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涛

作品数:24 被引量:267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6篇关节
  • 4篇术后
  • 4篇膝关节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
  • 3篇术后感染
  • 3篇全膝关节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髋部
  • 3篇髋部骨折
  • 3篇外科
  • 3篇膝关节置换
  • 3篇老年
  • 3篇骨密度
  • 2篇带血管
  • 2篇诊断与外科治...
  • 2篇融合术

机构

  • 24篇成都医学院第...
  • 4篇成都医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蒋涛
  • 12篇林炎水
  • 12篇刘金望
  • 12篇向登
  • 11篇贺军
  • 10篇林杨景
  • 10篇赵文
  • 5篇曹宗锐
  • 5篇余华
  • 2篇席小燕
  • 1篇周艳
  • 1篇于华

传媒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定与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与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使用锁定和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6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患者29例(A组),使...
林杨景林炎水蒋涛贺军向登刘金望赵文余华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疗效
棕色瘤的鉴别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棕色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棕色瘤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6岁(19~51岁),平均病程5.4年(2.5年~15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消瘦乏力、厌食恶心、全身多处疼痛及骨密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全部病例均为多发。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薄层CT扫描以确定甲状旁腺位置及有无肿块。承重骨上的棕色瘤行手术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必要时加用内固定;非承重骨上的棕色瘤无需特别处理。结果:随访时间2年~5.5年,平均随访时间3.2年。术后6周左右未切除的棕色瘤病损表现出好转迹象,皮质骨吸收处变化最早最明显,术后3~6月骨质疏松明显好转。异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3.2月。无一例发生感染,异体骨排斥反应及内固定断裂。随访期未见棕色瘤进一步形成。结论:有尿路结石、高血钙、广泛骨质疏松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样患者应高度怀疑棕色瘤。病理诊断应与骨巨细胞瘤仔细鉴别。棕色瘤经外科手术及抗骨质疏松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贺军林杨景向登刘金望余华蒋涛林炎水
关键词:棕色瘤外科
系统疼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阈值的影响被引量:77
2019年
目的研究系统疼痛管理(SPM)对老年髋部骨折(HF)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HF患者182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0例;年龄63~87岁,平均72.4岁,体质量63.26~68.76kg,平均66.6kg;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72例,摔伤68例,高处坠落伤38例,其他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SPM 91例(SPM组)和行常规管理91例(常规组)。SPM组包括组建SPM管理小组、健康教育、疼痛评估、个性化镇痛、心理干预、药物干预、生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当日、术后24、72h及出院当日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2、24、48h机械痛阈值,术前及术后2h血清晚期氧化蛋白(AOP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皮质醇(Cor)等创伤应激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7d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当日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8±0.40)分vs.(3.94±0.43)分,P>0.05];SPM组术后24、72h及出院当日VAS评分均小于常规组[(3.31±0.35)分vs.(3.60±0.38)分、(2.11±0.23)分vs.(3.02±0.32)分、(1.03±0.12)分vs.(2.01±0.22)分,P<0.05]。术前及术后12、24、48h,SPM组机械痛阈值均大于常规组[(7.17±0.72)g vs.(6.01±0.62)g、(15.83±0.17)g vs.(10.92±0.13)g、(16.97±1.73)g vs.(13.28±1.48)g、(18.52±1.95)g vs.(15.28±1.64)g,P<0.05]。术前SPM组血清AOPP、MDA、GSH-PX水平均低于常规组[(15.29±1.63)μmol/L vs.(18.42±1.92)μmol/L、(14.78±1.51)U/L vs.(17.95±1.84)U/L、(153.65±16.38)μg/mL vs.(170.52±17.28)μg/mL],SOD水平高于常规组[(33.07±3.42)μg/mL vs.(30.64±3.19)μg/mL,P<0.05];术后2h两组患者血清AOPP、MDA水平均高,SOD、GSH-PX较术前水平均低(P<0.05)。术前及术后2h,SPM组血清E、NE、ALD、Co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
张理蒋涛席小燕
关键词:髋部骨折手术应激反应疼痛阈值老年
月骨无菌性缺血坏死(Kienbock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Kienbock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月骨无菌性坏死,其发病机制不明,由于腕骨关节面周围软组织少,所致血供差,进行性坏死多不可逆。早期特异性差,临床诊断率低,晚期致畸致残率高。临床诊疗复杂,报道术式繁多,暂无相关指南推荐较好治疗方案。目的:综述Kienbock病的相关发生机制、分期及临床诊断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近年来Kienbock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各种方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0年至2019年发表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Kienbock病,月骨,坏死",英文检索词为"Kienbock’s disease,lunate bone,necrosis,mechanism,treatment"。共检索到900余篇文献,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摘选5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Kienbock病的致病机制不明,病因学复杂,学术界多认为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及个体因素引起,需进一步研究;②Kienbock病的分期临床广泛使用Lichtman分期,最新在关节镜上有部分突破,可望形成新的分期标准,其通过X射线、CT或MRI结合"三联征"多可诊断,早期特异性差,漏诊率高,需注意与腕部疾病鉴别;③早期保守治疗,晚期术式有带蒂血管骨移植、肌腱填塞、桡骨截骨、舟骨-大-小多角骨间关节融合、近排腕骨切除、骨水泥假体置换等,随访疗效差异大,无绝对完美方案。
屈晓龙陈天逸郑博曹宗锐蒋涛
关键词:月骨无菌性坏死截骨术
不同置钉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置钉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hollow screw internal fixation,HSIF)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scaphoid fracture,S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HSIF治疗的SF新鲜骨折患者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9.77岁;骨折原因:摔伤32例,道路交通伤30例,运动损伤13例,其他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SF新鲜骨折患者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各39例。实验1组行近极向远极HSIF,实验2组行远极向近极HSIF。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恢复工作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情况及术后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实验1组骨性愈合率(89.74%)高于实验2组(74.36%),骨折愈合时间(9.89±1.17)周、恢复工作时间(11.27±1.38)周均小于实验2组[(13.76±1.68)周、(15.92±1.85)周],P<0.05。术后,实验1组腕关节活动指标均大于实验2组,P<0.05。术后,实验1组各项Cooney腕关节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验2组,P<0.05。实验1组优良率(92.31%)高于实验2组(76.92%),P<0.05。结论近极向远极HSIF治疗SF新鲜骨折患者可有效保护局部血供,促进骨性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赵文林炎水蒋涛贺军向登林杨景刘金望余华
关键词:舟状骨骨折腕部螺钉内固定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鉴别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鉴别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10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术后随访时间4月-14年;发病部位:盆腔6例,盆腔及会阴部1例,会阴部2例,臀部1例;复发次数:复发1次3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5例未见复发。结果术前未经病理检查者难以明确诊断。在我院所有患者行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均未见再次复发。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预后良好,手术切除无论对初次诊断患者还是复发患者均是根本性手段,扩大切除可以较好控制复发。
贺军向登林杨景刘金望余华赵文蒋涛林炎水
关键词:血管粘液瘤
关节融合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尝试一种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0月-2014年4月医治的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期行关节融合术的病例资料,其中女3例,年龄分别为61、62、70岁,男1例71岁。4例患者均确诊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2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大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入院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1-2w,并行膝关节融合术。手术采用原切口,取出假体,彻底冲洗,将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融入膝关节屈曲10°、外翻5°,1例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3例采用髌前(皮肤外)锁定钢板固定。一期缝合皮肤或肌瓣转移二期游离植皮。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术前、术后共4-6w)。结果 4例患者随访6月-5年,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查CRP、WBC、USR均正常,膝关节在5-8月一期融合,手术肢体平均短缩4.5cm,患者跛行,无疼痛,能够室内日常生活。结论一期关节融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安全、简便、效果可靠,适于伸膝装置受损、皮肤缺损较大、对肢体功能要求不高、全身情况差以及经济困难患者,但会遗留较大残疾。
蒋涛贺军林杨景向登刘金望赵文林炎水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吻合血管与不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的比较研究
目的:前瞻性研究不带血运自体腓骨移植与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青年及中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讨手术简单,创伤小,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07月~2015年3月我科随机采取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和不带血管自体腓骨...
蒋涛
关键词:自体腓骨移植股骨头坏死
我国中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WHO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0
2018年
目的评估我国中老年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诊断标准的不同所产生的骨质疏松人群的数量差异,更加精确地指导临床对适宜骨质疏松人群的筛查及治疗。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骨科年龄在60~80岁的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110例及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100例及与年龄相仿的正常人女性312名,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分别计算骨质疏松率;再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人数多于WHO骨质疏松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本文分析,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扩大了骨质疏松人数。呼吁更多研究评估我国骨质疏松骨折,特别是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适时调整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郑博蒋涛黄佳涌张秀莉屈晓龙
关键词: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探讨其与老年T2DM患者骨密度相关性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44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骨密度资料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得分。根据GNRI分为无营养风险组(GNRI>98,n=283)、低营养风险组(92≤GNRI≤98,n=95)、中-高营养风险组(GNRI<92,n=67)。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骨密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GNRI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结果:无营养风险组、低营养风险组、中-高营养风险组的年龄和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营养风险组、低营养风险组、中-高营养风险组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钙水平、股骨颈BMD、腰椎BMD、全髋BMD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NRI与所有部位BMD均呈正相关(r=0.211、0.183、0.180,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NRI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55,95%CI(0.753,0.97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NRI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性43.43%,特异性74.32%,约登指数17.76%,最佳截断值为98.282。结论:老年T2DM患者GNRI水平与各部位BMD均呈正相关;GNRI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独立保护因素,同时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
孙思露陶思敏席小燕席小燕张理蒋涛朱茜李慧
关键词:营养骨质疏松骨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