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然 作品数:7 被引量:9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代儿茶在油脂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1993年 经筛选试验,发现了中草药——代儿茶[Dichrostachys cinera(Linn.) wight et Arm.]的乙醇抽提物在花生油和猪油中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它的抗氧化性能优于3,5—二叔丁基-4-羟基—甲苯(BHT)。并从代儿茶的乙醇抽提物中初步分离出两个具有抗氧化性能的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质谱和旋光测定,一个鉴定为L-(-)-儿茶精[L-(-)-3,5,7,3′,4′-Pentahydroxyflavan]另一化合物尚在鉴定中。 郭慧然关键词:儿茶精 抗氧化作用 油脂 中草药 楝叶吴茱萸和臭辣树种子油中十八碳链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分析鉴定 被引量:1 1996年 用"远端羧基的化学修饰"、色谱-质谱方法分离鉴定了楝叶吴茱萸和臭辣树种子油中的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含常见的亚油酸和不常见的10-十八碳烯酸,以及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的9,13,15-十八碳三烯酸.楝叶吴株萸和臭辣树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分别为:棕榈酸10.1,10.7;硬脂酸1.0,1.9;棕榈油酸21.2,20.7;10-十八碳烯酸28.5,31.7;亚油酸24.2,17.5;9,13,15-十八碳三烯酸15.0,14.9. 廖学焜 李宝灵 郭慧然关键词:不饱和脂肪酸 野漆属两种植物的比较研究 1992年 通过对野漆、乳源野漆的中果皮蜡质和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和甘油酯的比较分析,以及植物形态特征比较鉴定,认为乳源野漆定为野漆的一新变种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var.yuyuenensis Chun是可成立的。 廖焜学 李志祐 郭慧然乌桕梓油和桕脂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6 1993年 运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鉴定乌桕梓油和桕脂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野生乌桕和栽培乌桕在脂肪酸组成上相同;梓油除了含常见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之外,还含有不常见的2,4-癸二烯酸和8-羟基-5,6-辛二烯酸;桕脂含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蜡质层厚度和核的大小及其油脂含量的不同. 廖学焜 李宝灵 陆碧瑶 郭慧然 朱亮锋关键词:乌桕 梓油 桕脂 脂肪酸 SC_9-4和棕榈油的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90年 SC_9-4是以植物油为原料研制成功的一种高速冷轧工艺润滑油。经武钢高速冷轧机轧制性能鉴定,它的高速轧制性能优于棕榈油。我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分析鉴定了SC_9-4和棕榈油的甘油三酯组成。分析结果:SC_9-4:的主要甘油三酯是POP(42.8%)和PPP(14.6%),而棕榈油的主要甘油三酯是POP(31.3%)、POO(20.1%)、PLP(12.2%)和PLO(11.6%)。我们初步探讨甘油三酯组成与轧制性能关系认为,SC_9-4的高速轧制性能优于棕榈油,可能是和SC_9-4含PPP、PPS和PSS的含量(18.8%)高于棕榈油(9.9%)有关。 廖学煜 郭慧然 李兆伦 李用华关键词:棕榈油 米面翁果实油中共轭炔烯酸的研究 1994年 米面翁(BuckleyalanceolataMiq.)果实含油33.4%。经气相色谱分析.油中常见脂肪酸为棕榈酸2.6%,硬脂酸1.3%,棕榈油酸0.5%,油酸38.7%,亚油酸1.6%,亚麻酸7.9%;尚有3个不常见脂肪酸,通过分离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色谱-质谱方法鉴定,以及臭氧化法证实油中含十八碳烯-反11-二块-7,9-酸.含量为39.4%,在植物中首次发现。另外两个未鉴定酸,含量分别为3.8%和4.2%。 郭慧然 廖学焜小果微花藤种仁油主要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990年 小果微花藤(茶茱萸科)[Iodes vitiginea(Hance)Hemsl.](Icacinaccae)种仁含油39-50%,经气相色谱分析,油的主要脂肪酸为十六碳烯酸和棕捅酸。利用臭氧化反应、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方法,鉴定十六碳烯酸为顺-Δ′-十六碳烯酸。用高效液相色谱从油中分离出13个甘油三酯(峰),其中8种甘油三酯进行了色谱鉴定。总甘油三酯中,主要甘油三酯为 HHH(18.4%),HHP(32.3%),PHP(16.8%)。 廖学焜 王会平 郭慧然关键词:脂肪酸 甘油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