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龙

作品数:71 被引量:562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针茅
  • 11篇玉米
  • 8篇种群
  • 8篇锦鸡儿
  • 7篇大针茅
  • 7篇遗传分化
  • 7篇植物
  • 7篇克氏针茅
  • 6篇性状
  • 6篇夏玉米
  • 6篇RAPD
  • 5篇水分
  • 5篇内生真菌
  • 5篇糯玉米
  • 5篇保护酶
  • 4篇气候
  • 4篇种植密度
  • 4篇小叶锦鸡儿
  • 4篇锦鸡儿属
  • 4篇光合速率

机构

  • 44篇南开大学
  • 33篇天津农学院
  • 5篇淮北煤炭师范...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70篇王金龙
  • 31篇高玉葆
  • 20篇赵念席
  • 15篇吴锡冬
  • 13篇任安芝
  • 9篇郭宏宇
  • 9篇马成仓
  • 9篇臧凤艳
  • 6篇李子芳
  • 6篇陈磊
  • 6篇刘惠芬
  • 5篇阮维斌
  • 5篇韩晨光
  • 5篇王萌
  • 4篇吴建波
  • 4篇王巍
  • 4篇刘景玲
  • 4篇金海燕
  • 4篇陈国强
  • 3篇葛均筑

传媒

  • 12篇生态学报
  • 6篇天津农学院学...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草地学报
  • 2篇Acta B...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教育评论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油菜苗期追肥用的追肥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菜苗期追肥用的追肥器,涉及农作物用具技术领域。包括料桶与手提盒,所述料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桶盖,所述料桶的顶部两端卡接有背带,所述料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料桶的底部设有出口。该油菜苗期追肥用的追...
葛均筑吴锡冬张垚王金龙辛德财
文献传递
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大针茅种群分株构件数量性状的地理变异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组分分析和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3个大针茅种群分株构件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它们所在生境特点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整个生长季内,不同种群大针茅营养枝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同;营养枝高度和生殖枝高度在种群间差异显著,且多数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2)在不同生长期内,大针茅种群地上部干重与植株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分形关系;在无强度干扰的情况下,大针茅种群营养枝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大针茅营养枝地上部干重的累积程度是一致的;但在长期严重干旱条件下,分形维数值表现为快速增加;(3)整个生长季内,同一生境条件下大针茅种群营养枝地上部干重与植株高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分形关系,且不同样地间分形维数值差异显著。不同生境条件下大针茅种群分株构件数量性状的差异是对所在生境长期适应、自然选择的结果。
赵念席高玉葆王金龙刘景玲李长林
关键词:大针茅地理变异方差分析分形维数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5.7万、6.9万、8.1万、9.3万株/hm2)对不同生育时期内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除蜡熟期外,9.3万株/hm2密度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2种较低种植密度处理;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9.3万株/hm2密度条件下,叶片MDA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在多数生育期内,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的活力在8.1万、9.3万株/hm2种植密度下高于较低2个种植密度下的水平;行粒数、千粒质量表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计算所得单位面积产量则表现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韩晨光王金龙李子芳庄严王萌吴锡冬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保护酶
酸蚀处理及赤霉素处理对苦楝树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98%的浓硫酸对苦楝树种子进行酸蚀处理,暴晒2 d后再用赤霉素浸种,研究上述处理对苦楝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树种子有坚硬种皮阻碍水分吸收和氧气进入,98%浓硫酸酸蚀可增加种子的透气性和吸水力,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也具有促进作用。用98%浓硫酸酸蚀50 min,再用400 mg/L赤霉素浸种效果最好,可使发芽天数缩短27 d,发芽率达60%。
毕荣璐李青松韩晓玉王金龙
关键词:苦楝树种子浓硫酸赤霉素
大针茅种群RAPD多样性及其与若干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被引量:29
2006年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锡林郭勒草原主要建群种大针茅(StipagrandisP.Smirn.)5个种群共90个基因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由16个10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得到310条清晰可重复的RAPD片段,且全部为多态性条带。利用POPGENE软件对RAPD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理种群大针茅存在很高的遗传变异,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只有少量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28%)。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大针茅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与温度因子(≥10℃年积温、年均温和1月份均温)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大针茅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种群间的实际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184,p=0·261),但与水热因子的分异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这些都表明水热差异的自然选择引起大针茅种群RAPD标记的生态地理分化,而迁移和遗传漂变对大针茅种群间的分化不起决定作用。
赵念席高玉葆王金龙任安芝徐华
关键词:大针茅建群种RAPD气候因子自然选择
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光合色素和光合产物的影响被引量:24
2005年
以含有内生真菌的黑麦草 (L olium perenne L.)种子为材料 ,采用加热处理方式构建内生真菌非感染的黑麦草种群 ,通过比较内生真菌感染 (EI)和非感染 (EF)植株在正常条件下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水分含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指标的差异 ,探讨黑麦草 EI和 EF种群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中度胁迫后期 ,EI植株叶片的 RWC显著高于 EF植株 ,即 EI植株的保水能力更强。轻度水分胁迫下 ,内生真菌感染可使其宿主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以增强宿主的渗透调节能力 ,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 ,内生真菌的这一增益效应不再起作用 ,此时 ,宿主植物将更多的光合产物——淀粉积累于体内 ,以度过不良环境。第 2年春天 EI和 EF种群的恢复生长情况进一步表明 ,经过中度干旱胁迫后 ,EI种群的恢复更为迅速。生物量的大小是植物种群净光合作用能力的直接体现 ,研究中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 ,黑麦草 EI种群的生物量显著高于EF种群 ,但从光合色素的变化来看 ,相同水分状况下 EI和 EF植株的 Chla、Chlb以及 Car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 ,这说明内生真菌感染并未缓解干旱胁迫对光合色素的破坏 。
任安芝高玉葆王巍王金龙
关键词:内生真菌黑麦草RWC可溶性糖
内真菌转接对可相容宿主植物干旱适应性的影响
高玉葆任安芝何兴东常学礼陈磊王金龙赵念席
该项目从黑麦草和高羊茅的带菌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菌株61株,按照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标记的方法将其划分为3个形态群;在所调查的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的9种禾本科植物中,只发现羽茅体内含有内生真菌;从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菌株中提取生...
关键词:
关键词:内生真菌黑麦草
民国时期的“白领阶层”——《民国知识人》中的历史透视被引量:1
2017年
《民国知识人:历程与图谱》一书从教育制度史、人物传记、都市政治社会史与文化史等四个视角全面、系统考察了新型知识分子在科举废除之后踏出乡村、进城参与都市文明场域的完整生命历程。近代新式教育催生了新式知识分子,他们在知识、价值观念上与传统的分疏使其难以再回到乡村,而不得不踏入城市,参与都市文明场域的建设,并最终成为政府公权力统摄下的知识分子。从新型知识分子这一人生历程中,可以管窥近代教育、政治、都市等社会变迁中诸多不为人知的深层面相。
王金龙
关键词:知识人新教育都市
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光合和蒸腾速率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实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内生真菌(Neotyphodiumlolii)感染对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个实验中,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在中氮和高氮水平时,感染种群的净同化累积值有超过非感染种群的趋势;2)在本实验的第一处理期和第二处理期,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绿色部分的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在第三处理期感染种群的绿色部分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非感染种群。
王金龙高玉葆任安芝王巍赵念席
关键词:氮素内生真菌黑麦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区锦鸡儿属(Caragana)优势种的形态适应特征被引量:27
2006年
研究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区锦鸡儿属(Caragana)4种优势植物———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垫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地理分布和叶形态适应特征。通过地理分布和生长发育研究发现:4种锦鸡儿均能在阿拉善荒漠区分布和正常生长,它们能够适应阿拉善荒漠区环境。叶形态结构研究表明: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分散失和气体交换,缩小受光面积;垫状锦鸡儿叶片卷成筒状,水分散失和气体交换阻力更大,受光面积更小。柠条锦鸡儿密被伏帖绢毛、狭叶锦鸡儿多被灰白色柔毛、垫状锦鸡儿密被绢毛和荒漠锦鸡儿密被直立绢毛,对光线反射能力强,使叶温降低,减少蒸腾。狭叶锦鸡儿和垫状锦鸡儿具有的长条型叶,4种荒漠区锦鸡儿都具有更小的叶面积、更大的厚度/面积比值、更低的叶片生物量和更小的比叶面积(SLA),减小了蒸腾和受光面积,提高了荒漠区锦鸡儿的保水能力。荒漠区锦鸡儿这些叶片形态特性有利于适应干旱、高温和强辐射的荒漠区环境。叶绿素含量测定和叶色研究结果表明:4种荒漠区锦鸡儿叶绿素含量低,更低的叶绿素含量和密被灰白色柔毛或绢毛导致叶色浅、反光性能好,有利于减少对辐射的吸收,避免强辐射对植物的伤害,同时也使叶温低,减轻高温伤害和水分蒸发,以适应环境。这是荒漠区锦鸡儿适应高光强、高气温、极干旱的荒漠区环境的特性。垫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叶绿素a/b高也是适应强辐射的特性。比较4种荒漠区锦鸡儿的叶形态特性发现,4种荒漠区锦鸡儿植物对荒漠环境的形态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马成仓高玉葆郭宏宇吴建波王金龙
关键词:锦鸡儿属荒漠区适应性叶绿素含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