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晓河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弱视
  • 2篇屈光
  • 2篇屈光参差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角膜磨镶...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 1篇远期疗效观察
  • 1篇知觉
  • 1篇知觉学习
  • 1篇弱视儿童
  • 1篇神经损害
  • 1篇视功能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屈光参差性
  • 1篇屈光参差性弱...
  • 1篇外斜
  • 1篇外斜视
  • 1篇斜视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闫晓河
  • 2篇林小铭
  • 1篇丁玉珑
  • 1篇丁坤
  • 1篇吴河坪
  • 1篇王铮
  • 1篇刘俐
  • 1篇王优
  • 1篇杨斌
  • 1篇邓大明
  • 1篇陈绮文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知觉学习改善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功能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知觉学习训练在改善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18例青少年和成年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在截止空间频率下进行对比度检测任务的训练,对侧相对健眼作为对照.患者随访3~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训练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对比度阈值改变,立体视改变以及试验组训练前后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 弱视眼与相对健眼相比,其在训练前后的视力改变,截止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以及所有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t=5.108,P<0.01;t=3.700,P<0.01),弱视眼及对侧眼在训练前后潜伏期变化,振幅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18例中有8例立体视得到改善.12例患者随访3个月,弱视眼视力平均保持了99.3%,对侧眼视力改善平均保持了50%.结论 知觉学习能改善青少年及成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功能,可用于治疗大龄弱视.
丁坤王优丁玉珑刘俐黄(王乐)闫晓河林小铭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知觉学习
LASIK手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弱视儿童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观察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行LASIK治疗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10岁,包括对术后视力,屈光度,远近立体视锐度进行分析。近立体视锐度采用Butterfly随机点立体图检测,远立体视锐度采用同视机颜少明随机点立体图检测。结果术前平均裸眼视力为0.06±0.06,术后平均裸眼视力提高到0.404±0.33。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范围0.284±0.23,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到0.72±0.39。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为(一7.994-2.77)D,术后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数减少到(-1.404±2.52)D。末次随访14例有近立体视,Butterfly随机点立体图检测立体视锐度平均为(127.14±148.97)”,9例有远立体视,立体视锐度平均为(213.334±243.10)”。术后末次随访未见角膜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LASIK手术矫正单眼弱视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这有助于术后有效进行弱视训练,提高治愈率。
林小铭闫晓河杨斌王铮邓大明吴河坪陈绮文
关键词:原位角膜磨镶术弱视屈光参差儿童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共同性外斜视神经损害机制研究
临床上观察到共同性斜视不仅眼位偏斜,而且存在立体视损害,许多患者在斜视矫正术后立体视仍不能恢复。这种现象提示人脑中某些部位,尤其是控制眼球运动的区域和立体视中枢可能存在损害。目前共同性斜视神经损害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
闫晓河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神经损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