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21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心肌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衰竭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他汀
  • 4篇梗死
  • 4篇伐他汀
  • 4篇斑块
  • 3篇心病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绞痛
  • 3篇预后
  • 3篇细胞
  • 3篇绞痛
  • 3篇冠脉
  • 3篇冠心病
  • 3篇干细胞
  • 3篇阿托

机构

  • 2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21篇陈刚
  • 14篇杨锴
  • 13篇陈曼华
  • 7篇黄婷
  • 7篇陈娟
  • 7篇周逸
  • 5篇杨飞燕
  • 4篇熊才金
  • 4篇何琴
  • 2篇张利芸
  • 2篇黎莉
  • 2篇李斌
  • 2篇夏文君
  • 2篇刘锦华
  • 2篇张辉
  • 1篇汪亚芸
  • 1篇谭刚
  • 1篇严虹
  • 1篇何中涵
  • 1篇夏兆明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陈曼华叶平周逸陈刚杨飞燕陈娟汪亚芸向梅严虹熊才金杨锴刘继军周炜张利芸张安臣
该项目属卫生领域、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范畴,属应用基础研究。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实现早期针对性的诊断,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并实行综合性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此,项目组经过5年的时间从血细胞及相关因子对冠心病的诊断;成份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
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对支架成形阻力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在支架术中对扩张的阻力。方法选择2007年至2012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116例。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系数将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分为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靶斑块内是否检测出脂质核心、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支架释放压力。结果正性重构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脂质核心在正性重构组中检出更多。症状典型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正性重构组多见,稳定型心绞痛在非正性重构组多见。两组预扩张的应用比例相似,两组预扩张球囊规格和预扩张压力无差异。两组支架的规格无差异。正性重构组支架释放压力为1121.64±213.68 kPa,低于非正性重构组的1 232.56±201.95 kPa(P<0.01)。结论和非正性重构组相比,正性重构组斑块内脂质核心更常见,支架植入时对支架成形阻力较小。术前识别冠状动脉重构类型对能否选择支架直接植入有一定指导意义。
周逸陈曼华熊才金杨锴陈刚杨飞燕
关键词:冠状动脉脂质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乳鼠心肌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陈曼华刘锦华杨锴陈刚杨飞艳
该课题对于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的信号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可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而单纯使用控制性培养基培养,这种分化则不存在。在共同培养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
应用64层螺旋CT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的价值
2015年
目的:观察应用64层螺旋CT(64-SCT)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的36例患者,共计45处非钙化冠脉斑块病变。依据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达标组(17例,20处病变)和未达标组(19例,25处病变)。比较两组病例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病变血管重构系数、斑块体积、最小管腔直径、斑块平均CT值和最小CT值的变化。结果:达标组LDL-C降幅为47%,大于未达标组的30%(P<0.01)。两组的血管重构系数和斑块体积均可见减小的趋势,但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与治疗前比较,达标组的斑块平均CT值增加了3.35 Hu(P<0.01),斑块最小CT值升高了10.95 Hu(P<0.01)。未达标组斑块平均CT值及最小CT值均与基线时相似。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LDL-C达标)有利于提高冠脉斑块的稳定性。
周逸陈曼华熊才金杨锴何琴陈刚
关键词:他汀斑块螺旋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衰患者选用扩血管药的评价被引量:1
2001年
陈曼华陈刚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心力衰竭扩血管药合理用药
康复疗法对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康复疗法对女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在女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女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康复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7例),采用6 min步行试验评价运动耐量,运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差异。结果 (24.0±1.2)周后,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被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基础状态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平均6 min步行距离较长[(403.7±51.4)m vs(355.2±52.4)m,P<0.01],增加量也较大[(145.8±54.8)m vs(63.3±29.6)m,P<0.01];平均NYHA心功能分级低[(2.4±0.4)vs(2.6±0.4),P<0.01)],改善更明显[(-0.4±0.09)vs(-0.1±0.07),P<0.05)];两组平均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6.5%)vs(46.4±4.3%),P>0.05)],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3.7±2.3%)vs(1.0±0.7%),P<0.01)]。结论康复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女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陈刚黄婷杨锴
关键词:康复疗法女性心力衰竭运动耐量心功能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碎裂QRS波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78例,按是否伴有碎裂QRS波分为fQRS组(62例)和正常组(116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fQRS与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fQRS组患者的QT间期较长[(387.8±25.6)ms:(375.7±30.2)ms,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29.2±6.3)%:(35.6±7.5)%,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70.2±3.5)mm:(68.4±4.8)mm,P=0.0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较高[(3644±178)pg/dl:(3270±213)pg/dl,P<0.01]和NYHA分级较高(Ⅱ/Ⅲ/Ⅳ:12/23/37:32/68/16,P<0.01];平均随访(15.2±3.4)个月,fQRS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72.5%∶42.2%,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表明fQRS、LVDD、LVEF和NTproBNP是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QRS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陈刚黄婷杨锴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碎裂QRS波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动态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动态离散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心力衰竭组)和对照人群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12导联体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计算QT离散度(QTd)、QT变异指数(QTVI)、QT短期离散度(STVQT);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QT和QTc〔(369.7±42.1)ms vs.(363.0±38.4)ms,(386.0±17.1)ms vs.(377.8±28.9)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QTd(60.4±10.3)ms、QTVI(-0.4±0.1)、STVQT(5.2±1.3)ms均大于健康对照组(50.7±12.1)ms、(-1±0±0.2)ms、(3.3±1.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脏超声显示,心力衰竭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差于健康对照组[LVEF:(43.76±3.01)%vs.(58.33±4.84)%;E:(85.05±17.18)cm/s vs.(94.12±16.06)cm/s;E/A:(1.04±0.06 vs.1.23±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复极动态离散度显著增加,提示心脏电活动适应能力下降,可能是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黄婷陈刚杨锴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
胺碘酮致窦性停搏2例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夏兆明陈刚
关键词:胺碘酮窦性停搏冠心病动态心电图
血清NT-pro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MI后1、2、3、4、5、6 d和7 d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并根据两次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差值将患者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比较两组NT-proBNP水平。根据NT-proBNP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两组心室重构的关系。结果重构组各时间点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构组(P<0.05);血清NT-proBNP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比较,左心功能指标LVEF值明显下降(P<0.05),左室重构指标LEDV和LESV值均明显升高(P<0.05),低水平组左室重构总发生率(23.3%,7/30)明显低于高水平组(62.2%,23/37)(P<0.05);AMI患者起病后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与LEDV和LESV值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与LVEF值呈负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是反映AMI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状态的敏感性预测指标。
杨锴陈刚杨飞燕陈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