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金
- 作品数:65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春秋世卿公族与诗礼名家——春秋十家诗学评说被引量:3
- 2004年
- 春秋"赋诗引诗",是中国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表面上公卿赋诗,千人一腔,实则各有特色。本文从春秋众多的赋诗、引《诗》者中,选出最为突出的十家,名之曰"春秋十家诗学",并对十家各自的特点一一予以评说。十家诗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这个时代"诗无定指"的诗学观念,与寻找主观情志和客观存在之间意义联系的基本思维方式,他们对诗意不汲汲于义例训诂,而是以神遇而不以言求。这种解读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 刘毓庆郭万金
- 关键词:赋诗引诗
- 经典: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被引量:2
- 2014年
- 近三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大抵以科技与经济一路而下的“攻城夺寨”为主要风景:从工业革命到海外殖民,从剩余价值到国际分工,从无所不在的运输、通信网络到无坚不摧的军事技术,在惊人的发展速度中,科技与经济营造出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全球化帝国,不断征服自然,
- 郭万金
- 关键词:精神家园民族人类文明史国际分工军事技术
- 诗情心路张太岳——关于张居正诗歌的文化解读被引量:2
- 2012年
- 张居正是明代聚讼最多的人物,其诗却鲜人问津。诗为心声,对张太岳诗情心路的探析应可成为历史辨析中的一种有效的理解途径:于诗史视野中设身处地地构拟一代文化生态,在诗歌所承载的心路历程中勾勒出这位改革首辅的情志侧影,藉此从略见张居正人格精神形成演变之全像,补苴一段被湮灭的明代诗史及士人心史。
- 郭万金
- 关键词:诗歌文化
- 《诗》之为教:儒家文学教化的精神诠解
- 2022年
- 作为诗歌总集的《诗经》凝结着先秦诗歌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孔子的《诗经》编定所凸显的乃是一种“正”的价值关怀。经典体系的价值实现必然依赖于接受传承的文化行为,而此便是深刻体现《诗经》永恒价值的教化传统——诗教。《诗》、礼、乐的密不可分,协同成教,对于《诗》教的理解应放置于经典教育的整体背景中考虑,对于“教”的观察、检验亦当落足于“人”的气质养成。
- 赵寅君郭万金
- 关键词:诗经教化践行
- 文学史与“中国意识”被引量:1
- 2017年
- 长春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由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等共同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被认为是一部"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立场"的中国文学史。方铭教授在序言中说:"中国古代文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没有接触西洋文学观念之前,它不但存在,而且有着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的社会价值,承担着作者和读者所认可的社会责任,并良好地发展着。中国古代文学家按照中国文学自身的运行方式为中国的读者提供着文学消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相对独立存在和演变,决定了西洋文学观念和中国文学实际的隔膜,当然,这种隔膜绝不意味着互相对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承袭西洋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渐渐被忽视,中国古代文学史变成了西洋文学观念指导下的中国的文学演变史。这显然是不妥当的。"方铭教授认为,文学本来是中国固有的学科概念,20世纪文学史研究者的错误就在于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不是"文学",即与西方特别是苏联的"文学"概念不同,所以,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写作者都努力用西方的文学概念来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的所谓"文学性",在文学起源问题上,重构了所谓中国文学起源于"神话"的神话;把日本人提出的以西方近代所谓"纯文学"标准建构的"魏晋文学自觉说"作为中国文学成熟和独立的标志;以想象性、虚构性、形象性为单一标准,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以西方文学的三分法或者四分法来给中国古代文学分类,没有给中国独有的文体以充分的重视;以似是而非的所谓"封建思想"否定中国文学所具有的载道传统的价值。凡此种种,都严重扭曲了中国文学的本来面貌。因此,方铭教授主张应该在编写中国文学史的时候,体现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价值、中国方法。同时,方铭教授认为,近些年,随着学科调整和大学教育普及化,中国文学史教育有�
- 刘毓庆郭万金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载道学科调整
- 《诗经》结集历程之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关于《诗经》结集问题,众说纷纭。考之历史,参之经文,《诗经》在成书过程中,最少进行过三次重大编辑整理。第一次编辑在周宣王时,所收皆为典礼用诗,即所谓之“正经”部分。第二次编辑在周平王时,所续主要为“变雅”及“三卫”。第三次为孔子手定,主要增“变风”部分与鲁、商二《颂》。
- 刘毓庆郭万金
- 关键词:《诗经》成书过程周宣王周平王《颂》
- 汉初《诗经》传播与四家诗的形成被引量:2
- 2009年
- 汉初《诗》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经典复原"的成功。经师们靠记忆口头传授,一人不能独尽其经,阜阳诗简之所以《雅》《颂》阙如,即是证明。《毛诗》则为藏于隐密而得以幸存的《诗经》全本。在经典复原过程中,《诗》学传播呈现出了无序状态。随着大师的出现,始有了齐、韩、鲁、赵《诗》学传播的区域性特点。政治力量的介入,使《诗》学传播由无序走向有序,逐渐形成了四家《诗》派系。
- 刘毓庆郭万金
- 关键词:四家诗
- 屠岸贾考论
- 2020年
- 《史记》中的屠岸贾在后世的文学演绎中成为最为著名的奸臣形象之一,但就《史记》的整体叙述而言,关于屠岸贾的言语行为十分有限,叙述平实,甚少修饰。据其职务而论,屠岸贾以中大夫身份担任"小司寇",责难诘问赵盾弑君之罪,据职以询,实难称过。据其行为而论,"不请"违礼,"擅杀"无度,"既僭且滥",虽在其职,悖于仁道,不容于传统。据名而论,屠岸贾当为"犬人"属下之"贾",系"庶人在官",职位低下。首见于史的小人物屠岸贾实为"酷吏"之始,暗蕴着司马迁的褒贬态度。
- 郭万金赵寅君
- 关键词:《史记》职务姓氏
- 明代文学生态与帝王的诗歌态度被引量:1
- 2009年
- 封建体制下的至尊君王对诗歌发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明十六帝,勤荒仁暴,群象各异,但对于诗歌却没有太大兴趣,部分君王虽以形式各异的赋诗、赐诗行为维系着自己作为国家文化最高象征的天子形象,但这种诗歌行为大多有着逸出文学指向之外的政治色彩和文化意义。明代君王对于诗歌并无特别的爱好,更无着意的提倡鼓励,而此则成为明诗难及唐、宋的一个重要因素。
- 郭万金
- 关键词:明代帝王诗歌
- 战国纷乱与《诗经》传本的歧出被引量:4
- 2005年
- 战国纷乱的传播环境,造成了《诗经》传播的无序状态:诸侯地方割据,书不同文,导致了《诗经》传本文字歧义纷呈;儒家学派内部的分裂,导致了战国《诗经》传播系统的混乱;诸子争鸣,导致了百家的虚言乱实、背离《诗》《书》古义以合其说。汉代《诗》分四家,实源于战国《诗》学传播的非统一性和地域性。
- 刘毓庆郭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