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震宇

作品数:110 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财政局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7篇麋鹿
  • 14篇动物
  • 8篇种群
  • 8篇鹿角
  • 5篇麋鹿角
  • 5篇颗粒物
  • 5篇濒危
  • 5篇濒危动物
  • 5篇肠道
  • 5篇初生
  • 4篇雄性
  • 4篇迁地
  • 4篇迁地保护
  • 4篇染毒
  • 4篇小鼠
  • 4篇鹿科
  • 4篇寄生
  • 4篇寄生虫
  • 4篇病理
  • 3篇心脏

机构

  • 109篇北京麋鹿生态...
  • 4篇北京市理化分...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市科学技...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江苏大丰麋鹿...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园林绿...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江苏省林业科...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9篇钟震宇
  • 49篇程志斌
  • 48篇单云芳
  • 42篇白加德
  • 34篇李俊芳
  • 33篇郭青云
  • 24篇张林源
  • 23篇刘艳菊
  • 18篇孟玉萍
  • 17篇刘田
  • 16篇杨峥
  • 12篇李坤
  • 12篇王丽斌
  • 11篇张鹏骞
  • 10篇孟庆辉
  • 9篇陈星
  • 9篇王丽斌
  • 8篇张树苗
  • 6篇唐宝田
  • 5篇陈颀

传媒

  • 10篇四川动物
  • 5篇大自然
  • 5篇野生动物学报
  • 4篇黑龙江畜牧兽...
  • 4篇中国兽医杂志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特种经济动植...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当代畜牧
  • 2篇经济动物学报
  • 2篇湖北畜牧兽医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16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麋鹿小肠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应用H.E.染色对麋鹿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麋鹿小肠肠壁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肌层由内层环形肌和外层纵形肌构成。黏膜层向肠腔内形成环形皱襞,黏膜厚度从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降低。黏膜层由内向外分为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肠绒毛,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肠隐窝。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绒毛高而密集,分别比回肠高46.26%(P<0.05)和40.95%(P<0.05),而回肠的隐窝深度比十二指肠低32.89%(P<0.05),比空肠低19.17%(P<0.05)。从十二指肠到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为今后研究麋鹿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郭青云白加德单云芳王丽斌李俊芳刘田钟震宇
关键词:麋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学
一例黇鹿腹腔内容物脱出的手术治疗
2020年
对一例黇鹿腹腔内容物脱出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过程进行了介绍。
单云芳钟震宇程志斌郭青云王丽斌
关键词:手术
麋鹿苑植物净化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前处理方法优化
在量化麋鹿苑及城市交通地带植物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去除效应的研究中,需要采用不同粒径的亲水性聚碳酸酯膜和疏水性聚四氟乙烯膜作为颗粒物的载体,但针对这两种类型膜所附着颗粒物重金属测定的前处理方法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本研究旨在...
杨峥刘艳菊朱明淏钟震宇张鹏骞
关键词:前处理颗粒物重金属
中国麋鹿种群动态发展与挑战被引量:1
2022年
稀有濒危物种的重引入是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重引入的风险很高,大多数重引入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因此亟需成功经验。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可视为生态保护领域最成功的重引入案例之一,通过重引入和迁地保护,阻止了该物种的灭绝之路。清朝(1644-1912)年间,最后一群麋鹿被圈养在皇家猎苑,随着清朝的灭亡,仅存的麋鹿被劫掠至欧洲各大动物园,其中一群麋鹿被圈养在英国十四世贝福特公爵的乌邦寺庄园。1985至1987年间,乌邦寺分两批将38只麋鹿重引入到中国,饲养在北京麋鹿苑。1986年又引入39只到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年来,麋鹿种群得以重新恢复,超过700只麋鹿被从最初的2个分布地输送到另外82个分布地,截至2021年,全国麋鹿种群数量达到9136只,其中野生种群数量达到2855只。北京麋鹿苑的麋鹿数量为186只,江苏大丰麋鹿数量为5681只。然而,目前麋鹿保护仍面临严峻挑战。种群缺乏遗传多样性,近交退化现象严重,导致较高的流产率,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麋鹿寿命降低。环境因素如污染、生境破碎化等导致野生种群数量进一步降低,形成离散种群。此外,当前麋鹿保护缺乏国家层次的总体规划、协调一致的监测平台,对于圈养种群尚未制定繁殖策略。最后,麋鹿保护也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我们建议形成国家层次的麋鹿保护总体规划,并构建国内外麋鹿种质资源共享数据库,涵盖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迁地保护种群,以长效保护这一曾经野外灭绝的物种。
薛达元张渊媛程志斌钟震宇钟震宇付梦娣白加德付梦娣
关键词:麋鹿迁地保护种群动态
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麋鹿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2010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合垸2个种群的麋鹿发病,导致大量死亡,在防控工作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为提升保护区麋鹿疫病防控能力,针对麋鹿疾病发生特点和保护区疫病防控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保护区麋鹿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思路,供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动物类型保护区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参考借鉴。
钟震宇李鹏飞
关键词:麋鹿自然保护区疫病防控防控体系
鹿科6属MHC-DRA第二外显子变异特点及与Cyt b系统进化比较
2016年
探讨了鹿科6属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ra(mhc-dra)第二外显子的变异特点,揭示其分子水平上的进化选择模式,并与cyt b进行了比较。采用测序法,获得鹿科6属动物dra第二外显子246 bp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多态性位点数18个,独立变异位点13个。mhc-dra第二外显子显示出较低的核苷酸变异,且6属有各自独特的变异位点。氨基酸序列中抗原结合位点共计20个。其中,鹿科6属动物的氨基酸位点63,驼鹿属氨基酸位点18,是不同于马属和人属的抗原结合位点,推测鹿科动物可能有着不同的抗原结合模式。根据非同义替代率(Ka)和同义替代率(Ks)比值的计算结果,表明鹿属mhc-dra第二外显子为正向选择,其余5属均为纯化选择。对mhcdra第二外显子及cyt b分别运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论(BI)进行系统发育重建得到相似结果,形成了旧世界鹿类与新世界鹿类的姐妹类群。麂亚科cyt b和mhc-dra第二外显子的基因型可能是鹿亚科与其它亚科之间的过渡型,而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可能是推动mhc-dra第二外显子分化的潜在原因。
由玉岩张成林张金国阮向东张林源钟震宇郑常明刘学锋王伟曹长雷
关键词:分子进化系统进化
北京城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被引量:69
2014年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观测于2013年1月24—31日进行,在西三环城区和大兴郊区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并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2.5上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天气的大气日均能见度低于3.0 km.PM10和PM2.5质量浓度日均最大值分别为675.5和453.4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49.2和260.8μ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所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通过比较PM2.5上化学成分的浓度发现,在城区和郊区,此次天气形成的共同污染源为冬季燃煤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而土壤/沙尘对郊区污染天气的形成有部分贡献.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对数负相关关系.
刘庆阳刘艳菊杨峥张婷婷张美根钟震宇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能见度
麋鹿头骨的解剖学研究
2011年
2009年4—10月,对48例麋鹿头骨的11项形态学基本指标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麋鹿头骨在4岁前生长发育迅速,4岁之后生长速率趋缓,说明麋鹿头骨的发育滞后于体成熟;头骨各变量间相关性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多数达到相关显著或极显著;雌雄麋鹿头骨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属于典型的性二型动物,与其他鹿科动物相比,麋鹿头骨狭长,鼻腔发达,很多特征与其生存的湿地环境相适应,是适应进化的结果。
李坤张林源张树苗钟震宇
关键词:麋鹿头骨统计分析
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3
2020年
于2014-2016年三个冬季(12月-翌年2月)收集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半散放麋鹿自然脱落的角,并观察和记录了2015-2017年发情期(5-9月)群主更替和2016-2018年产仔期(3-7月)麋鹿幼仔出生情况,结合2014-2018年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降雨量、雨季开始时间、种群密度等环境因子,对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等繁殖特征的年节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均存在年际差异。(2)鹿角脱落时间从12月开始,1月下旬或2月上旬结束。(3)发情期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9月上旬结束;2015-2017年发情期时间有延长的趋势。(4)产仔期为3月中旬或4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或7月下旬结束。(5)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存在明显的同步关系,其中鹿角脱落开始时间、鹿角脱落高峰期、鹿角脱落结束时间、第一次发情期开始时间、群主更替高峰期、产仔期开始时间、产仔高峰期、产仔期结束时间与前一年度比较均出现同步提前的现象。(6)鹿角脱落年节律存在随着12月平均气温升高而提前的现象;产仔期开始时间和产仔高峰期存在随着前一年9月平均气温的升高而提前的现象。(7)鹿角脱落年节律表现出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多而提前的现象;第一次发情期开始时间、群主更替高峰期的年节律表现出随着前一年度年降雨量的增多而提前的现象。(8)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均不存在随着种群密度升高或降低而提前或延迟的现象。麋鹿繁殖特征的年节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气候、营养、种群密度、纬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程志斌刘定震白加德钟震宇林润生田东晓王丽斌刘田
关键词:麋鹿鹿角群主产仔
一例羊驼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被引量:1
2022年
2017年2月上旬,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1只3月龄左右雄性羊驼出现精神沉郁、共济失调、角膜混浊等症状。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传染性角膜结膜炎,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单云芳钟震宇李俊芳程志斌杨峥郭青云王潇
关键词:羊驼李氏杆菌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