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达
- 作品数:5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论陈献章诗歌对陶渊明的接受被引量:2
- 2010年
- 阳达
-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
- “无表现”人物:跨越历史的传奇
- 2012年
- “无表现”人物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所谓“无表现”,主要指这些历史人物在他们生活的年代尚未做出改变社会发展或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但是他们的某种行为却能符合世人的道德理想。“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一定要有表现。有表现的,或许还不如无表现的”,所以,即使他们在社会政治层面并没有太多的作为,但是依然获得了后世的敬仰,甚至比英雄们更有影响力。
- 阳达
- 关键词:历史人物历史进程传奇古代社会道德理想政治层面
- 门客与宋代科举文化
- 2011年
- 士人以门客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是宋代科举文化的突出特色。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宋代特殊的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恩荫、牒试等制度。这些优惠政策赋予了皇亲贵族特有的荫补权利,由此也惠及了他们的门客,许多士子借此通过科举考试并踏上了仕途。但为了获得门客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有些士子便四处冒名、请托,又衍生了许多流弊。
- 阳达
- 关键词:宋代科举文化
- 明代科举文化与文人结社
- 科举取士是隋唐以来最重要的遴才方式,它改变了汉魏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以统一的考试作为选士的规范,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寒俊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随着科举影响的扩大及普及化,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科举文化。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科...
- 阳达
- 文献传递
- 明代文人与行卷
- 2014年
- 行卷是由唐代科举衍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很多士子借助行卷的方式得以登第。但宋以降,由于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降低了行卷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学者大多认为,行卷在唐、宋之后便不复存在,但实际上,行卷之风在明代中后期再次兴盛,士子又奔竞于名公贵人之门。明代文人的诗文集收录了许多有关行卷的文章,特别是明代文人相互标榜及结社等风气的盛行,为明代行卷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对文人心态、社会风气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 阳达
- 关键词:明代文人行卷科举文化
- 微功一可立,身轻不自怜——论王贞白的边塞诗
- 2016年
- 晚唐边塞诗的数量不少于初、盛唐,但不同于初、盛唐边塞诗中的激情昂扬,晚唐的边塞诗处处弥漫着一种反战情绪。在晚唐政治内乱外患、唐代诗坛颓废堕落之时,王贞白一面描写险恶战争环境,一面书写报君恩、立边功的理想,为晚唐边塞诗悲凉沉郁的基调中加入了一个激昂的音符。通过分析王贞白及其边塞诗内容和艺术特点,展现出晚唐战争的真实状况以及王贞白与整个大环境不同的战争心理。
- 阳达崔晓杰
- 关键词:边塞诗诗歌内容艺术特点
- 运河文化背景下江西的水路交通与“滕王阁”名楼的生成
- 2023年
- 鄱阳湖—赣江水路是古代运河延伸下的另一条黄金水道,古人来往中原、闽越和岭南过境江西,大多经此路线。尤其是隋唐以来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鄱阳湖—赣江航道更是成为沟通南北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交通大动脉。滕王阁位于赣江之滨,水路环境优越,唐以后逐渐成为文人雅集的理想之所。滕王阁凭借有利的交通条件,并经《滕王阁序》的传颂,以及后世文人墨客的吟诵和通俗小说的描写,特别是借助民间故事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故而成就了名楼之称。
- 阳达唐林
- 清代科举取士与文人结社
- 2015年
- 文社是唐宋士子为科举考试而结成的社团,发展到明代文人结社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由于清代禁止结社,加之明清易代,使得许多人并不愿意走上仕途,清代初期的文社在数量和规模上等方面都大为逊色。随着科举文化影响的扩大,科举考试竞争性的加剧以及考试内容的程式化等因素,又为清代文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些文社能够为士子们的登第提供一定的帮助,于是文社在清代中期又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并成为小说中的重要素材。
- 阳达
- 关键词:清代科举小说
- 论梁有誉诗歌对道教的接受
- 2023年
- 梁有誉生长在道教氛围浓厚的岭南地区,受嘉靖年间道教风气的影响,也曾到道教圣地罗浮山求道。笃信道教的他在诗学主张上明显呈现出对道家的认同,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寻仙访道的热衷及对道教生命观的传承。诗歌艺术上也充满了浓重的道教色彩,如融入道教意象、运用道教典故和营造瑰丽仙境等。梁有誉诗歌呈现出的道教特色,不仅是个人经历坎坷、内心无奈的真实写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中晚期岭南地区诗人淡泊名利和远离世俗的心境。
- 阳达陈妙丹
- 关键词:诗歌道教
- 科举视域下明末清初文人的选刻活动——以《儒林外史》为例
- 2015年
- 《儒林外史》中多处描写了士子选刻举业范文的活动,如马纯上、匡超人等选家为我们所熟知。明清科举考试内容、考试文体的程式化,使得士子们探寻到了钻研时文的规律,刻本也就为他们学习举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商人刊刻程墨所派生的经济效益推动了选刻活动的发展,而与科举相关的文人结社更是起着重要作用。小说中的选刻活动既反映了选刻风气在明末清初的盛行,也折射出明清科举文化的社会影响。
- 阳达
- 关键词:《儒林外史》明末清初科举文人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