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睿
-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athepsin G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 2017年
-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方法:纳入30例就诊前未经治疗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设为观察组;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cathepsin G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血清中cathepsin G浓度为(32.2±12.3)ng/m L,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cathepsin G浓度上调为(260.4±26.9)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P<0.01)。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cathepsin G表达明显上调,其可能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参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 郑跃卢荣标苏向阳赖维陈智睿陈海燕区凤仙尹颂超
- 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诱导淋球菌耐药及交叉/多重耐药现象的探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利用体外次抑菌浓度法诱导耐头孢曲松淋球菌,探讨其交叉耐药与多重耐药现象,为淋球菌耐头孢曲松机制的研究提供菌株和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将对头孢曲松敏感的标准株WHOA、WHOC、WHOD、WHOE及临床株ZSSY016以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法连续传代培养,定期监测生物学特性,分析诱导前后菌株RAPD图谱的改变结果,并以琼脂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及诱导过程中菌株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结果:诱导后菌株对头孢曲松的M IC值提高了4~256倍,对青霉素、头孢呋辛的M IC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及大观霉素的耐药性变化未发生显著改变。结论:体外次抑菌浓度法可诱导耐头孢曲松淋球菌,诱导易感性存在菌株间的个体差异,耐头孢曲松机制与交叉耐药/多重耐药机制存在多样性。淋病治疗应合理足量应用抗生素,以防止体内诱导产生耐药菌株。
- 刘敏龚子鉴叶张章赵越朱珂刘晨陈荣章李美荣尹颂超陈智睿赖维
- 关键词:淋球菌头孢曲松耐药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鼠体内Th17细胞活性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鼠外周血及皮损处Th17细胞活性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利用2,4-二硝氟苯(DNFB)诱导构建ACD小鼠模型,分别于激发前及激发后的第3、6、9、12、24 h取小鼠耳组织及外周血,评估小鼠耳组织炎症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皮损处IL-17及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激发后24 h内小鼠耳组织肿胀程度逐渐加重,皮损中IL-17和RORγt mRNA表达量也逐渐升高,激发后各组与激发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组织IL-17和RORγt mRNA表达量与其肿胀程度呈正相关;激发后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升高,在6小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在ACD小鼠的急性炎症期,皮损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活性增强,并且局部皮损处的Th17细胞活性与炎症程度密切正相关。
- 苏向阳吴洁梁韵婷李美荣陈智睿
- 关键词:TH17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皮肤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在疥疮诊断中的应用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比较皮肤镜和刮片法在疥疮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2019年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疥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的患者120例,同时进行皮肤镜镜检和刮片法两种检查,皮肤镜以查得疥虫隧道或虫体为阳性,刮片法以查得虫体、虫卵为阳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结果:皮肤镜镜检法阳性111例,阳性率92.5%;刮片法阳性92例,阳性率7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P<0.05)。结论:皮肤镜镜检法阳性率高于刮片法,并且操作简便,可以作为诊断疥疮的一种新方法大力推广。
- 陈智睿魏玲尹颂超李美荣陈家敏杨素莲
- 关键词:疥疮皮肤镜
- 暗色真菌威尼克何德霉浅部皮肤及附属器感染的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暗色真菌威尼克何德霉菌浅部皮肤及附属器感染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科就诊的威尼克何德霉感染病例7例。总结威尼克何德霉菌的特点,分析皮肤及附属器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结果其中4例为掌黑癣病例,临床表现均为手部单个扁平、暗棕色斑片,无明显鳞屑,界限清楚。另外3例与掌黑癣的临床表现不同,分别表现为手部湿疹样改变、指甲损害及足癣样变。结论威尼克何德霉除了可引起掌黑癣外,还可能引起手部湿疹样改变、甲真菌病及足癣样变等非掌黑癣表现,掌黑癣可通过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诊断。若以非掌黑癣为临床表现的威尼克何德霉感染,容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 魏玲夏悦陈家敏陈智睿李美荣尹颂超龚子鉴张云青朱国兴
- 关键词:掌黑癣甲真菌病
- BALB/c小鼠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动物模型体内生物膜的形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在动物模型体内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和规律。方法构建雌性BALB/c小鼠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标准株血清4型(UU4)感染动物模型,分别于UU4接种后8h,24h,48h,72h,6d,10d,14d,21d不同时间点取材小鼠宫颈组织,送检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 SEM下感染组UU4接种后8h,24h小鼠宫颈组织黏膜上可见大量菌体黏附性生长;接种后48h,72h可见包绕细菌的胞外基质分泌且互相黏连形成巢状、蜂窝状微菌落结构;接种后6d,10d可见大量丝状、网状的胞外基质形成,厚层、致密的生物膜结构形成;接种后14d,21d可见不同程度的生物膜裂解与脱落。结论解脲脲原体标准株血清4型(UU4)能够直接在BALB/c小鼠宫颈组织黏膜上形成生物膜。
- 李纪兵陆春赖维罗锐军马寒朱国兴冯佩英卢荣标陈智睿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动物模型生物膜
- 16例儿童甲脱落继发念珠菌性甲真菌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 目的甲脱落是影响甲母质的一种急性无痛性非炎症性疾病,是由于甲母质暂时停止活动,甲板出现一横向断裂,近端甲板脱失,但远端甲板仍然连接于甲床的脱甲病。本文探讨儿童甲脱落与继发甲真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
- 李美荣陈壮桂尹颂超薛汝增陈智睿黄怀球魏玲陆春G.S.DEHOOG赖维冯佩英
- 关键词:儿童甲真菌病光滑念珠菌
- 文献传递
- 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被引量:3
- 2014年
- 患者女,14岁,左大腿皮肤肿物6年。皮肤科情况:左大腿见10余个绿豆至花生大小的浅黄白色丘疹、结节,成簇分布,排列不规则,范围约12 cm×8 cm,皮损表面皮沟加深,质软,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皮突延长。真皮胶原纤维束轻度粗大、疏松,真皮中上部见团块状、条索状分布的成熟脂肪细胞,真皮乳头及脂肪团块中毛细血管增生,周围稀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浅表脂肪瘤样痣。
- 曹珊谢小元苏向阳陈智睿赖维
- 关键词:浅表脂肪瘤样痣
- 原发性皮肤小至中等大CD4阳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患者男,62岁,全身皮肤结节伴痒7月余。背部皮肤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及部分皮肤附件腺体中见大片灶性小~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及混杂局灶性组织细胞浸润,浸润细胞核形扭曲,可见核分裂,见多灶单一分布区。免疫组化标记...
- 马寒陆春苏祖兰赖维万苗坚郑跃夏悦陈智睿
- 关键词:原发性皮肤淋巴瘤
- 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对雌性BALB/c小鼠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对雌性BALB/c小鼠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标准株血清4型(UU4)及其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方法构建UU4感染BALB/c小鼠下生殖道生物膜动物模型7d后,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感染组、克拉霉素组、多西环素组及两者联合用药组,除空白组、感染组小鼠外,分别用上述药物治疗7d和14d,并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0d时取宫颈组织行扫描电镜(SEM)和荧光显微镜等检查。结果 SEM下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及两者联合治疗7d后小鼠宫颈仍可见游离的UU及其生物膜,治疗14d后无游离的UU,但生物膜结构仍然存在。结论 UU4形成的生物膜结构不能被常规剂量的克拉霉素和多西环素清除。
- 罗锐军陆春赖维冯佩英马寒李纪兵朱国兴卢荣标陈智睿罗颖君廖梦思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生物膜克拉霉素多西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