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莉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丝虫
  • 13篇虫病
  • 12篇丝虫病
  • 7篇马来丝虫
  • 6篇马来丝虫病
  • 5篇中华按蚊
  • 5篇按蚊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方法
  • 2篇微丝蚴
  • 2篇媒介
  • 2篇IFAT
  • 1篇低密度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区系

机构

  • 17篇湖北省医学科...
  • 1篇湖北药检高等...

作者

  • 17篇王莉莉
  • 10篇张绍清
  • 9篇彭国平
  • 9篇张庆军
  • 8篇霍细香
  • 5篇程峰
  • 4篇蔡碧
  • 2篇刘亦仁
  • 1篇王世柏
  • 1篇傅在凤
  • 1篇李汉帆
  • 1篇杨振琼
  • 1篇陈尚全
  • 1篇余品红
  • 1篇吴兴荣

传媒

  • 5篇中国寄生虫病...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湖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 2篇199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丝虫病的防治被引量:3
1990年
湖北省位于长江上、中游,西部属云贵高原,东北、东南为低山丘陵,中部及南部为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全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mm,由于地形、气候,适宜蚊媒孳生,故丝虫病在我省广为流行,危害较重。建国后。
张绍清张庆军王莉莉彭国平程峰蔡碧
关键词:丝虫病
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长爪沙鼠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长爪沙鼠的实验观察王莉莉,余品红,毛玲玲陈乐义(指导者)建立人体丝虫动物模型对进行丝虫生物学特性、丝虫病免疫诊断、发病机理以及抗丝虫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我们在建立湖北省周期型马来丝虫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本所...
王莉莉余品红毛玲玲
关键词: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
湖北省人体淋巴丝虫病地理分布特征
1990年
按动物区划湖北地处旧北界与东洋界汇合处,地形复杂,动物种类多。丝虫病的地理分布有别于国内其他省份。特点如下:1.流行类型:鄂西南山区地理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致使致倦库蚊大量滋生繁殖,成为主要传播媒介,系我省主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包括巴东、恩施、宣恩、鹤峰、来凤,利川、咸丰。
张庆军张绍清彭国平王莉莉程峰蔡碧
关键词:淋巴丝虫病地理分布
三种血清学方法对马来丝虫病监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监测马来丝虫病的效果。方法: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吸附试验(Dot-ELISA)。结果:检测1990、1991、1994年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的流行区人群血清,IFAT阳性率分别为2485%、2032%和830%;ELISA阳性率分别为2166%、3032%和1584%;Dot-ELISA阳性率分别为3250%、1096%和1886%;总阳性率分别为4666%、3580%和3207%。结论:以IFAT法较为稳定,3种方法联合应用。
王莉莉霍细香
关键词:马来丝虫病IFATDOT-ELISA
湖北地区已知虻类及区系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湖北地区虻类 6属 6 9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 36种 ,占 5 2 2 % ;属古北界种类 16种 ,占 2 3 2 % ;广布两界种类 17种 ,占 2 4 6 %。经与川东地区及全国虻类区系比较研究后认为 ,湖北地区虻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刘亦仁杨振琼王莉莉
关键词:区系分析动物区系古北界双翅目短角亚目
隐孢子虫病病原分类及虫种被引量:1
2002年
王莉莉杨振琼
关键词:隐孢子虫病病原虫种
湖北省丝虫病纵向监测结果
1999年
目的进一步摸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流行区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藉以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丝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方法在湖北省选择有代表性的丝虫病纵向监测点10个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监测。结果仅于1989~1990年发现19例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分别0.0712%和0.0666%。蚊媒阳性率为0.0455%(1989)、0.0199%(1990)和0.0211%(1991)。血清学监测抗体阳性率由1990年的28.57%降至1994年的7.86%。结论原丝虫病流行区经过防治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通过监测人群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微丝蚴密度亦相应降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于基本消灭丝虫病5年内陆续转阴,证明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消灭丝虫病于一个县市、一个地区,乃至全省及全国范围内是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的。
张庆军张绍清王莉莉彭国平霍细香程峰
关键词:丝虫病流行病学
1989~1996年湖北省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 ,从 198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 1989~ 1996年 ,全省共监测 12 37871人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140例 ,其中 ,1989~ 1993年的年微丝蚴率分别为 0 .0 5 %、0 .0 2 %、0 .0 1%、0 .0 1%和 0 .0 0 4% ,从 1994年以后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蚊媒 8995 7只 ,从 1993年以后 ,未发现蚊媒人体幼丝虫。结果提示 。
彭国平张绍清张庆军王莉莉霍细香
关键词:丝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
中华按蚊夜间高峰与微丝蚴周期的关系对马来丝虫病传播的影响
1998年
报道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后微丝蝴夜视周期的变化,经调查媒介中华按蚊夜间活动状况。结果表明,马来丝虫微丝蚴夜视周期性高峰与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防治前一致,而防治后有异。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在以中华接蚁为媒介的低密度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丝虫病传播阻断的可能性。
张庆军王莉莉彭国平霍细香郭秋生刘水清陆业新
关键词: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
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观察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了解丝虫病防治后期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的作用及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不进行任何防治的基础上,对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试点村进行人群参数、蚊媒参数和免疫学参数的纵向观察。结果:3个试点村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已不足以构成传播,即水洼1982~1985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97%、0.63%、0.55%、0.37%,1998年为0.05%,1990和1992年均为0。古柏门1986~1989年微丝蚴率依次为1.55%、0.84%、0.42%和0.31%;黄垸1990~1994年为0.72%、0.30%、0.08%、0.08%、0.08%;而莫市微丝蚴率无明显变化,维持在2.3%左右,1986~1989年依次为2.31%、2.23%、2.30%和2.43%。水洼于1982年蚊媒感染期幼丝虫率0.46%,1983年为0.10%;莫市媒介感染期幼丝虫率1987年为0.09%,1988年为0.19%。黄垸血清阳性反应率逐年下降,与血检结果相一致。结论:以中华按蚊为单一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丝虫病传播的微丝蚴率临界水平为1.5%~2.3%;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马来丝虫病传播流行呈下降态势,防治措施可以?
张庆军霍细香张绍清彭国平王莉莉
关键词: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