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红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我国不同空间格局全新世泥炭类脂分子化石的古气候意义与植被演替史
- 郑艳红
- 关键词:气候变化古气候全新世泥炭层
-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7
- 2006年
- 通过将红原泥炭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如黄土、古土壤)相似,而与湖泊沉积以及河流沉积有较大差异。环境判别参数也显示泥炭灰分来源为风成的。据此,作者认为该地区泥炭沉积中的灰分物质是风成堆积,进而提出该地区泥炭灰分含量可以指示冬季风强度的变化。
- 于学峰周卫健刘晓清郑艳红宋少华
- 关键词:灰分古气候冬季风
- 基于ImageJ评价泥炭岩心存储对色相与彩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ImageJ软件对2008年在红原泥炭地开展钻探时的泥炭岩心照片和2009年分样时的岩心照片进行表面色彩分析。对比分析发现,存储以前和存储以后泥炭岩心的表面色彩发生改变,表现在样品存储后基于RGB色彩体系的三元色值和灰度值均有降低(变暗),且各色值变化幅度降低。就各色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而言,样品存储前和存储后的变化不大,从而验证了利用存储后的泥炭样品开展光学特征分析,进而开展古气候代用指标重建的可靠性。最后展望了利用泥炭岩心照片色彩特征开展古气候变化研究的可行性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 于学峰郑艳红刘钊
- 关键词:IMAGEJ
- 中国典型季风区分子化石记录的生物空间分异
- 2008年
- 目的揭示中国典型季风区分子化石记录的生物分布的空间分异。方法利用GC-MS对典型季风区泥炭剖面进行分子化石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全新世时期,不同季风气候带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从南到北依次为nC29—nC31(少量为nC25)—nC27,nC29,nC31为优势,说明不同地带同一时期植被输入呈明显的分异特征。结论中国全新世不同空间格局的生物,从南到北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点,是生物-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
- 郑艳红周卫健谢树成
- 关键词:季风区分子化石生物分布空间分异
- 有机分子碳十四定年制样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研领域,尤其涉及有有机分子碳十四定年制样系统。在抽真空环境下,将有机质分子样品装入石英管中,然后加入氧化铜作为氧化剂,采用激光加热,然后纯化,直接倒入装有铁粉和锌粒的石墨靶合成单位中,也采用激光加热的方法...
- 郑艳红李奇缘王章章
- 文献传递
- 有机分子碳十四定年制样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科研领域,尤其涉及有有机分子碳十四定年制样系统和方法。在抽真空环境下,将有机质分子样品装入石英管中,然后加入氧化铜作为氧化剂,采用激光加热,然后纯化,直接倒入装有铁粉和锌粒的石墨靶合成单位中,也采用激光加热的方...
- 郑艳红李奇缘王章章
- 文献传递
- 有机分子碳十四定年制样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科研领域,尤其涉及有机分子碳十四定年制样系统和方法。在抽真空环境下,将有机质分子样品装入石英管中,然后加入氧化铜作为氧化剂,采用激光加热,然后纯化,直接倒入装有铁粉和锌粒的石墨靶合成单位中,也采用激光加热的方法...
- 郑艳红李奇缘王章章
- 文献传递
- 我国不同空间格局泥炭类脂分子化石记录信息的时空对比
-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江西定南、青藏高原红原、东北哈尼泥炭生物标志化合物记录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以正构烷烃为例,对比了我国从南到北泥炭生物标志化合物记录的古植被变化信息,发现我国不同季风区不同时期的植被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 周卫健陈清敏郑艳红
- 关键词:泥炭生物标志化合物植被带温度
- 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泥炭正构烷烃的生物记录被引量:11
- 2009年
- 通过对正构烷烃分布特点的系统分析,恢复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以来泥炭的生物记录。正构烷烃nC25和nC31相对含量在泥炭序列中呈现的规律性变化揭示出,在全新世期间因气候的变化幅度不同而引起了生物形态种或化学种的取代,即当气候变化幅度大时,沼泽地可能出现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演替;当气候波动小时,则出现了分子(化学)种之间的相互取代。将这一研究结果与同一地区的孢粉资料对比、验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类脂分子化石可作为恢复植被的有效工具,与孢粉相结合,可获取更为全面的植被演化历史。这一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有关生物学信息提供了新的证据。
- 郑艳红周卫健谢树成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正构烷烃
- 东北哈尼泥炭脱-A-三萜烯系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生态意义
- 2010年
- 为了认识和明确五环三萜类的降解产物——脱-A-三萜烯的气候及生态响应,应用GC-MS技术对东北长白山哈尼泥炭样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泥炭中存在丰富的脂肪族脱-A-三萜烯化合物.高的总脱-A-三萜烯量主要出现于全新世时段,对应低的沉积速率,其积累机制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提出生物群落构成类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总脱-A-三萜烯量在整个序列中显著的阶段性变化主要是对不同生物(微生物和植物)过程及其作用响应的体现,可能指示了16000calaBP沼泽环境中生物群落和功能结构至少发生了4次显著的演替.在约10200,8700,7700,6600,4480~3940以及3040calaBP左右,低的总脱-A-三萜烯揭示出全新世沼泽发育的大环境下,微生境发生了千年尺度上的多次波动.脱-A-三萜二烯与脱-A-三萜一烯(DT/MT)、脱-A-羽扇烷与脱-A-三萜一烯和脱-A-三萜二烯之比[DL/(MT+DT)]及单个化合物之间的比值与总脱-A-三萜烯含量变化相反,即在末次冰消期和晚全新世晚期较高,其他时期变化稳定且低,显示了各化合物对微生境变化及微生物活动的响应不一致.该研究从微生物这一视角探讨了沼泽环境发育的物种群落的多样性演变及生物功能组成对微生境的响应,不仅为以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材料,而且也为该系列化合物今后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 郑艳红周卫健刘钊陈清敏于学峰刘潇敏
- 关键词:沼泽环境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