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蕊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通心络对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HIF-1α及相关因子的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体重200-25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对照组)、低压低氧模型组(模型组)、低压低氧+通心络干预组(通心络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m的高原环境(大气压50kp,氧浓度10%)。模型组和通心络干预组大鼠每日入舱8h,其余时间为常压常氧环境。通心络干预组每天入舱前给予通心络1.2g生药/kg灌胃1次,对照组于同一实验室的常压常氧环境中饲养。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RV)肥厚指数以及血清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等因子水平。结果: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PAP、RV肥厚指数及HIF-1α、VEGF、ET-1等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干预组大鼠mPAP、RV肥厚指数及血清HIF-1α、VEGF、ET-1等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RV肥厚指数及血清HIF-1α、ET-1水平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HIF-1α水平等干预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 周晓玲潘磊马婷婷郭蕊江宏姚小燕高志敏王勇
- 关键词:通心络缺氧诱导因子-1Α
- 肺动脉高压患者经左前臂行标准右心导管检查科学性的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左前臂行右心导管检查的科学性。方法:本研究对所有在我科就诊的疑诊肺血管病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首选经肘前静脉穿刺,穿刺失败改为颈内静脉。需要围手术期监测肺动脉压者直接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结果:110例患者经肘前静脉穿刺,穿刺置入鞘管成功者为106例(96.4%),置入鞘管成功后完成右心导管检查者为104例(94.5%);6例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均成功置入鞘管,顺利完成右心导管检查。结论:右心导管检查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尤其经左侧肘前静脉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痛苦小,可以作为右心导管的检查路径。
- 张振宁王勇潘磊王亚梅石志华钱进郭蕊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
- 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PAH患者98例,给予口服西地那非(20 mg,3次/d)6个月,给药前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评分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MWT延长,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心房直径、三尖瓣环收缩偏移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Tei指数、右心室直径、右心房直径、肺动脉收缩压降低,P均<0.05;SF-36评分8个领域中的5项均得到提高,P均<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PAH有效,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郭蕊王勇潘磊周晓玲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
- 不同海拔高度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 观察不同海拔高度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模拟海拔3000m组,模拟海拔5000m组,每组10只.采用全自动调节低压低氧舱模拟不同海拔高度观察各组大鼠,观...
- 马婷婷王勇周晓玲郭蕊昌红高颍潘磊
- 关键词:高原肺动脉高压生理功能组织形态学海拔高度
- 文献传递
- 对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2
- 2017年
- 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是实施分级诊疗的一个关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作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十分重视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尤其注重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3大岗位胜任力培养。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培训中,全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参与学生在各科各阶段的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展。督促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疾病的诊疗知识,了解互联网上对相关疾病的陈述情况,并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及沟通技巧的培养。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学生科研思维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查阅文献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 丁新民潘磊王勇张振宁许亚丽马晓蓉郭蕊
-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伐地那非对模拟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作用的研究
- 周晓玲潘磊马婷婷郭蕊王勇
- 伐地那非对模拟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伐地那非防治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C组)、低压低氧组(P组)和低压低氧+伐地那非组(V组),每组10只。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的高原环境(大气压50 k Pa,氧浓度10%),P组和V组大鼠每日入舱8 h,V组大鼠每日入舱前给伐地那非1mg/kg灌胃1次,C组和P组每日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1次,共4周。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肥厚指数、肺血管显微形态学以及血清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P组的肺动脉压、右心肥厚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显著高于C组和V组(P<0.05),血清NO低于C组和V组(P<0.05),ET-1高于C组和V组(P<0.05)。结论伐地那非能降低高原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及右心重构。
- 周晓玲潘磊马婷婷郭蕊王勇
- 关键词:肺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内皮缩血管肽1伐地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