引入损失控制函数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水果、反季和顺季蔬菜种植户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进行测算,运用二项Logit模型估计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对农药是否过量施用的影响,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考察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对农药过量施用户过量施用水平的影响和因果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农药施用技术培训效果在基本特征不同的种植户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经济作物种植户农药过量施用现象较为普遍;参加培训对种植户过量施用农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培训效果也因种植户基本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培训的影响程度随农药过量施用户农药过量施用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在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较低时,不同机构组织的培训和不同模式的培训均降低了种植户农药过量施用水平,其中村委会组织的培训和田间指导的培训效果较好。
李昊李世平南灵
垄覆黑膜沟覆秸秆促进夏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被引量:23
2015年
针对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年际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衡的气候特点,探究更为有效的农田集雨模式以实现农业的稳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2 a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不覆盖(CK)、垄覆白膜沟不覆盖(M1)、垄不覆盖沟覆秸秆(M2)、垄覆白膜沟覆秸秆(M3)和垄覆黑膜沟覆秸秆(M4)5种集雨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硝态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处理M4地上部生物量理论最大值最高,快速生长持续时间最长,根系最发达;夏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且覆盖条件下,根长分布呈浅根化趋势。覆盖秸秆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集雨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存在差异,其中处理M3和M4硝态氮入渗较深,但其峰值仍保持在200 cm土层内,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夏玉米各器官中养分累积量表现为果>叶>茎>根(其中K素累积量为茎略大于叶)。2 a中各覆盖处理夏玉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中处理M4的平均肥料偏生产力分别较处理M1、M2和M3提高8.37%、14.93%和3.74%。综合分析,全程微型聚水覆盖(M3和M4)尤其是垄覆黑膜沟覆秸秆可较好的促进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同时能维持地力,具有较大的增效潜力。该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改善集雨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参考。
银敏华李援农李昊Yang Yang徐袁博张天乐
关键词:秸秆夏玉米根系生长养分吸收
基于社会规范视角的农户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研究被引量:32
2018年
在陕西、山西、甘肃、安徽、江苏五省102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基于社会规范视角对农户所采取的增施有机肥、施用高效新型肥料和秸秆还田这3项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不仅会对农户的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还可通过内化为个人规范进而对其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农户认为化肥用量越多越好的程度越高、家庭拥有的耕地块数越多,其对化肥减量化措施的采纳程度越低;农户对当前农业环境已经受到污染的认可程度越高、对化肥减量化具体措施的了解程度越高、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程度越高、家庭拥有的耕地面积越大,其采取化肥减量化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郭清卉李世平李昊
关键词:社会规范农户二元LOGISTIC模型
承载力视角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从人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结合区域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构建了基于土地承载力与相对土地承载力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13年陕西省土地承载力演化过程,以及研究时段内陕西省土地承载力相对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承载力的变化可分为积累期、波动期、低谷期和增长期四个阶段。相对全国而言,陕西省1978-2010年土地承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起逐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陕西省土地承载力受农村居民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支出的影响最为显著。预期未来,城市人均粮食消费支出和城乡人口总数将成为影响其土地承载力的主导因素。今后应更加全面地评价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不降低农用地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承载力,以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可持续。
李昊李世平银敏华
关键词: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基于环境基尼系数的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被引量:10
2014年
从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以流域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为前提,将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公平性作为重点,通过与常见初始分配方式的比较,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于环境基尼系数分配方法,体现出"分配—优化—再分配"的过程。同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工业COD分配为例,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以区域土地面积、人口和GDP作为分配指标,优化分配方案,计算出流域各地区排污量的分配结果。结果表明,以环境基尼系数的方法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同时兼顾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易被各方所接受,更适合目前我国流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
李昊南灵
关键词:环境基尼系数渭河陕西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