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祥民

作品数:188 被引量:1,357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天文地球
  • 7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8篇污染
  • 24篇沉积物
  • 22篇重金
  • 22篇重金属
  • 17篇环境意义
  • 14篇地貌
  • 13篇粒度
  • 13篇黄土
  • 12篇第四纪
  • 11篇底泥
  • 11篇金属污染
  • 11篇古环境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重金属污染
  • 10篇长江
  • 9篇颗粒物
  • 8篇
  • 7篇磁学特征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18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2篇南通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闽江学院
  • 4篇河南省国土资...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日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国土资源
  • 2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作者

  • 187篇郑祥民
  • 89篇周立旻
  • 29篇王永杰
  • 23篇吕红华
  • 21篇任少芳
  • 20篇王辉
  • 18篇钱鹏
  • 14篇黄文丹
  • 13篇张国玉
  • 11篇刘飞
  • 10篇陈振楼
  • 10篇赵庆
  • 9篇艾东升
  • 9篇张天琪
  • 9篇曹希强
  • 8篇武登云
  • 7篇吴超
  • 7篇黄东锋
  • 7篇王振
  • 6篇卢超

传媒

  • 16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第四纪研究
  • 9篇城市环境与城...
  • 9篇环境化学
  • 7篇环境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沉积学报
  • 6篇地球与环境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环境科学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湖泊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3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2013年全...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9篇2017
  • 4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16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州河市郊段底泥中COD_(Cr)和NH_3-N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00年
对苏州河截流区外河段(城郊段)东大盈河口—北新泾,按河道形态,支流与城镇分布等因素,沿程采集24个底泥柱样,测定其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底泥中COD_(Cr)和NH_3-N含量,分析COD_(Cr)和NH_3-N在沿程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底泥中污染沿程分布呈不规则波状起伏,东大盈河、蕴藻浜、盐铁塘、封浜、华漕港、新槎浦等支流口,浮泥层中COD_(Cr)含量达2万mg/kg,超过背景值2—3倍,支流口下游200m范围内均较高;黄渡小支流口、华漕港支流口浮泥层中NH_3-H含量达250mg/kg,超过背景值3倍。在垂向分布上,底泥柱样都出现峰值分布,在某些弯道及支流口出现递减分布。底泥耗氧污染程度主要与支流及其排污量有关,其次是弯道凸岸处污染物易于沉积富集。这为苏州河市郊段环境综合治理、底泥疏浚和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毕春娟郑祥民陈振楼
关键词:底泥化学耗氧量
南京周家山下蜀黄土色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15年
对南京周家山下蜀黄土-古土壤的研究发现,色度参数与其他参数对应关系良好,如亮度(L*)值与有机质含量明显正相关;红度(a*)值与氧化铁含量也有着显著相关性。与西北黄土相比,下蜀黄土经历了较强的风化作用。在其他指标不能很好地记录气候变化和土壤发育的情况下,色度参数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可靠且简便的古环境研究的潜在替代性指标。在周家山地区,L*值受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碳酸盐由于发生了较强的淋溶而对L*值影响不大。a*值受土壤中Fe元素含量的直接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黄度(b*)值在本区域对气候响应程度有限。
刘峰王昊秦艺帆任少芳郑祥民
关键词:色度环境变化下蜀黄土
长江三角洲与东海岛屿黄土研究综述被引量:19
2006年
黄土是记录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信息的良好载体,长江三角洲平原及东海岛屿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剖面的发现,证明了末次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海域均广泛存在风尘黄土堆积的事实,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平原埋藏黄土和东海岛屿黄土是下蜀黄土上部地层在中国东部沿海和海域的延伸和继续.中国东部风尘黄土记录了我国晚更新世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变化及东亚季风演变,与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地层相比,东部黄土具有沉积厚度小、成因复杂、次生作用强烈的特点;粒度和磁化率等参数垂向变化规律没有西部明显;粘土矿物和常量化学成分显示了东部黄土经历了较强地淋溶作用.在东部风尘黄土研究过程中,更需注意区域环境特征、地貌地形特点以及沉积期后环境变化对风尘黄土沉积物的影响效应,通过多指标的综合验证才能够正确解读黄土地层赋含的环境变化信息以及认识我国东部季风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过程及规律.
郑祥民刘飞
关键词:黄土成土作用古环境长江三角洲
利用河流阶地约束活动逆冲-褶皱构造变形速率的不确定性:以天山北麓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河流地貌,特别是河流阶地是新构造与构造地貌、活动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常用来刻画下伏构造变形的速率与时空模式,但利用河流地貌约束构造变形速率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基于十多年在天山北麓开展的构造地貌研究,认为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与阶地定年策略有关的不确定性。对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的年轻阶地,利用阶地沉积顶部年龄和上覆堆积底界年龄分别约束得到的变形速率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中这种差异为50%;对于更老阶地,用这两个年龄限定的变形速率差异不大。(2)与阶地对比有关的不确定性。沿背斜走向,河流过程对构造活动(如背斜基岩抬升)的响应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性。因此,对于发育在同一背斜构造上的不同河流,用某条河流已定年阶地的年龄,基于河流间的阶地对比确定另一条河未定年阶地的年龄,可能会导致阶地年龄不可忽视的偏差,进而造成对变形速率及其时空模式的误判。(3)与河流阶地位相相关的不确定性。不同成因的阶地均能呈现特定的阶地位相(向下游收敛或发散),这不利于基于阶地拔河高度的上下游阶地对比,也不利于利用阶地探讨构造活动的空间特征。(4)对于跨背斜或者断层的地貌面,由于背斜翼部或断层下降盘相对构造下沉,早期形成的地貌面将被后期的沉积物埋藏,这增加了利用该地貌面准确刻画下伏构造变形特征的难度,相关工作也要求构造两侧的变形参考面为同级地貌面。以上不确定性在利用河流地貌刻画逆断裂-褶皱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中需要予以注意。
吕红华姜禹彤逄立臣武登云郑祥民李有利
关键词:河流地貌变形速率
上海地下也曾有过“黄土地”被引量:1
2001年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事实上在长江三角洲东部平原 (包括上海 )、甚至在整个东海陆架地区 。
郑祥民
关键词:第四纪地层风尘沉积
城市大气颗粒物表面半醌自由基的测定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采集上海市城区和郊区两个典型站位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通过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ESR)分析测定吸附在颗粒物表面的稳定自由基.结果显示,测试样品的波谱特征表现为显著的三重信号峰,且g因子值均在2.00379—2.00395范围内,通过与醌类标准物质图谱比对,可以判断颗粒物表面至少吸附1种邻位半醌自由基.对自由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自由基浓度的时空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显著:闵行采样点的半醌自由基浓度远高于普陀采样点;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夏秋季半醌自由基浓度低于冬春季,其中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半醌自由基在不同粒径颗粒上的分布,呈现PM2.5>PM10>TSP的变化规律,说明自由基更容易富集在细颗粒上.
卢超郑祥民周立旻杨海军陈璞皎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西藏羊八井七弄沟泥炭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泥炭沉积物蕴藏着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变信息,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羊八井七弄沟泥炭剖面特征元素比值(Fe/Mn,Ba/Sr,K_2O/Na_2O)变化特征,结合剖面腐殖化度和汞含量记录的研究结果,发现西藏羊八井泥炭沉积物中特征元素比值可以指示沉积环境的干湿变化.依据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西藏羊八井地区的沉积环境划分为9.1~7.6 cal ka BP温度波动上升阶段,沉积环境较湿润;7.6~4.5 cal ka BP温度剧烈波动阶段,沉积环境逐渐干旱;4.5~3.5 cal ka BP温度波动下降阶段,沉积环境变得暖湿.其中共记录4次沉积环境变干,时间分别为5.8、6.1、8.2以及8.8~8.5 cal ka BP左右,与局部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记录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孟庆浩牛蕊郑祥民周立旻孙诚诚王琳
关键词:泥炭元素地球化学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上海郊区罗店旱地氮素的淋溶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渗漏流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上海市郊大面积旱地农田,雨季渗漏流失较为严重。基于氮素渗漏基本理论和当地农田管理习惯方式,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氮素流失规律,对实验地进行3种不同方式处理:常规施肥、减量15%施肥、不施肥。结果表明,不同深度不同形态氯浓度随施肥时间递减,并且其递减幅度有所差异,递减幅度大致为30>50>70>120 cm。在垂直方向上,氮素在50 cm处有富集的趋势。硝态氮占总氮流失比例较大,各种不同处理方式下其所占比例均超过70%,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铵态氯和亚硝态氮占总氮的比值很低,铵态氮主要分布在表层,并受施肥的影响较大。减量施肥能够减小土壤渗漏水氮素的浓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胡志平郑祥民黄宗楚茅国芳陈振楼
关键词:淋溶总氮硝态氮铵氮
基于GIS分析的乌鲁木齐河流域构造地貌特征
张天琪吕红华郑祥民
新疆柴窝堡盆地南缘晚新生代陆源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亚洲内陆晚新生代干旱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选择天山北麓柴窝堡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建立的时间标尺,分析了该剖面碎屑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柴窝堡盆地晚新生代古气候特征。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约束乌鲁木齐河剖面底界年龄为~6.8 Ma,顶界年龄为~3.3 Ma。详细的岩石磁学测量及漫反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剖面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等,磁学参数X_(lf)、X_(ARM)、SIRM、S_(-100m T)、S_(-300m T)、X_(ARM)/SIRM等在~6.3 Ma、~5.2 Ma存在明显变化,揭示磁性矿物粒度、含量等存在相应变化,如在"6.3 Ma前后,磁性矿物颗粒逐渐变粗、含量降低;在"5.2 Ma前后,磁性矿物颗粒逐渐变细后趋于稳定、含量逐渐增多。基于稀土元素分析、沉积粒度与磁学参数相关性分析,认为沉积物源与沉积物粒度不是导致乌鲁木齐河剖面磁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自~6.8Ma以来逐步干旱化的气候条件可能是导致该剖面磁学特征变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漫反射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度与亮度数据结果也揭示了同样的古气候特征。
王振邱思静陈一凡程璐吕红华郑祥民
关键词:岩石磁学干旱化晚新生代天山北麓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