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亚楠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代换系
  • 1篇单片段代换系
  • 1篇动植物
  • 1篇雄性不育
  • 1篇玉米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植物
  • 1篇生物炭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固定
  • 1篇蚯蚓
  • 1篇细胞质
  • 1篇细胞质雄性不...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小白菜
  • 1篇开放阅读框
  • 1篇开花
  • 1篇开花期
  • 1篇花期

机构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新乡市...

作者

  • 3篇林亚楠
  • 2篇张怀胜
  • 2篇杨慧丽
  • 2篇薛亚东
  • 1篇卫晓轶
  • 1篇丁冬
  • 1篇张民
  • 1篇陈金林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植物CMS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不能产生雄配子,而雌器官发育正常,可接受外来花粉正常结实的一种生物学现象。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互作共同起作用,影响了植物花药的绒毡层和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从而导致植物体花粉产生败育。在生产上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雄性不育现象无论是在遗传方向还是分子水平上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有利于更有效地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对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中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来源及分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杂种优的相互关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及目前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进行概述,并探讨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前景。
杨慧丽杨露张怀胜林亚楠李冰薛亚东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
玉米开花期性状的QTL及杂种优势位点定位被引量:9
2017年
开花期是玉米进化和适应过程中的重要性状,明确开花期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对培育适应不同生态区的优良玉米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以许178为受体,综3为供体构建的包含203个SSSL的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及其与许178的测交群体,通过2年3个试点玉米开花期性状(散粉期、吐丝期和散粉至吐丝间隔)QTL和杂种优势位点(HL)分析,分别鉴定出40个开花期相关性状的QTL和37个开花期相关性状的HL。其中6个QTL和4个HL在3个地点被同时检测到。在所检测到的染色体区段中,11个区段同时包含调控开花期的QTL和HL。该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玉米开花期遗传机制和开花期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基础。
杨慧丽林亚楠张怀胜卫晓轶丁冬薛亚东
关键词:玉米单片段代换系开花期QTL杂种优势
生物炭对土壤固定铜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表观吸附、小白菜盆栽、蚯蚓培养试验,研究了700℃玉米秸生物炭不同的施加量(0.5%、1%、2%、5%)对铜的固定、小白菜生物量和铜富集以及蚯蚓SOD活力的影响,以期确定合适的生物炭施加量。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可明显地增加未污染土壤对铜的表观吸附能力。与对照相比,施加生物炭后外源铜污染土壤pH增加了0.21-1.05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增加了4.8-23.13 mg/kg,铜形态发生钝化,小白菜可食部铜浓度由89.2 mg/kg下降至80.5-38.6 mg/kg,可食部铜含量(可食部干重与铜浓度的乘积)由0.149 mg下降至0.141-0.097 mg。生物炭降低铜的生物有效性的效果随着施加量的增加而更明显。不过,相对于2%施加量的处理,施加5%的生物炭后,发现小白菜产量降低和蚯蚓SOD活力增加,表明施加高量生物炭会对小白菜和蚯蚓产生胁迫。
唐行灿林亚楠陈金林张民
关键词:生物炭小白菜蚯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