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才斌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昌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学史
  • 1篇生死
  • 1篇生死场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史写作
  • 1篇小说
  • 1篇写作
  • 1篇卡夫卡小说
  • 1篇荒诞
  • 1篇荒诞小说
  • 1篇《生死场》
  • 1篇爱情
  • 1篇安娜·卡列尼...
  • 1篇悲哀
  • 1篇悲剧

机构

  • 3篇西昌学院

作者

  • 3篇陈才斌
  • 2篇凌娟
  • 1篇袁洪权

传媒

  • 2篇文教资料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略论卡夫卡小说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的比较
2007年
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坛出现了数量可观的荒诞小说,但人们在寻求其外来影响时大都把目光盯在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小说,特别是荒诞派戏剧上,而忽略了卡夫卡的荒诞小说。其实卡夫卡的小说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有更多的可比性。卡夫卡小说与新时期荒诞小说具有许多相似性,但笔者将重点论述二者差异性并从东西文化的背景层面来展开。
陈才斌凌娟
关键词:荒诞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哀
2007年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的爱情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而本文将从她的爱情悲剧入手来探寻造成安娜这类女人悲哀的原因。
凌娟陈才斌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悲哀
《生死场》的重新阅读与萧红文学史评价再阐释——对萧红文学史写作的一种思考被引量:2
2006年
《生死场》作为萧红的成名作,文学史上一直被当作“抗日文学”题材的小说进行阐释。当我们重新进入《生死场》的文本世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与所谓的文学史阐释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文本中,萧红对于女性身份过分关注,并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文学书写。在小说的书写过程当中,她对男性的权力话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此,重新进行文本的阅读,并进而对萧红的文学史评价作新的梳理和阐释,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而且有必要。
袁洪权陈才斌
关键词:《生死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