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若龙

作品数:140 被引量:5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动脉
  • 45篇冠状
  • 45篇冠状动脉
  • 32篇心肌
  • 25篇心肌梗死
  • 25篇梗死
  • 22篇介入
  • 17篇疗效
  • 17篇急性心肌梗死
  • 16篇介入治疗
  • 16篇冠状动脉介入
  • 14篇血管
  • 12篇心病
  • 12篇心力衰竭
  • 12篇衰竭
  • 11篇心房
  • 11篇急诊
  • 10篇冠心病
  • 9篇心脏
  • 9篇型心

机构

  • 124篇江阴市人民医...
  • 17篇东南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武汉市中心医...
  • 2篇无锡市第三人...
  • 2篇无锡市中医院
  • 2篇无锡市第二人...
  • 2篇无锡市人民医...
  • 2篇无锡市第四人...
  • 2篇江阴人民医院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江阴市第五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9篇郑若龙
  • 81篇陈新军
  • 77篇张华
  • 75篇李伟章
  • 73篇钱惠东
  • 38篇徐卓文
  • 33篇殷泉忠
  • 26篇魏峰
  • 24篇崔俊友
  • 23篇蒋文龙
  • 21篇高春恒
  • 13篇杨增芯
  • 9篇陶金松
  • 9篇王东升
  • 8篇易桂斌
  • 8篇李健
  • 8篇李健
  • 8篇蒋文龙
  • 7篇马根山
  • 6篇陆叶

传媒

  • 30篇江苏医药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现代医学
  • 5篇南通大学学报...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12篇2011
  • 15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观察
1998年
近年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技术已趋成熟并且较迅速地推广,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消融PSVT48例.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行RFCA术患者,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1±14(18—72)岁,心动过速频率150—250bpm,持续时间最短3分钟,最长3天.
王东升苏伟郑若龙张华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上性射频消融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已被公认。先天性心脏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国内外发展非常迅速。但进口Amplatzer封堵器价格昂贵,限制了这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本院2002年1月~2007年3月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9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郑若龙陈新军殷泉忠高春恒李健张华
关键词:AMPLATZER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53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观察银杏酮酯分散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05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和加用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对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运动负荷试验进行比较。结果:与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方法治疗者比较,加用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运动持续时间延长,运动至ST段下移时间延长。结论:在传统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酮酯分散片可使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运动耐量增加,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叶继红李伟章郑若龙钱惠东陈新军
关键词:心绞痛银杏酮酯分散片中西医结合疗法
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病变的患病率迅速增加,至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冠状动脉病变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统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及家族史等。
周剑波张廷郑若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病变诊断
瑞舒伐他汀预防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效果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PCI手术患者182例均分为2组:A组PCI术前72h应用瑞舒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口服)强化治疗;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口服)常规治疗。观察术前、术后24、72h的空腹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比较两组CIN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4、72h两组SCr、hs-CRP均明显升高(P<0.05),Ccr明显下降(P<0.05)。术后24h及72h,A组SCr、hs-CRP低于B组(P<0.05),A组Ccr高于B组(P<0.05)。A组CIN发生率低于B组(2.20%vs.8.79%)(P<0.05)。结论 PCI术前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降低PCI术后CIN发生率。
徐卓文郑若龙李伟章钱惠东陈新军蒋文龙魏峰张华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剂肾病
Nano无载体药物支架对急诊PCI术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接受Nano无载体药物支架后短期和长期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96例急诊PCI患者,依据支架植入类型分为Nano支架组(56例)和Firebird支架组(40例)。Nano支架组仅植入Nano支架, Firebird支架组仅植入Firebird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hs-CRP和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后24 h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hs-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no支架组术后1年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Firebird支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 Nano支架组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或再次心肌梗死患者0例,心绞痛发作且必须行血运重建患者1例, MACE发生率为1.79%(1/56);Firebird支架组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患者0例,再次心肌梗死患者1例,心绞痛发作且必须行血运重建患者4例, MACE发生率为12.50%(5/40)。Nano支架组MACE发生率低于Firebird支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 P=0.044<0.05)。结论急诊PCI术中使用Nano支架能有效降低术后1年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降低有助于改善急诊PCI患者的长期预后。
魏峰郑若龙陈新军李健陶金松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炎症反应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术前远程缺血预处理对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
2020年
目的:探讨对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对其实施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预防其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PCI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在围手术期,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水化治疗,在此基础上于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RIPC,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Sc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72 h,观察组患者血清Sc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4 h及72 h,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I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PCI前对其实施RIPC能改善其术后血清Scr和hs-CRP的水平,降低其CIN的发生率。
徐卓文郑若龙陈新军李伟章蒋文龙杨增芯陆涛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远程缺血预处理对比剂肾病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后心肌损伤的变化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26例PDA患者(PD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h、24h、72hcTnI较术前略有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A的介入治疗未引起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李健崔俊友张华郑若龙陶金松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心肌肌钙蛋白I介入治疗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阵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PAF)患者的预防血栓作用及出血等副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设计,选取中高危PAF患者,随机分入4组,使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控制在1.3~1.6(第1组)、1.7~2.0(第2组)、2.0~2.5(第3组)和2.6~3.0(第4组),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其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主要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次要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次要出血事件)以及总事件(主要事件+次要事件)发生率,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与IN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68例中高危PAF患者,最终826例进入分析,其中第1组167例、第2组220例、第3组215例、第4组224例。随访结果显示,随着INR的增大,终点事件减少(其中第1组与第2、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出血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在主要事件、次要事件、总事件发生率方面,第1组除主要事件发生率与第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高于第2、3、4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国人PAF患者,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7~2.5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该抗凝强度对国人安全有效,而INR在2.6~3.0时,总获益并不增加。
陈新军张华郑若龙李伟章钱惠东雷汉东周逸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抗凝华法林随机对照试验
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只SHRs分成4组: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组、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组以及SHRs空白对照组各10只,另选同龄正常血压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为期12周的灌胃治疗,定期检测各组大鼠的血压和尿蛋白含量;治疗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组及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组均能明显降低SHRs血压和尿蛋白含量,但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组效果最好。血浆和肾脏组织中的AngⅡ水平在替米沙坦组中升高,在依那普利组及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组中下降;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以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组降低的程度最大。结论依那普利+替米沙坦能明显降低SHRs的血压,并且对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殷泉忠王加虹崔俊友郑若龙马根山
关键词:高血压依那普利替米沙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