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晗

作品数:56 被引量:897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经济增长
  • 8篇中国经济
  • 7篇经济发展
  • 6篇经济发展方式
  • 6篇经济发展方式...
  • 6篇红利
  • 6篇发展方式转变
  • 5篇数字经济
  • 5篇逻辑
  • 5篇经济增长质量
  • 5篇城市
  • 5篇城市群
  • 4篇中国式现代化
  • 4篇劳动报酬
  • 4篇环境规制
  • 4篇共同富裕
  • 4篇报酬
  • 4篇城乡
  • 3篇中国十大城市...
  • 3篇中国式

机构

  • 56篇西北大学
  • 5篇教育部
  • 3篇南京大学
  • 3篇西安财经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56篇郭晗
  • 25篇任保平
  • 4篇卢山冰
  • 2篇高煜
  • 1篇朱楠
  • 1篇袁兵
  • 1篇范从来
  • 1篇孙栋
  • 1篇李娜

传媒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人文杂志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经济纵横
  • 2篇经济学家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改革
  • 2篇西安财经大学...
  • 2篇全国高校社会...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经济经纬
  • 1篇价格月刊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思考被引量:10
2016年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处于核心位置。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包括创新驱动转方式、创新驱动调结构、创新驱动绿色化。创新驱动转方式要遵循经济规律,不仅要关注增长数量,更要关注增长质量。创新驱动调结构要前瞻性地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和提升,实现服务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化,要通过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升级驱动绿色发展。
任保平郭晗
关键词:调结构绿色化
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将结构化数据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地级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了城市群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群数字经济在考察期内实现了显著升级,但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十大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从空间依赖性来看,我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并且空间相关性总体呈现增强的趋势。为量化分析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分析范式与数据支撑,也为促进城市群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郭晗全勤慧
关键词:城市群数字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成果分享性视角的评价
增长成果分享性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方面,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该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决定了一国最终的收入分配格局,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则体现了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性。本文主要探讨劳动报酬占比对...
郭晗任保平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从排斥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分权体制下利益和谐的视角被引量:8
2011年
在分权式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有三个制度基础:一是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二是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相对绩效评估,三是延续了关系型社会的履约方式。分权式改革背景下"为增长而竞争"的增长模式内生出多种带有排斥性的发展态势,是一种排斥性增长而非包容性增长。由于没有包容利益和谐,导致增长成果分享性明显不足,具体体现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个人收入差距和阶层差距。中国要实现从排斥性增长向包容性增长的转型,必须要实现从社会分割到社会整合的转型,从关系社会到规则社会的转型,从阶层板结向阶层流动的转型。
郭晗任保平
关键词:财政分权包容性增长
人工智能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被引量:30
2019年
作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新要素供给、改善传统要素质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促进分工多样化等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理论逻辑。结合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基础理论研究、产业发展环境、平台支撑和人才基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加强基础研究引领创新周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新产业成长等角度提出了以人工智能培育我国经济新动能的战略路径,并从人力资本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撑体系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郭晗
关键词:人工智能
环境规制协同、技术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助动态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技术等研究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1)十大城市群整体和分区域的样本检验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但二者的协同效应并不明显。(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能通过技术创新体现出显著中介效应。(3)以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正式环境规制及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均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呈U型关系,而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呈折线对应关系;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环境规制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存在区域和时间段异质性。当前应把握好正式环境规制的力度和方式,让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实施做到循序渐进和差别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力量,以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升级为重要抓手,使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过程能保持政策的协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郑晓舟郭晗卢山冰
关键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城市群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132个城市样本,构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多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的区域特征、差异性及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呈现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城市群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辽中南城市群和31个城市出现下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成渝城市群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辽中南城市群始终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余八大城市群均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有7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超变密度是城市群总体差异的根源,其次是城市群内部差异,而城市群间差异最小;环境规制各微观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多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微观指标对环境规制的驱动力较为强大、均衡。文章在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郑晓舟郭晗卢山冰胡先功
关键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及其结构转换路径研究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经济体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当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经济体所能达到的产出的增长率,其主要由经济供给面决定。结构转换能够改变经济供给面,从而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研究结构...
郭晗
关键词:潜在经济增长率城乡结构
文献传递
基于AIDS模型的中国城乡消费偏好差异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城乡二元市场分割来自于城乡购买力不平衡与城乡消费偏好差异,而城乡消费偏好差异反映在城乡消费结构变迁中。本文通过一个反映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的AIDS模型对中国2004—2010年的八类商品消费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计算城乡居民消费的支出弹性、价格弹性和边际消费份额。研究结果表明,除食品类消费均体现为"必需品"特征外,城乡其他消费品类均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城市居民更偏好"享受型"消费而农村居民更加偏好"安全型"消费。要建立统筹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应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缩小城乡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
郭晗任保平
关键词:AIDS模型
新常态下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选择与改革取向被引量:20
2015年
新常态是合乎我国当前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律的必然状态,是从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向另一个经济发展阶段过渡的转换期。追求质量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增长,而是要在速度换挡过程中构建起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为新一轮增长创造条件,进而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和动力重塑、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下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等,实现路径在于改革,改革过程中应该坚持质量效益价值取向、市场配置资源取向、创新驱动取向、生态取向、民生取向和包容性取向。
任保平郭晗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质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