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宏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强势模因
  • 2篇模因
  • 2篇模因论
  • 2篇汉语
  • 1篇对等
  • 1篇对等理论
  • 1篇英语
  • 1篇英语习得
  • 1篇正迁移
  • 1篇正迁移作用
  • 1篇散文翻译
  • 1篇同化
  • 1篇图式
  • 1篇图式理论
  • 1篇迁移
  • 1篇网络流行
  • 1篇网络流行语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批评
  • 1篇习得

机构

  • 6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教育委...

作者

  • 6篇张志宏
  • 1篇贾欣岚
  • 1篇唐阳
  • 1篇高树勋
  • 1篇皮亮
  • 1篇张健青
  • 1篇王晶
  • 1篇张丽丽

传媒

  • 3篇海外英语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新西部(中旬...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关联理论视角阐释文学作品对话的双重交际层面——以《红字》为例
2011年
言语交际不仅存在于人类日常的对话,更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和“明示——推理”模型,提出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具有双重的交际层面。通过分析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红字》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诠释文学作品中双重交际层面的实现以及小说人物与读者在两个层面的交际过程。
张志宏唐阳
关键词:《红字》
从图式理论看《哈利·波特与密室》
2011年
随着作品《哈利.波特与密室》的不断升温,对其的研究也不断增多,但主要都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写作技巧以及与文化的关系等等,鲜有学者从认知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该文第一次运用认知科学中的图式理论来研究小说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小说中的描写如何使读者头脑中的图式发生同化和顺应,从而刷新读者的日常生活体验。这种文学的认知研究方法,为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皮亮张志宏
关键词:文学批评图式理论同化
从翻译美学角度浅析张培基教授《巷》的英译本被引量:2
2011年
作家柯灵的散文《巷》,充分体现出中国散文的选词精致,格调舒缓,描写细腻等特征,而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散文的翻译有着相当的难度。张培基教授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娴熟驾驭,为读者提供了该文章的英译本。根据刘世聪教授提出的翻译美学的理论,探索张培基教授在翻译此文时,如何在译文中尽可能再造和阐释原文中的美学特点和美质。
高树勋张志宏
关键词:翻译美学散文翻译《巷》美质对等理论
汉语在英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直以来人们更多集中于对汉语的负迁移作用的讨论上,而汉语的正迁移作用往往被忽略。该文将着重从常识层面、标记层面、类型学层面、功能层面及语义层面探讨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在基于对前人迁移理论研究分析基础上,寻找汉英两种语言的可迁移层面,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充分发挥汉语的辅助作用,从而引起英语语言研究者和学习者对语际共性的重视。
王晶张志宏
关键词:二语习得
强势模因视角下2014年网络流行语传播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阐述了模因与强势模因的概念,分析了强势模因论视角下的2014年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传播原因。指出,流行语快速传播发展的这一语言现象不仅丰富了语言的内容,也体现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发展现状。而网络流行语受到热捧并迅速传播的现象正是语言变体通过强势模因而得以强化发展的结果。
张丽丽张志宏
关键词:模因论网络流行语
从模因论角度诠释汉语新词的逻辑性被引量:1
2010年
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了2006年出现的汉语新词,总结了强势模因和模因复合体的特点,还特别以模因论中的周期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在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某些模因得以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探讨了汉语新词出现的逻辑性。
贾欣岚张志宏张健青
关键词:模因论模因强势模因逻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