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凤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生活
  • 2篇宋庆龄
  • 2篇女性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2篇教育
  • 2篇抗日
  • 1篇党史
  • 1篇党史文化
  • 1篇学校教育
  • 1篇易俗社
  • 1篇战争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政治生活
  • 1篇治教
  • 1篇治生
  • 1篇社会生活方式
  • 1篇社会政治

机构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咸阳师范学院
  • 3篇西安邮电学院
  • 2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安邮电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作者

  • 12篇刘俊凤
  • 2篇李云峰
  • 1篇吕波

传媒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兰台世界(上...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新西部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陕西创建公共卫生体系活动探析
2008年
民国21年,大旱后的关中爆发了"虎列拉"疫病。陕西国民政府在总结疫情惨痛教训之后,开出了医治创伤的药方。即以"防疫"为重心、建立"陕西防疫处"。以此为发端,近代陕西公共卫生体系初现端倪。"陕西防疫处"通过推行卫生助理员制度,初步建立起从省到县、乡,集防疫、医药、保健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助理员制度在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公共环境卫生的调查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普及方面发挥了较显著的作用。卫生助理员制度的推行过程,则反映了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主导角色的发挥、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参与,以及社会结构各部分的协同变革。
刘俊凤
关键词:公共卫生
抗日战争中西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上世纪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中,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间西北地区作为“中华民族复兴地”,在保全民族精华、巩固边疆和接受外援、供应内需等方面,同样为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俊凤
关键词: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与西北政局的演变
2007年
在西北抗日救亡社会主流思潮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西北地区主要的政治军事力量相对制衡,客观上为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创造了有利的时空环境;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也推动了西北政局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历史转折,走向稳定和发展。以此为分水岭,西北地区人民的国家观念得以增强,逐渐稳定和发展的西北成为抗战大后方之一,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中共抗日民主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提供了条件,客观上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西安事变前后西北政局的演变表明,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这为当今西北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刘俊凤
关键词:西安事变
民国时期陕西易俗社的改良活动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易俗社是一个集艺术、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戏剧研究及演出的文化实体,不仅为地方社会生活改造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平民之路,也加快了地方民众娱乐生活近代化的步伐。
刘俊凤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被引量:2
2020年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主要是:在教育方式上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
郑敏刘俊凤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抗日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变迁被引量:16
2004年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生活的传统色彩仍十分浓厚,但是到了抗日时期(1931~1945),由于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战略构想的实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如衣食住行、婚姻家庭、文化休闲等各方面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迁既带有计划变迁、战时变迁等特点,也颇具近代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时代进步性和复杂性。
李云峰刘俊凤
关键词:抗日时期社会生活
从女性生活角度读宋庆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对宋庆龄的研究已历时30年,研究领域逐渐从纪念史学走向学术研究。在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中,宋庆龄的政治角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若将宋庆龄看作一个时代女性,一个文化女性(并非仅指知识女性,而是...
刘俊凤
关键词:宋庆龄女性
文献传递
宋庆龄女性角色的生活史解读——基于宋庆龄“私人书信”的审视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内地对宋庆龄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政治角色,而对其女性角色的发掘尚不完整。私人书信文字资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丰满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宋庆龄。青少年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生活教育环境使宋庆龄初步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独立女性形象。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带着对理想的坚持,怀着对生活、自由和幸福追求的执著,在理想的道路上独行,诠释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现代"女子对革命理想与传统生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的生活历程不仅诠释了20世纪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路径,也成为中国女性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典范。
刘俊凤
关键词:宋庆龄女性角色
辛亥革命前后的陕西学校教育及其变迁
2014年
辛亥革命前,陕西地方政府创办学堂教育体系,给陕西地方带来了新气象。辛亥革命后,民国肇兴,陕西亦着力推行新式学校教育体系,"求学入士"与"求学入仕"并存。辛亥革命前后的陕西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地方性。
刘俊凤
关键词:辛亥革命学校教育
从符号学角度看党史文化的形成——基于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重要口号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标语口号是一种以独特文字体裁构成的文化符号。当其携带着一定的政治文化意义被广为传播后,符号的受众会产生相应的政治文化行为。标语口号不仅是一定时期文化的凝结和表现,也富有较强的社会动员功能。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大量标语口号,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政党组织的构建及政权的发展,也成功动员了社会不同群体、实现了社会阶层整合与社会变革。这些文化符号的产生和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刘俊凤
关键词:文化符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