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银
- 作品数:99 被引量:219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和中医证型的统计调查,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多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中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 年7 月至...
- 马端午陈卫银
- 参芎通脉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指标p53、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参芎通脉颗粒预处理及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SD大鼠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抑制基因p53、脂肪酸合成酶...
- 王佳恒陈卫银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P53
- 朝夕分补法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探析被引量:3
- 2015年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形疾病,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类型包括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等,
- 余思陈卫银
- 关键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痿证
- 丹参酮ⅡA预处理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
-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预处理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局灶脑缺血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TTC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和HSP...
- 陈卫银王会民刘福友孙承明黄梅朱观祥
- 关键词:丹参酮缺血预处理脑缺血神经保护
- 文献传递
-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柴胡11-33份、丹参16.5-49.5份、郁金16.5-49.5份、栀子6-18份、酸枣仁22.5-67.5份、延胡索22.5-67.5...
- 刘福友陈卫银宋英唐熠
- 文献传递
-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随着当今社会技术的飞速进步,人口加速老龄化时代即将到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的总体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对其患者家庭的整体工作生活质量已带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常为颅内周围性眩晕常见病原因之一,视频眼震电图扫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的临床诊断等方面也显示的出它独特的影像学优势,该文试图对高分辨率视频眼震电图扫描仪用于该疾病诊断研究中取得的影像学应用技术进展等做一综述。
- 陈子叶陈卫银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视频眼震电图
- 唐以前对失眠的认识略述被引量:1
- 2016年
- 唐以前中医对失眠的理论有心热、胆冷、胃不和等,这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分析唐以前失眠相关理论论述,有助于现代人对唐以前方药的理解。
- 王佳恒陈卫银
- 关键词:失眠胃不和
- 瘫痿胶囊对EAMG小鼠血清IL-4及TGF-β1的影响
-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模型,通过观察瘫痿胶囊对EAMG小鼠的临床症状、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白细胞间介素4(IL-4)、转移趋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观察瘫痿...
- 刘福友金硕果周雨颗陈卫银
- 文献传递
- 参芎通脉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指标P53、Fa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参芎通脉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Ⅰ组(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7d后行造模再灌注)、模型Ⅱ组(造模再灌注后以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3d)、预处理组(50%参芎通脉颗粒溶液灌胃7d后行造模再灌注)、治疗组(造模再灌注后以50%参芎通脉颗粒溶液灌胃3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肿瘤抑制基因p53、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水平。结果:参芎通脉颗粒预处理及治疗均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神经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较,预处理组及治疗组p53、Fas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参芎通脉颗粒预处理和治疗均能抑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SD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王佳恒陈卫银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P53
- 多系统萎缩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被引量:3
- 2016年
-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较少见的散发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及锥体束受损为主的组合症状与体征。现已证实,神经胶质细胞内包涵体是此病的特征性病理学标志物,主要成分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α-突触核蛋白。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本研究对该病的现有中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用帮助。
- 杨攀陈卫银
-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