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
-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谷子坡地的降雨入渗特征与模拟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以谷子为对象,在3°--15°的坡地小区上分析研究了谷子坡地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入渗率随时间延长虽有小的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符合幂函数规律,且与对照相比,能提高土壤入渗量;从拔节初期到灌浆初期,谷子坡地的入渗能力逐渐增加;Kostiakov、Horton、Philip和蒋定生入渗模型拟合证实,Kostiakov模型适合谷子全生育期水分入渗模拟,但估算量平均偏低10%。
- 吴佳王林华李占斌
- 关键词:降雨入渗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主要秋作物坡地降雨入渗特征参数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为揭示作物覆盖条件下坡耕地降雨入渗特征,以黄土高原3种典型秋作物(玉米、大豆和谷子)为对象,在3°~15°的坡地径流小区上,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水量平衡的方法,分析了作物全生育期降雨入渗过程中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的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作物坡地的降雨入渗过程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入渗量呈由高到低的变化,波动性明显;(2)作物坡地的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高于裸坡地,而稳定入渗率除玉米坡地较大外,其余差异不大,4个参数值基本上与降雨强度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成正比,与坡度成反比;(3)基于降雨强度、坡度及叶面积指数,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多元回归模型,为入渗过程模拟提供了基础。
- 吴佳王林华李占斌戚超
- 关键词:降雨入渗特征参数坡耕地黄土高原
- 地表糙度与径流水力学参数响应规律模拟被引量:16
- 2014年
- 为了明确地表糙度与坡面径流特征及其水力学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和对照组直型坡等4种不同糙度的地表,在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对不同糙度坡面上的径流特征和水力学参数(雷诺数、弗劳德数、阻力系数和水流剪切力)以及降雨前后地表糙度的变化进行了测量与计算。结果表明,雨前雨后各措施坡面的地表糙度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型坡。相同雨强和降雨历时下,不同糙度坡面其径流特征差异显著。初始地表糙度越大的坡面,径流越容易稳定在层流状态;反之,径流越倾向于往紊流发展。对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3种耕作措施来说,在相同雨强和降雨历时下,初始糙度越大的坡面,其断面流量、径流量和产沙量越小。坡面初始地表糙度越大,径流阻力系数也越大,但坡面径流的雷诺数、弗劳德数和径流剪切力则越小,径流对地表糙度具有减小作用,雷诺数和水流剪切力越大,径流对地表糙度的减小作用越弱。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坡面地表糙度与其水文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 梁心蓝赵龙山吴佳吴发启
- 关键词:径流降雨地表糙度
- 模拟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和雨强对地表糙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和降雨强度下地表高程和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雨前后二者的变化,以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和降雨强度对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影响。[方法]人工降雨条件下,模拟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3种耕作措施和对照组直型坡,测量、计算并分析了各坡面高程信息和地表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雨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降雨前坡面的高程空间分布在不同耕作措施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直型坡高程的统计方差最小,高程分布最集中;与直型坡相比,等高耕作坡面高程的统计方差最大,高程分布最离散;其次是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坡面。雨前地表糙度大小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型坡。降雨能显著改变地表糙度值的大小,并呈现同一耕作措施随雨强增大地表糙度值改变越多的规律。降雨后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这3种措施的地表糙度均呈减小趋势,同一雨强下,等高耕作糙度减小最多,人工掏挖次之,人工锄耕糙度减小最少。直型坡的地表糙度在雨后却有所增加,在60、90和120 mm·h-1雨强下,直型坡雨后糙度分别增加了10.9%、22.5%和36.5%。雨后各措施地表糙度值均改变,但仍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型坡。[结论]耕作措施是形成坡耕地地表糙度的主要原因,不同的耕作方式造成地表起伏状态的差异,使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地表糙度具有空间异质性。降雨作用会减小各耕作坡面的地表糙度,增加对照组的地表糙度,且随降雨强度增大,地表糙度变化越剧烈。耕作措施造成的地表初始糙度越大,降雨对糙度的减小作用越显著。但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3种耕作措施对地表糙度的影响大于降雨对地表糙度的影响。
- 梁心蓝赵龙山吴佳吴发启
- 关键词:地表糙度耕作措施降雨强度
- 中小雨强下谷子坡地的降雨入渗特征模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谷子坡地的降雨入渗特征,为谷子坡地水分管理及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裸露坡地为对照,研究中小雨强(40mm/h)下,3°、5°、10°、15°的坡地在谷子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抽穗初期和灌浆初期的降雨入渗特征,并筛选出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谷子坡地最初入渗率较高,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入渗率呈下降趋势,至降雨后50min基本接近稳定入渗阶段,入渗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入渗总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谷子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大;与裸地相比,谷子坡地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分别提高了10.4%,28.17%,16.46%和20.47%。Kostiakov模型基本能模拟谷子坡地的入渗特征,但平均入渗率估算值(0.420mm/min)比实测值(0.474mm/min)降低了11.39%。【结论】谷子坡地的入渗总量大于裸地,入渗曲线可用Kostiakov模型拟合。
- 吴佳王林华李占斌赵慢
- 关键词:降雨入渗黄土高原
- 黄土区坡耕地土壤结皮对入渗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5年
- 黄土高原地区,坡面土壤水分是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以黄土高原坡耕地人为管理方式为背景,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采用等高耕作和人工掏挖两种措施,并且设计直线坡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结皮的形成特征,同时从降雨-入渗的角度研究两种类型结皮(结构结皮和沉积结皮)对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结皮阻碍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结皮坡面产流时间早,且土壤累积入渗量明显低于无结皮坡面;采用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蒋定生模型对坡面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优化模拟的结果表明蒋定生模型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特征;耕作措施造成的微地形对土壤结皮的类型有很大影响,在洼地径流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沉积结皮,地势较高处降雨雨滴直接打击形成结构结皮。研究两种类型结皮发现,沉积结皮相对于结构结皮密度高且孔隙度低,并且两种类型结皮对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存在差异,沉积结皮平均减渗效应为37.13%,结构结皮平均减渗效应为19.79%,因此,沉积结皮更大程度影响坡面土壤水分入渗。
- 吴秋菊吴佳王林华吴发启
- 关键词:耕作措施入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