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想

作品数:7 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公司治理
  • 2篇董事
  • 2篇企业
  • 2篇绩效
  • 1篇董事会
  • 1篇信息披露
  • 1篇业绩
  • 1篇在职消费
  • 1篇制衡
  • 1篇社会责任
  • 1篇社会责任信息
  • 1篇社会责任信息...
  • 1篇所有制
  • 1篇投资者
  • 1篇披露
  • 1篇企业绩效
  • 1篇企业可持续成...
  • 1篇自由现金
  • 1篇自由现金流
  • 1篇组织合法性

机构

  • 5篇安徽财经大学
  • 3篇首都经济贸易...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财贸学院

作者

  • 7篇刘想
  • 4篇刘银国
  • 3篇张琛
  • 1篇焦健
  • 1篇王锦

传媒

  • 2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当代财经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公司治理视角下自由现金流持有水平研究
2014年
自由现金流的持有会受到公司治理相关因素的影响。文章利用自由现金流持有水平在公司治理因素影响下的调整模型,以2003-2012年沪深两市639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就企业不同的公司治理因素如何影响自由现金流的持有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持有水平与最佳持有量存在一定差距;自由现金流持有水平的调整与企业投资水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融资约束程度呈负相关关系;非国有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持有水平调整速度快于国有企业。本文的研究可为企业确定最佳自由现金流持有水平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提供参考。
刘想刘银国张琛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公司治理
政策导向、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近年来,国企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现象引起社会和舆论媒体的普遍关注。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行为加重了企业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绩效,同时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和党的形象。2012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八项规定”,要求党员以及领导干...
刘想
关键词: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绩效管理
文献传递
混合所有制企业利益冲突及治理研究
2016年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科学协调和正确处理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改进和完善治理机制,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存在的利益冲突,分析了化解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利益冲突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内在关系,从股权结构相互制衡、治理结构规范、文化融合及依法治企等方面提出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路径。
刘想刘银国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外籍董事、组织合法性与企业可持续成长被引量:8
2018年
企业引入外籍董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董事会决策水平和规范董事会行为,从而获得利益相关者认可、提高组织合法性,最终实现可持续成长。以沪深两市2011—201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籍董事的设置有利于组织合法性的提高,这种治理效果很大程度是由外籍董事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而非摒弃人情干扰产生的。此外,研究还发现,组织合法性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成长,并且外籍董事和具有海外背景的中国大陆籍董事的设置有助于增强这两者的正相关关系。
张琛王锦刘想
关键词:组织合法性企业可持续成长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考察被引量:35
2014年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关乎企业长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本文选取2008-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公司治理的视角下考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具有下降趋势;(2)不同的公司治理因素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利于短期利益,但可以提高企业的长期价值;(4)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成本和效益上有所差异。
刘想刘银国
关键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公司治理
股权制衡、董事会异质性与大股东掏空被引量:49
2017年
现有关于抑制大股东掏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然而,即使是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大股东亦可以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来"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基于此,本文借鉴高管团队异质性思路,考察了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的监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股权制衡水平的提升,大股东掏空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规律,即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制衡度水平能够最大程度的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2)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方面具有相互调节效应,并且股权制衡能够增强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3)国有企业中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总影响效应小于非国有企业。
焦健刘银国刘想
关键词:股权制衡大股东掏空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影响了高管变更吗——基于非国有企业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2017年
理论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以高管变更作为研究视角,选取2011-2015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相关性的影响,据此考察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增加了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之间的相关性;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这种作用更加显著,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张琛刘想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高管变更财务绩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