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立业

作品数:62 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细胞
  • 20篇白血
  • 20篇白血病
  • 17篇骨髓
  • 16篇急性
  • 12篇骨髓增生
  • 11篇增生
  • 11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异常综合征
  • 10篇增生异常综合...
  • 10篇综合征
  • 10篇基因
  • 10篇骨髓增生异常...
  • 9篇干细胞
  • 8篇血小板
  • 7篇造血
  • 6篇血小板减少
  • 6篇造血干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细胞集落

机构

  • 46篇广东省人民医...
  • 18篇暨南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医学科...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湘南学院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1篇钟立业
  • 36篇杜欣
  • 24篇吴穗晶
  • 24篇陆泽生
  • 24篇翁建宇
  • 19篇陈运贤
  • 15篇耿素霞
  • 15篇林伟
  • 13篇刘天浩
  • 11篇欧瑞明
  • 11篇钟雪云
  • 9篇罗成伟
  • 9篇李扬秋
  • 9篇邓程新
  • 8篇黄欣
  • 7篇赵洪云
  • 7篇林旭滨
  • 7篇赖沛龙
  • 6篇凌伟
  • 6篇廖鹏军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循证医学
  • 3篇癌症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医学会...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1篇2000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性治疗大鼠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3
2001年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 5mg/kg腹腔注射复制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d ,也于第 3d用ISO复制心肌梗塞模型。两组均于注射ISO后 2周、4周将动物处死 ,取出心脏 ,病理检查大鼠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ISO后 2周、4周 ,干预性治疗组心室肌疤痕组织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可见到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结论 :G -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再生 ,明显减少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范围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干预性治疗。
陈运贤欧瑞明钟雪云钟立业赵洪云管慧红彭龙云张希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心肌梗塞动物实验干预性治疗
CAT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CAT方案[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和拓扑替康(TPT)]对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用CAT方案进行治疗。结果:1疗程完全缓解(CR)11例(42),部分缓解(PR)4例(15),总有效率达57。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有效率为7/12(CR5/1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6/9(CR5/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1例CR(1/2);淋巴瘤白血病1例CR(1/3)。所有患者均有骨髓抑制,其中96的病例发生了严重感染,但仅2例患者死于感染(8),其他不良反应轻。结论:CAT方案是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的一个有效且毒性尚可耐受的方案。
吴穗晶杜欣林伟黄梓伦邹小立翁建宇钟立业陆泽生
关键词:白血病拓扑替康环磷酰胺阿糖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以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病态造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目前众多研究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生与进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涉及了细胞周期调控、癌基因、生长因子以及DNA的修饰等大量致病分子。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从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角度综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致病特征。
钟立业李扬秋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致急性肺损伤1例被引量:1
2004年
吴穗晶杜欣陆泽生钟立业龙怡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急性肺损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骨髓移植的新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陈运贤钟立业
关键词:骨髓移植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
吡喃阿霉素方案治疗初治年轻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含有蒽环类抗生素的方案已经成为了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本研究以米托蒽醌方案为对照,探讨了含有吡喃阿霉素(perarubicin,THP)的联合化疗方案在年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与毒性。方法:129例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入组,年龄≥16岁而<60岁,诱导化疗给予常规剂量的阿糖胞苷及THP或米托蒽醌(MIT)。完全缓解(CR)后,患者接受两个疗程的原诱导方案的化疗;此后,交替应用含有THP及MIT的方案进行巩固治疗,三周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在持续缓解的情况下,维持治疗共三年。结果:在42例接受THP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中,26例(61.90%)患者达到CR;73例以MIT作为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中,有48例(65.75%)达到CR。两者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THP进行诱导治疗的患者中,9例(34.61%)患者在一年内出现复发;而MIT治疗的患者其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2.92%;但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28)。对诱导化疗中两种方案阿糖胞苷(Ara-C)加THP或Ara-C加MIT的副作用进行比较发现,除脱发发生率THP组(26.19%)低于MIT组(42.47%)外(P<0.01),其它毒副反应如感染、恶心、呕吐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几乎相同(P>0.05)。结论:THP加Ara-C的方案能够用于年轻成人的初治白血病的诱导化疗,但其并不优于含有MIT的方案;在完全缓解后,THP和MIT可用于巩固治疗中。
钟立业李群华黄梓伦林伟陆泽生翁建宇吴穗晶杜欣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吡喃阿霉素米托蒽醌诱导化疗缓解后治疗
CD34^+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研究被引量:33
2002年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CD3 4 +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自身干细胞移植” ,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方法检测动物模型心梗区的CD3 4 +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再生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 ,G -CSF处理组大鼠心梗区可见大量CD3 4 +单个核细胞浸润 ,并有CD3 4 +的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疤痕组织不明显 ;而对照组心梗坏死区有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无CD3 4 +细胞浸润及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出现较大量的疤痕组织。结论 :G -CSF动员CD3 4 +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用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自身移植” ,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陈运贤钟雪云欧瑞明陈惠珍罗伟琼钟立业邢达韩忠朝
关键词:CD34^+细胞心肌梗死细胞分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嗜酸细胞增高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6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数量,超过0.5×109/L者定义为嗜酸细胞增高。结果:移植后有57例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HLA不全相合是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P=0.001)。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P=0.012)、慢性GVHD(P=0.001)是引起嗜酸细胞增高的高危因素。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患者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为85.9%,明显高于未发生嗜酸细胞增高患者(44.2%,P<0.001)。结论: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Ⅱ-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有关,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罗成伟翁建宇吴穗晶陆泽生钟立业杜欣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周期蛋白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背景与目的: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通过细胞周期转运来实现的,当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时,作为细胞运转正调因子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就有可能表达异常。目前已有较多资料证实cyclins在实体肿瘤中呈高表达。本研究探讨cyclins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分为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12例)、急性白血病初发未治组(16例)、难治性白血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为良性血液病患者(15例)。用RT-PCR法检测cyclinA、cyclinD、cyclinE。结果:正常对照组15例的cyclins表达均为阴性,在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中,cyclinA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yclinD和cyclinE在实验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cyclinD和cyclinE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难治性白血病中,cyclinD的表达显著高于cyclinE,且cyclinD在难治性白血病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初发性的病例(P<0.05)。将所有cyclins表达阳性的病例分为表达单一cyclin和表达2个以上cyclins两组,并分别计算两者的阳性率,发现两者的阳性率在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和难治性白血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clinD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指标,不能用cyclins基因类型表达的多寡来判断预后。
吴穗晶杜欣陈运贤蒋文玲钟立业林伟黄梓伦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急性白血病预后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背景与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cyticleukemia,ALL)是来源于淋巴细胞系统的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敏感的血液系恶性肿瘤,TNF基因具有多态性并可影响其转录及表达。本试验拟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基因-308位和淋巴毒素(lymphotoxin-α,LTα)基因+252位基因多态性与ALL发病、临床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电泳技术,对29例ALL患者和72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和LTα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收集患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状况分析。结果:ALL患者TNF两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联合单倍体分型中各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点联合单倍体分型在不同性别、白细胞高低、有否中枢白血病、治疗反应等临床特征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没有发现高危型与低危型的总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组和低危型组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两位点联合单倍体分型不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308位、LTα+252位基因多态性在ALL患者发病的易感性、临床和预后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赵洪云陈运贤林旭滨钟雪云钟立业欧瑞明姜文奇管忠震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