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林芳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
  • 2篇血压
  • 2篇依达拉奉
  • 2篇依达拉奉治疗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弹力
  • 1篇弹力袜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性
  • 1篇动脉硬化性脑...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血管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林芳
  • 5篇田向阳
  • 3篇倪贵华
  • 3篇赵卫东
  • 2篇居克举
  • 2篇孙波
  • 2篇曹化
  • 2篇倪小宇
  • 1篇倪桂华
  • 1篇郭建一

传媒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其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SAE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影像特征,并与血压、血糖、血脂、年龄进行相关分析与评估。结果:CT平扫显示为双侧侧脑室白质区较对称性低密度影,病变边缘模糊,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征象。血压、血糖是影响本病的主要因素,经过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结论:SAE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糖,结合临床和CT能早期发现,对本病的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曹化郭建一居克举陈林芳
关键词:血压血糖血脂
GW501516在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抗炎机制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和便秘、嗅觉减退、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
陈林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炎症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
陈林芳田向阳
H型高血压与急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急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科住院的幕上脑出血患者,全部经头颅CT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记录患...
倪贵华田向阳赵卫东陈林芳孙波倪小宇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型高血压
文献传递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后第2、4周的治疗效果,并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前VAS为(8.0±0.6)分,治疗2周后VAS为(3.1±0.9)分,治疗4周后VAS为(2.2±0.9)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周比较VAS评分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疼痛严重程度有明显改善。其中7例出现一过性疲乏、嗜睡、头晕、恶心。结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能有效改善对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疗效确切且安全。
赵卫东倪贵华陈林芳田向阳
关键词:巴氯芬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
陈林芳田向阳
文献传递
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采用DSA或CTA评估患者术后半年时再狭窄情况,分析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4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共有11例(25%)患者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但发生症状性再狭窄需要再次治疗仅1例。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狭窄侧别(左侧、右侧)、术前狭窄率、残余狭窄率和狭窄部位长度、随访时间、支架品牌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狭窄组吸烟的比例(54.5%)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18.2%)(P=0.045);再狭窄组狭窄处远端正常椎动脉直径[(3.1±0.4)mm]明显小于无再狭窄组[(3.8±0.5)mm](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椎动脉直径是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与吸烟和椎动脉直径密切相关。
倪贵华赵卫东田向阳倪小宇孙波陈林芳
关键词:再狭窄
弹力袜预防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8
2011年
目的评估出血性卒中患者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发病后均给予20%甘露醇脱水、止血药物等常规治疗。预防组患者于发病后第1天穿戴弹力袜;对照组患者不穿戴弹力袜。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1、7、14 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无一例发生下肢DVT,对照组发生下肢DVT13例(32.5%),其中8例(20.0%)发生在瘫痪侧,5例(12.5%)发生在腘静脉以下,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弹力袜预防下肢DVT是安全有效的,应该加以提倡。
曹化居克举倪桂华陈林芳
关键词:脑出血深静脉血栓弹力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