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意生

作品数:163 被引量:772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中青年科技专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3篇细胞
  • 43篇肿瘤
  • 26篇烧伤
  • 25篇病理
  • 23篇心肌
  • 20篇基因
  • 19篇胶质
  • 19篇胶质瘤
  • 19篇病理学
  • 17篇去甲
  • 17篇去甲二氢愈创...
  • 17篇内毒
  • 17篇内毒素
  • 17篇恶性
  • 16篇血管
  • 15篇病理变化
  • 12篇恶性胶质瘤
  • 11篇蛋白
  • 11篇血管生成
  • 11篇烧伤后

机构

  • 99篇第三军医大学
  • 7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5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验动物中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63篇陈意生
  • 42篇史景泉
  • 26篇卞修武
  • 19篇柳凤轩
  • 18篇魏泓
  • 16篇郭乔楠
  • 13篇刘友生
  • 12篇谯怡然
  • 11篇孙慧勤
  • 11篇辛榕
  • 10篇李淑蓉
  • 10篇郭德玉
  • 9篇贺光友
  • 9篇詹新恩
  • 9篇冯兵
  • 8篇姜军
  • 8篇韩本立
  • 8篇何作云
  • 7篇马宏敏
  • 7篇郭德玉

传媒

  • 6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中华病理学杂...
  • 8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中华整形烧伤...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1篇2002
  • 21篇2001
  • 17篇2000
  • 15篇1999
  • 11篇1998
  • 15篇1997
  • 16篇1996
  • 8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10篇1992
  • 8篇1991
  • 6篇1990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毒素的碘化标记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根据内毒素可以和一种亚胺脂试剂(P-OHMethylbenzimidate,MPHBIM)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共价键结合这一原理,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E.ColiO111:B4Lipopolysacchrides,LPS)进行碘化连接标记,经过对一些实验条件的反复摸索和改进,获得了93.6%的标记率和1.6±0.25×105Bq/μgM-LPS的比活性。经层析、电泳扫描仪等鉴定,表明标记物结合峰的面积在96%以上,生物活性与未标记脂多糖基本相同。体外存放10d及体内结合试验未见明显脱碘现象,符合体内示踪研究的要求。文中对一些影响标记效果的因素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刘友生晏良遂陈意生傅国金程绍钧
关键词:内毒素
内毒素诱导的肺脏病变及中性粒细胞在其损伤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1996年
应用光镜、电镜、图像分析仪观测了大鼠注射内毒素(L组)和氮芥+内毒素(NL组)后1、3、5、12、24、48、72h7个时相点的肺脏病理变化。发现L组肺组织充血、出血、水肿、肺萎陷;毛细血管内大量中性粒细胞(PMN)和血小板滞留、嵌塞、崩解脱粒,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肺泡上皮退变,继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等。病变过程表现为循环障碍、变性坏死和损伤修复3个阶段。先注射氮芥使大鼠外周血PMN减少,再注射内毒素,发现肺脏病变延迟发生,且程度较L组明显减轻。
汪盛贤汪盛贤陈意生谯怡然郭德玉
关键词:肺损伤内毒素中性粒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细胞表达变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
1999年
已有的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腺良性疾病中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与乳腺癌发生关系密切。研究乳腺良性疾病癌变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乳腺...
姜军陈意生马宏敏詹新恩柳凤轩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不典型增生EGFR基因表达
肝外胆管癌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92
1997年
为研究胆管癌生物学特性,我们建立了国内首株人肝外胆管癌细胞系,命名为QBC_939,组织学上与源癌组织相似。观察结果:QBC_939细胞具有较多的微绒毛、微管、微丝及细胞连接,细胞质和细胞膜存在角蛋白和桥粒蛋白等上皮来源特征,且生长速度快,群体活力高,独立生存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致瘤性;该细胞系呈现明显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频繁发生断裂、移位、缺失和插入等,多倍体癌细胞比例甚高。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的建立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细胞来源。
王曙光韩本立段恒春陈意生彭志明
关键词:胆管肿瘤细胞系细胞培养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0年
杜琳琳陈意生史景泉卞修武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抗肿瘤作用
实验性内毒素血症介导的大鼠肾脏损伤机理的研究
1996年
本文通过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入内毒素(LPS)和先注入盐酸氮芥,再注入LPS250ug·kg^(-1)体重后1、3、5、12、24、48和72h观察肾脏功能、形态以及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来探讨实验性内毒素血症介导的大鼠肾脏损伤的机理。结果发现:①一次性大鼠尾静脉注射LPS250ug·kg^(-1)体重后可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并可见相应的肾脏形态学改变。②从形态学上来看,肾小球病变是LPS介导的肾损伤的重要环节。③氧自由基是内毒素血症时肾小球病变的重要致伤因素。④肾小球内浸润或滞留的中性粒细胞是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据此作者推测内毒素血症时LPS诱导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滞留并激活之,产生氧自由基,进而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功能障碍。
郭德玉谯怡然陈意生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肾损害氧自由基中性粒细胞
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指标PCNA、Ki -S1、DNA含量AgNORs及核丝分裂像计数与骨肉瘤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96例骨肉瘤石蜡切片HE染色计数核丝分裂像 ,胶质银法染色AgNORs ;SP法免疫组化染色PCNA及Ki-S1、Feulgen染核DNA ,图像分析DNA含量及DI指数。结果 :核丝分裂像计数与骨肉瘤预后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高分级PCNA及Ki-S1的患者预后差 ;AgNORs计数≥ 3.5者预后差 ,DNA含量高者 ,DI值大于 2和异倍体者骨肉瘤患者预后差。结论 :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指标对判断骨肉瘤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PCNA、Ki-S1及DNA含量测定。
郭乔楠陈意生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预后
胆管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1997年
胆管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及意义王曙光韩本立陈意生彭志明贺光友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素(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相互影响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LN和FN及弹力...
王曙光韩本立陈意生彭志明贺光友
关键词:胆管癌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基底膜结缔组织原发灶组织学类型
延迟性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为探索缺血心肌于再灌注6小时后是否还有新的不可逆损伤发生。对清醒家兔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模型,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及TTC染色技术和组织学定量方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再灌注6小时已坏死心肌呈HRP(+),再灌注24小时存活心肌呈TTC阳性。在上述二者之间,可见部分心肌HRP和TTC均呈阴性,表明其死亡发生于再灌注6~24小时之间。心肌梗死范围在再灌注24、48和72小时分别较6、24和48小时增加7.0%、5.1%和3.2%。兔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6小时后,仍有部分心肌出现新的不可逆损伤,至72小时的累积损伤可造成梗死范围明显扩大。
赵学袁文俊杨宗才陈意生富维骏陈意生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学免疫酶技术
nm23/NDPK基因、整合蛋白、Ⅳ型胶原酶及尿激酶的表达与鼠肺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1997年
观察肺癌nm23/NDPK、整合蛋白、Ⅳ型胶原酶、尿激酶(uPA)的表达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不同转移力(由低到高依次为PLA-801C、Anip973、PLA-801D及PLA-801DL)4株人肺癌裸鼠移植瘤及87例人肺癌临床标本作上述4种分子表达的观察,并在裸鼠体内观察整合蛋白β1抗体及其配体RGD多肽对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结果(1)人肺癌移植瘤与临床标本均呈nm23/NDPK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2)4株移植瘤总体上呈β1亚族整合蛋白低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β1抗体及RGD多肽对PLA-801DL移植瘤的转移无明显影响。(3)人肺癌移植瘤及临床标本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与其转移力呈显著正相关。(4)A-nip973及PLA-801DuPA阳性,而PLA-801DL及PLA-801C则uPA阴性。结论肺癌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与其转移力呈显著正相关;nm23呈高表达,整合蛋白呈低表达,uPA在不同瘤株的表达不一,但均与其转移无显著相关。
魏泓吴丰春周建华牛荣史景泉陈意生
关键词:胶原酶类基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