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斯华

作品数:110 被引量:1,582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7篇地震
  • 39篇震源
  • 22篇反演
  • 21篇震源参数
  • 11篇震源机制
  • 10篇地壳
  • 9篇噪声
  • 8篇地震波
  • 8篇地震台
  • 8篇应力场
  • 8篇震波
  • 8篇中小地震
  • 8篇小地震
  • 8篇联合反演
  • 8篇背景噪声
  • 7篇台站
  • 7篇矩张量
  • 7篇P波
  • 6篇台网
  • 6篇品质因子

机构

  • 50篇中国地震局地...
  • 49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国家地震局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广东省地震局
  • 6篇福建省地震局
  • 6篇辽宁省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台网...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东北大学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 4篇江苏省地震局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日本东北大学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10篇郑斯华
  • 24篇陈章立
  • 22篇赵翠萍
  • 17篇刘杰
  • 15篇高原
  • 13篇周连庆
  • 12篇郑现
  • 10篇华卫
  • 9篇王勤彩
  • 7篇孙勇
  • 6篇范军
  • 6篇康英
  • 4篇陈天长
  • 3篇陈银
  • 3篇刘胜国
  • 3篇梅世蓉
  • 3篇袁丽文
  • 3篇冯德益
  • 3篇马林
  • 3篇刘红桂

传媒

  • 27篇地震学报
  • 14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中国地震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5篇地震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华南地震
  • 3篇防灾减灾学报
  • 3篇1994年中...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四川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1995年中...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7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非弹性衰减系数、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被引量:178
2003年
随着数字化地震台网在全国陆续建设完成, 利用数字化台网记录的大量地震波形资料提取地震的震源参数, 如地震矩、破裂尺度、应力降等, 更好地为地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服务, 逐渐成为当前的一项日常工作(Hough et al., 1999; Bindi et al., 2001).
刘杰郑斯华黄玉龙
关键词:遗传算法反演震源参数品质因子
利用多种地震数据联合反演剪切波速度结构的可靠性检测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模拟使用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台网及国家台网的170个宽频台站基于背景噪声、天然地震面波、P波接收函数反演时的实际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假定的初始模型进行恢复,通过计算初始模型台站下方纯路径频散、提取各台站对间的瑞雷波频散曲线、计算理论接收函数以及反演剪切波速度结构来测试使用不同单项数据与联合使用多种数据反演对初始模型的恢复程度。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接收函数、基于噪声经验格林函数的群速度、相速度频散以及基于天然地震面波的相速度频散联合反演的剪切波速度结构,充分利用了几种数据的分辨率优势,清晰地分辨出中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低速层。此外,本文也分析了实际数据处理中出现的计算误差、随机噪声干扰对计算结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面波频散,加入1%的误差后,联合反演的结果仍可很好地反映低速层的形态,但是当误差提升至5%后,对最终结果则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接收函数中加入4%的随机噪声时,虽然地幔低速层的上界面和下界面会略微受到随机噪声的影响,但是低速层的深度范围和速度值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郑现赵翠萍郑斯华
关键词:联合反演面波频散接收函数剪切波速度结构
华北中北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的联合反演被引量:25
2004年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华北中北部地区 2 7个地震震源谱的低频水平、拐角频率和 2 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具体方法是利用研究区的平均衰减模型对记录谱进行路径校正 ,然后假定每一个地震的ω2 模型 ,调整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使所有台站场地响应的标准偏差最小 ,最后给出参与计算的每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 ,17个基岩台中 11个台的场地响应在 1~ 2 0Hz范围内接近 1,6个基岩台的场地响应部分频段放大或缩小 3倍以上。8个井下摆台站的场地响应形态相同 ,表现为低频放大 ,高频部分迅速衰减。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为logM0 =17 1+1 13ML,地震矩与震源半径的关系为logM0 =19 4 + 0 0 0 5 2r。
王勤彩高景春郑斯华刘杰陈章立刁桂苓赵英萍刘胜国张从珍
关键词:震源参数联合反演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被引量:103
1997年
结合使用人工地震折射测线和天然地震观测资料,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P波和S波的地壳平均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修定了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的202个地震,给出了震源位置误差小于1.5km的精确解.以到时曲线为准,将修定后的震源参数与四川台网常规定位的震源参数进行了比较,到时数据相对于时距曲线极小的分散,证明定位后的震源位置的精度得到了相当的改善.所获得的震源分布表明,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绝大多数地震分布在3~22km深度范围的上地壳中.结果证明,本文所提供的速度模型和采用的定位方法是适合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定位使用的;配合日本东北大学提供的实时处理系统,对提高四川台网的定位精度是十分有效的.
赵珠范军郑斯华长谷川昭堀内茂木
关键词:断裂带P波S波地壳结构
2012年广东东源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在我国,较大地震的震源波裂过程往往是震后几小时由研究机构发布。经过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从地震应急及地震预警的角度,需要从地震台网快速产出地震的矩张量解,得到地震的破裂面及破裂过程,以对地震造成的破坏及震情判断提供依据。早期的地震矩张量解大都是由P波初动符号确定的,由于受台站的分布和初动清晰度所限,只有部分地震的断层面解才能得以确定,且断层面的不确定度较大。
康英沈玉松杨选郑斯华
关键词:震源机制矩张量解断层面解地震预警
四川地区震源参数和台站场地响应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成都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形数据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四川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f)=203.1f0.834。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地震的场地响应,采用Moya方法与Atkinson方法分别得到了相应地震的震源谱参数,两种方法的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得到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为:logM0=17.27+1.18ML,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关系,即随着地震矩的增大,拐角频率减小,这些地震的应力降在10~400巴之间,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范军汪智陈银刘杰郑斯华吴朋
关键词:震源参数品质因子遗传算法
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通过对福建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背景的分析,结合2007-2009年福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概况,综合认为福建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这可能也预示着东南沿海整体地震活动水平的抬升。从7个ML4.0级以上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古田水口水库地区的地震表现为倾滑的正断层性质,其余地震的走滑性质更为明显;且各个地震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多个地震的分区综合节面解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地区中等强度地震活动显示出的区域应力场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在不同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有所差异:福建中北部近海地区为北西向,中北部内陆地区为北北西-南南东向;福建南部及其近海地区为近东西向。主要受到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作用的影响。
袁丽文郑斯华周峥嵘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区域应力场
中国周边板块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应力场的影响——(Ⅱ)印度板块的影响被引量:27
1992年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讨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中国周边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应力场的影响,指出两板块在喜马拉雅山前断裂地区碰撞,碰撞边界向西延续到35°N,74°E附近,其主要挤压方向为NNE,并形成SE方向的物质流动.帕米尔地区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存在俯冲带形态的构造.在26.5°N,97°E附近,板块边界的走向发生突变,并形成东倾的缅甸山弧俯冲带,但印度板块挤压造成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在安达曼—尼科巴—苏门答腊—爪哇岛弧,印度板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在中国南海一带形成NNW向或近Ns向的主压应力.
臧绍先吴忠良宁杰远郑斯华
关键词:相互作用应力场
泰国的地震活动及地震工作的现状
1995年
应泰国气象厅的邀请,国家地震局派遣了由郑斯华、叶洪组成的中国国家地震局专家组,于1994年8月17日至9月4日访问考察了泰国。访问期间,泰国地震专家们向专家组介绍了泰国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工作现状;专家组访问了泰国Chulalongkorn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了解了泰国地震工程研究的情况。本文介绍了泰国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以及泰国的地震工作现状等。
郑斯华叶洪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地震构造地震工作
伽师震源区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其应力场特征被引量:37
2008年
使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宽频带长周期波形资料,在时间域反演了1997~2004年伽师震源区52次中等强度地震的矩张量.反演结果揭示,在小尺度的伽师震源区内,震源机制解的P轴、T轴和N轴呈现出明显的分区特征.本文进一步把伽师震源区分为东区和西区,分别反演了东区与西区的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东区的应力场主压应力轴走向为321°,基本水平.最大主张应力走向68°,倾角40°.截至2004年7月,伽师震源区西部的应力场一直较为稳定,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12°,最大主张应力方向282°,二者都基本水平,中等主应力轴基本直立.自西向东,伽师震源区最大主压应力轴逆时针旋转了49°,并且西区张应力的水平作用较为显著,东区压应力的水平作用显著.应力场的这种非均匀变化特征与GPS观测得到的地壳运动速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塔里木盆地边界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有很好的一致性.震源区深部结构的陡变以及位于震源区东部边界规模较大的NW走向的普昌断裂和色力布亚隐伏断裂可能对产生这种横向非均匀的局部应力场起了重要的作用.
赵翠萍陈章立郑斯华张智强
关键词:中小地震矩张量反演应力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