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省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随州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发病率高,且目前无治愈乙肝的特效药。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HBV感染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随州市健康人群HBV感染状况,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城区5302例参加医疗保险的健康人群乙肝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刘晓辉郭芳蒋冰华卫琼刘秀玲
- 关键词:HBV感染状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问题高流行区
- 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分析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探讨可能的传播途径,为SFT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10年-2012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分析;选择有确诊病例的村进行传播媒介蜱密度调查和家畜总抗体水平调查及蜱的检测。结果随州市2010年-2012年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205例,其中确诊病例73例,死亡15例;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在5月-7月;发病年龄为38岁~86岁(M=59岁);农民占98.63%,发病病例与蜱密度季节消长呈正相关。采集的91例住院病例新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阳性率为54.94%;健康人的总抗体阳性率为3.82%;病例家宿主动物总抗体阳性率为63.15%,羊蜱的svrsv核酸阳性率为17.65%。结论随州市为SFTS高发地区,发病主要在春夏季。提示重点防护人群为农民,蜱可能是传播媒介,做好宣传防护。
- 何卫华郭芳练祖银金晓舟刘晓辉殷华超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金晓舟邱毅郭芳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
- 随州市2009-2010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危害极大,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每年全球约有10%的人口即6亿人患流感〔2〕,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性疾病〔3〕。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防治困难,加强监测,对流感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随州市流感流行特点,
- 刘晓辉郭芳王永光聂丹文李月杨巍
- 关键词:流感病毒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潜伏期短
- 2010-2018年湖北省随州市脑膜炎奈瑟菌的菌群和分子分型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随州市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菌群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通过2010-2018年随州市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获得Nm菌株,分别采用玻片凝集法和普通PCR进行血清分群和基因分群;选取部分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 2010-2018年随州市Nm带菌率为0.54%-9.88%,共获得108株Nm菌株。血清分群显示,在所有Nm菌株中B群40株、C群4株、X群1株、血清不可分群63株;基因分群显示,B群64株、C群5株、X群1株、W群1株、cnl菌株6株、基因不可分群(Non-genogroupable,NG)31株。MLST分型显示,31株Nm菌株共有20种ST型,其中14种(25株)可归入克隆群CC4821(17株)、CC198(5株)、CC32(2株)和CC41/44(1株),6种(6株)不能归入现有克隆群。PFGE分型显示,86株Nm菌株可分为47种PFGE带型,其中2018年B群和NG菌株为优势带型,其他菌株呈高度多态性。结论 2010-2018年随州市Nm带菌率呈上升态势,以B群为主要菌群、CC4821为优势克隆群。
- 张雅婷陈平李国明杨红梅何飞吕静郭芳
-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子分型
- 2014年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4年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随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报告卡信息及实验室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 225例,报告发病率为137.13/10万,死亡1例。男女性别比为1.85∶1。随州市3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4—7月较多,占76.65%。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95.72%。181例实验室检测病例中EV71阳性占13.81%。结论春夏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重视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乡镇手足口病监测工作。
- 李月郭芳黄晓敏刘晓辉聂丹文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行病学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 何卫华郭芳金晓舟刘晓辉刘秀玲华卫琼刘骏杨巍聂绍发
-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 随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HIV阳性孕产妇中的婴幼儿感染HIV的状况,探讨减少及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为预防和控制HIV母婴垂直传播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8年随州地区自愿咨询的HIV阳性孕产妇及所产婴幼儿,对2004年后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实施综合干预。结果随州市2002-2008年共发现15例孕产妇为HIV阳性,2例幼儿HIV阳性,经母婴传播感染比例为0.34%(2/591),自然传播率为13.33%(2/15)。2004年7月实施母婴阻断前的母婴传播途径感染比例为0.77%(2/260),其母婴自然传播率为28.6%(2/7);2004年7月实施母婴阻断后未发现经母婴传播的婴幼儿。结论随州市HIV的感染人群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换,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孕妇提供AIDS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对HIV孕产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或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
- 郭芳周沛林金晓舟刘晓辉杨巍刘骏陈丽荣聂绍发
- 关键词: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 中国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随州模式”的建立
- 周沛林郭芳金晓舟詹发先张晓东石修业张勇何卫华赵军姚秋菊柳东如
- 给HIV/AIDS病人提供治疗和关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随州模式”在防治艾滋病中的科技推动作用,表现为:1、“随州模式”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效果评价,可为相关部门建立科学完善的艾滋...
- 关键词: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传染源控制
- 2010-2014年随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随州市布鲁氏菌病病例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10-2014年随州市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有103例,无死亡病例;病例呈散发状态,全年均有发病,病例确诊时间为48 d;发病为高峰4-9月;发病年龄范围广,主要集中在30-60岁,占68.93%;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4:1;职业以农民居多,占68.93%。结论随州市布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快,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病例确诊时间较长,应加强职业人群防护,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布病诊断水平。
- 郭芳李月刘晓辉聂丹文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