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蒙 作品数:10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更多>>
论译者主体性研究中的译者主体意识——以《瓦尔登湖》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对《瓦尔登湖》两个中译本的比较分析,阐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意识作为译者主体性最集中的体现,是译者主体性概念的核心。认为主体意识的发挥释放了译者的创造性,彰显了其"艺术创造体"的本质;引导翻译决策的全过程并确保翻译目的的实现。 吴蒙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浅谈艾米莉·勃朗特诗歌创作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2 2006年 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女作家、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常以荒原的背景,基调凄哀哀伤,感情热烈深沉而又豪性奔放。笔下的爱情尤为炽热独特,其对比手法效果强烈,显示了诗人不入俗流的气质和创作风格。 刘洪宇 吴蒙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荒原 爱情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解说词的英译策略——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2 2016年 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类纪录片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真实记录,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出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在对外文化交流的框架内,解读分析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英译策略的选择。 吴蒙关键词:文化走出去 解说词 英译策略 《舌尖上的中国》 《瓦尔登湖》中译本研究述评(1984-2014) 被引量:3 2015年 1949年《瓦尔登湖》的第一个中译本问世,此后,新译者新译本不断涌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出现了复译《瓦尔登湖》的热潮并激发了译学界对《瓦尔登湖》中译本研究的热情。以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为着眼点,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瓦尔登湖》中译本研究的全貌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并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吴蒙关键词:《瓦尔登湖》 中译本 穆丽尔·斯帕克的两面性写作原则解读 2015年 被穆丽尔·斯帕克定义为"思维模式核心"的两面性原则贯穿了其文学创作的始终。对此原则的准确解读是揭示斯帕克独特创作思想的重要前提。以两面性创作思想为研究对象,探寻斯帕克的出生地爱丁堡和其宗教信仰天主教与此思想的内在关联,试图揭开"两面"的核心内涵。并指明此创作思想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集中体现了斯帕克试图脱离传统现实主义写作的尝试。 吴蒙 马龙云关键词:天主教 后现代主义 艾丽丝·门罗《脸》中女性意识的冲突与和解 2016年 短篇小说《脸》﹙Face﹚是艾丽丝·门罗200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幸福过了头》(Too Much Happiness)中的第六篇,可谓是门罗后期小说的代表之作,具有典型的门罗特征。故事中出现的两位母亲形象被门罗以对照鲜明的笔触向读者呈现,并且将母亲们各自的性格和人生折射在两个小主人公身上彼此呼应。两位母亲身上深刻的社会印记和人物特征都饱含了作者门罗对女性个人意识迂回复杂的存在和成长变化所做的细致体会和深切关注。两位女性围绕男性话语主导下产生的矛盾,从引发激烈的言辞战争到最后的无声和解,都以门罗的方式被生动阐释。她们在追逐自我的道路上率性求真或是自我压抑的性格特征都能让读者在掩卷静思之后有一种拷问内心的清冷顿悟。 刘洪宇 吴蒙关键词:自我防御 追求本真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大学翻译教学新模式 2016年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这种教学理念对当前的大学翻译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指导下,探索大学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就必须在翻译教学中实现学生、教师和教材这三个教学基本要素的重新定位和地位转换。 吴蒙关键词:建构主义 翻译教学 教学模式 古风审美视域下中国古诗词的英译策略——以《诗经·关雎》为例 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阵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典范的"中国风"吹入西方世界。西方人眼中的东方诗词文化是"音美"、"形美"、"意美"的结合,散发着古典与神秘的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古诗词在英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美"的流失。因此,审美视域下的英译策略是将古风美韵完美展现出来的关键。 吴蒙 刘洪宇关键词:古诗词 英译策略 《诗经·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