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P)的成功率、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LBBP组分为学习曲线初级阶段和基本掌握植入技术阶段。回顾性分析同期行LBBP和传统右室起搏(rapid ventricular pacing,RVP)的患者,比较两种不同起搏方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用时、起搏的QRS波时限和其他起搏参数;进行随访,平均随访(6.78±2.80)个月,观察起搏参数的变化。结果:LBBP手术成功率在学习曲线初级阶段为55.6%,在基本掌握植入技术阶段为88.9%;两个阶段的起搏参数无明显差异(P> 0.05);LBBP组和RVP组的起搏阈值分别为(0.67±0.14)V和(0.77±0.23)V,LBBP组阈值更低(P <0.05),短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两组起搏的QRS时限分别为(112.50±9.96)ms和(164.00±19.32)ms,LBBP组起搏的QRS时限更窄(P <0.05),短期观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BBP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短期随访安全、有效。
- 陈璐马雪兴翁嘉懿何洪涛陆文超王熙徐桂冬孙康云邹建刚
- 关键词:心脏起搏右心室起搏参数随访
- 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刺激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通过比较心室程序刺激致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和室性早搏后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测定,观察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刺激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进而评价动态心电图心率震荡参数的可信度.方法 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分别选取右室心尖部(RVAP)和右室流出道(RVOT)作为早搏的刺激部位,分别通过Holter行自发性HRT检测和心室程序刺激行诱发性HRT检测,比较心室不同部位刺激所诱发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差异.结果 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和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TO:(-1.71±1.36)%比(-2.29±1.47)%,P=0.12;TS:(7.12±4.68)ms/RR比(10.14±5.71)ms/RR,P=0.75].心室不同刺激部位对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结果无明显影响[TO:(-7.16±1.74)%比(-8.82±2.16)%,P=0.14;TS:(20.9±4.38)ms/RR比(18.8±3.67)ms/RR,P=0.36].不同部位诱发的心率震荡参数TO和TS自身之间亦有较好的相关性(TO:r=0.674,P<0.01;TS:r=0.816,P<0.01).结论 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与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具有一致性,心室不同刺激部位对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结果无明显影响,动态心电图记录中,由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早搏所计算的心率震荡参数值均有较高的可信度.
- 徐桂冬李渊王琳马雪兴姚金良陈璐韩震王熙
- 关键词:室性早搏窦性心率震荡
- 超声心动图及其多参数评分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其多参数评分(EMPS)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47例VMC患者,将重症VMC患者作为重症组,其余为非重症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EMPS及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VMC相关预测因素。结果重症组患者血压较低,心率较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TnI)、住院天数、急性期死亡率、堪萨斯市心肌病变问卷(KCCQ)显著高于非重症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重症组EMPS、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大于非重症组,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小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明显提高,EMP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显著减小,重症组IVS、LVPW明显缩小,EMPS明显大于非重症组,LVDd明显小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PS、TnI、心率、收缩压为重症VMC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EMPS对于早期预警重症VMC具有重要价值,EMPS、TnI、心率、收缩压为重症VMC的独立预测因素。
- 王熙李渊宋建平胡珺婷陈璐韩震徐桂冬
-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